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腎病追蹤

    她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患類風溼關節炎已經十多年了。她有感觸的告訴我,長期以來,只要堅持運動,人就感覺舒服。如果有連續兩天沒有運動,就會關節疼痛,僵硬。

    所以,她長期堅持運動鍛鍊,也可能與此有關,十多年來,她的關節沒有畸形。

    做了幾十年的腎病風溼科醫生,接診治療過許多類風溼關節炎的病人。發現有些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病史很長,而患病關節的畸形不是很明顯,關節的功能保持還比較好。相反,有些患者就沒有這麼幸運,在比較短的時間裡,關節就出現了畸形,功能也明顯下降甚至消失。

    出現這些不同的結果,當然與堅持治療以及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關。但是,與每個人的運動情況密不可分。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風溼免疫性疾病,病情複雜,表現多種多樣,治療效果不佳,遷延不愈。常常因為疾病的緩慢發展,導致關節畸形、融合。部分功能喪失,殘疾。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雖然,類風溼關節炎的病因與體內的異常免疫有關,但對起病的真正原因並未完全明瞭。主要的損害是導致炎症性骨關節滑膜病變。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炎症。也有大關節受累,或者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的表現。

    該病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常見發病年齡為40~60歲。但其他年齡組也有發病。

    常見的臨床表現可以有全身性的表現和區域性表現。全身性表現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

    區域性表現主要是關節骨頭病變,比較有特徵性的有:晨僵,表現為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僵硬,往往需要活動後才能緩解。而晨僵持續的時間與炎症的嚴重程度成正比。這也是我們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一個重要依據。

    另外就是多關節病變,往往為對稱性關節損害,影響的關節比較多,往往病變的關節四、五個以上。容易在手、足、腕、踝等關節發生病變。也有在肘、肩、頸椎、髖、膝等關節引起病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病變的關節可以出現畸形,比如,手的畸形有指關節梭形腫脹。足的畸形有蹠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蹠趾關節半脫位等等。關節腔可能出現積液。最後可能導致關節融合,喪失功能。

    還可以出現類風溼血管炎,類風溼心臟炎、心包炎等等。也有影響呼吸系統的,比如出現胸膜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還可能引起腎臟病變,如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還可能有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等病變。

    可見,類風溼關節炎的病情複雜,多種多樣。所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工作影響極大。

    因為發病原因不明,所以治療比較棘手,一般來說,類風溼關節炎在現有的醫療技術條件下,臨床上不能治癒。治療的目的只能是減輕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延緩病情的發展。

    治療上,主要有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還有就是需要功能鍛鍊。

    藥物治療的方案很多,一定要服從專科醫生的治療方案。物理治療包括熱療,紅外線照射等等。必要時還需要手術治療,比如關節積液的抽取,關節腔鏡的治療等等。

    但是,類風溼關節炎不管採取什麼方法治療,加強運動,積極功能鍛鍊是恢復及維持關節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果患者長期不動,將導致關鍵的僵硬,畸形,加快骨關節之間的融合,關節功能失去作用而變成殘疾。因此,工作生活當中,如果工作性質以坐著為主,一定要做到定期活動。有意識的進行功能鍛鍊。

    具體的鍛鍊方式有被動的鍛鍊。也就是說對已經有了活動受限,或者僵硬的關節,需要藉助器材或者醫務人員幫忙,進行被動的活動。而且活動量及活動度要逐漸的增加,這樣才能使關節功能減少僵硬及粘連。使關節功能逐漸得到部分恢復。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就是主動鍛鍊。一般不建議做負重的運動。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特別是發病的早期,一定要做到主動運動。比如定期走路、游泳、大太極拳等等。

    特別不可以長期坐著不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維特拉是不是要降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