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的祭祀文化也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祭祀的傳統是從何時發展起來的呢?
33
回覆列表
  • 1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祭祀起源

    祭祖的文化意義

    在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曆史中,祭祖的重要性僅次於祭天。《史記。禮書》中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是祭祀天地,是報答天地覆載之德,而祭祀祖先,則是在盡孝道,感謝賜予生命之恩。祭祀這個社會習俗,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種鬼神二類。祭祀乃起源於商朝,商人認為鬼神有很大的權威,能夠決定人們的命運,所以他們十分崇敬鬼神。他們把鬼神分為天神、地祇、人鬼三類,且以人鬼-祖先為祭拜的主要物件。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了,靈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禍、賜福與子孫,因此他們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誠祭祀。這種崇拜祖先的觀念一直延續到現今,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再者,東漢時的丁蘭(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為生,常因母親未能按時送飯,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見烏鴉反哺恩情受感,見母前來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舉,於驚慌之餘,竟投河自盡。丁蘭救援不及,只得一木,於是以之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舉流傳民間,亦形成日後人們祭祖之習俗的由來。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祭祖的孝道文化。華人不像西方人,相信天地萬物和人類是由某種神靈創造的,只是實實在在的相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人來源於物,物來源於天地。由於自然界給了我們衣食,祖先給了我們生命,所以要報本答恩,報答的方式便是敬天祭祖。祭祀祖先是為了發揚孝道,“家祭勿忘告乃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禮記。坊記》說:“修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生命來源於父母,祖上,以及自然,這是一種非常樸實的自然觀和社會歷史觀,把社會歸結為家庭,把家庭歸結為自然,基本上合乎人類演化和早期社會發展的歷史。以父子關係為軸心的家族關係是古代社會的基礎,中世紀宗法等級社會各種關係都可以看作是家庭關係的延伸和擴大。祭祖是家族社會的宗教,也是它的哲學,是它的最高信仰,在很長時期內極大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的民俗和精髓。

    祭祖的教化文化。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祭祖的內涵逐漸演變為紀念祖先的崇高人格和豐功偉績,成為聖賢崇拜的文化價值理想。荀子曰:“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 《慈恩天下》認為,當你在虔誠祭祀祖先時,透過對祖先高貴品德的讚頌,則會潛移默化的恪守倫理道德;透過對先祖的人格與能力的讚揚,告訴自己以及子孫後代要見賢思齊;透過對先祖拼搏奮鬥的精神的弘揚,懂得稼牆之艱難,從而笑對坎坷,面對人生更加堅強、努力和從容。透過對先祖賜予生命的感激之情,領悟生命的珍貴,從而更加懂得感恩與珍惜生活中的一切。

    祭祖這一社會習俗負載了十分豐厚的精神內涵,聯絡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諸多範疇,經過千百年間無數代際的傳承,已經作為一種精神和感情的遺傳基因,作用於這個民族的精神發育過程。

    《慈恩天下》傳承孝道文化,號召人們盡孝道,祭先祖。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根本,猶如河流有源頭,而樹木有根系,根深則葉茂,源遠而流長,我們盡孝道,對祖先,對父母恭敬,我們的生命才能夠更加壯大,人生才能更加幸福。《慈恩天下》希望祭祖,這一條穿越數千年時空流淌至今的文化血脈,永遠不斷流、不幹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朝鮮明成皇后的歷史評價為何差距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