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東方美食官方賬號

    答:

    河豚的外觀鑑別

      河豚魚一般都有如下形態特徵 魚體呈紡錘體,渾圓而不側扁,頭部圓而粗,身體後部逐漸狹小,體表無鱗,光滑或有細刺。腹部有皮刺,脹腹,鑽沙,+閉眼,咬尾是河豚的特徵。僅有對生病接近尾部的背鰭和臀鰭,無腹鰭。背上佈滿荊棘,帶有灰、黑或藍等各色相雜的色斑(斑塊),腹部多呈乳白色。口唇發達。生有氣囊(胃部)在河豚魚受到威嚇時會吸水和空氣而膨脹如球。河豚牙齒呈鳥喙狀,眼周有皮皺,眨眼緩慢。這些外部特徵可用於和其它魚類相區分。

      ●拼死吃河豚

      中國食用河豚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戰國至今,“拼死吃河豚”者不乏其人,甚至可以說趨之若騖,史不絕書。戰國時,吳王成就霸業後就將河豚推為極品美食,吳王將河豚與美女西施相比,河豚肝被稱之為“西施肝”,河豚精巢被稱之為“西施乳”。 1084年春,蘇東坡赴任江蘇常州團練副使時,當地有一位善烹河豚的廚婦請蘇東坡去吃河豚,席間蘇東坡放下筷子大叫一聲:“也值一死!”據說這便是民間“搏死食河豚”一語的由來。蘇東坡曾在兩首詩中提到過河豚。其一首就是家喻戶曉的短詩《惠崇春江曉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河豚毒素(TTX)

      河豚魚在中國產於長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區,其肉味道鮮美有毒,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的性腺、肝臟、脾臟、眼睛、面板、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臟有劇毒,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面板,精巢和肉多為弱毒。缺乏食用經驗者往往會誤食而中毒甚至死亡。河豚毒素為小分子量非蛋白質類神經毒素,其毒性比劇毒藥物氰化鉀還要大1000多倍。據報道,對體重70千克的人致死量為0.5毫克。其作用機理主要是毒素阻礙神經傳導。人一般在食用河豚後30~60分鐘出現中毒症狀,首先感覺手指、唇和舌有刺痛;隨後是噁心、嘔吐、腹瀉;最後出現口唇、指尖和四肢麻木。中毒嚴重者出現上下肢肌肉麻痺、癱瘓、血壓和體溫下降,昏迷,最終因呼吸迴圈衰竭致死。河豚毒素比較穩定,不易用鹽醃、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消除。廚師們加工處理前先去除內臟、皮、頭等含毒部位,洗淨血汙,或長時間烹煮,或醃製食用。如果一個環節操作不細緻,毒素會很快發作,且一般無法搶救。河豚毒素的分佈因河豚魚的種類、部位、水域、環境、季節等不同而有所不同,而且其有毒部位和毒力不相同,同一種河豚魚在產卵時期毒性最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