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秦鐵鷹劍士
-
2 # 鬼谷子秋毫書齋
這個要看你怎麼定義寫這個概念。司馬遷實際的正式動筆寫史記是在受宮刑之後。但寫歷史是需要資料的,不是想寫就寫的,從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開始,司馬家就開始收集歷史資料為寫史記做準備了。司馬遷繼承父親遺志,在受宮刑之前,也一直在收集資料,為寫史記做準備。所以,如果從收集資料開始算。那麼司馬遷受宮刑之前就開始寫了。如果從實際的動筆成文算起,什麼就是宮刑之後才開始寫的。
我以為對寫史而言,收集史料才是重中之重,落筆成文不過是水到渠成。因此我主張,司馬遷寫史記應在受宮刑之前。只不過宮刑的屈辱,賦予了司馬遷強烈的情感,而這種情感灌注到文章當中,使得史記有了特別的意味。如果沒有宮刑,或許史記會是另一個樣子。
-
3 # 中孚鑑
關係是這樣的,先準備,在宮刑,最後正式寫。
司馬遷和其父準備寫史記,想這這樣的鉅著,肯定要提前準備,比如草稿類的事情,史記內容素材,肯定要大量的閱讀瀏覽各方面的書籍一長見聞。
後司馬遷還沒怎麼正式動筆,就出現李陵事件,漢武帝要殺李陵,司馬遷勸諫,觸怒漢武帝。
同是司馬遷說他身為大丈夫,漢武帝就買他能寫史記情況下,又能讓他不是大丈夫,就給他處宮刑。後
司馬遷忍受屈辱,終寫成史記。
司馬遷是先被宮刑,後完成史記的。準確的說是先寫了部分史記草稿,才被宮刑的,為了完成這部書,司馬遷選擇了宮刑,受刑完成後,他又用了十年多才完成這部歷史鉅著。這個可以從《報任安書》中得到自答案!
一、司馬遷受刑前後過程
漢武帝派大舅子李廣利為大將出兵討伐匈奴,以李陵為輜重將軍帶五千步兵為李廣利押送糧草。李廣利大軍沒有與匈奴主力相遇,但李陵卻不幸被匈奴主力大軍重量圍困。據說匈奴前後出動了8萬多騎兵對戰李陵,卻被李陵消滅1萬多名騎兵。最後李陵兵盡糧絕,不得已投降了匈奴,以備以有用之軀再逃回漢朝。
漢武帝對李陵投降一事很生氣,認為李陵應該戰死以報國,不當投降以偷生。司馬遷勸漢武帝說,李陵投降匈奴是不得已而為之,況且在李廣利大軍不及時救援的情況下,李陵以五千步兵斬首一萬名匈奴騎兵,也是大功一件。司馬遷之言對漢武帝的舅子不利,也不符合漢武帝的需求,於是被判下獄。司馬遷被判為宮刑,以示侮辱司馬遷,或者用錢可以免去宮刑,但司馬遷一家無法拿出足夠的錢。為了史記能完成,司馬遷屈辱的選擇了宮刑!
二、報任安書節選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文中的“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說明司馬遷的《史記》草稿已完成,框架已搭設完成,但是沒有正式成書,也沒有修改完成。正是因了《史記》大作沒有完成,司馬遷才選擇了宮刑這等侮辱人格的刑罰。而最終司馬遷在受刑後完成了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鉅著,得到了後世人們的尊重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