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圖怪談

    先用兩個字回答這個問題:沒人。接下來詳細分析這個詞背後的內容。

    歐洲教堂的修建者有時候是教會,有時候則是君王,但是無論是這兩者中的哪一個出手,想要修好教堂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人工。古代沒有機械,沒有內燃機,大型工程很大意義上就是工人的血肉堆出來的活計。在足夠的監管力度下,工地上的人手越多,工程進度就越快,這是不言而喻的。

    但歐洲的大人物想搞點事可是不容易的,毛病主要就出在人工上。中國自秦朝以來就有服徭役的傳統。就是一個青壯年勞力,在用幾年時間蓄積足夠的糧食以後,就要聽從國家指揮去建設一些公共設施。長城、官道、皇宮、封禪慶典的祭壇,都需要這樣的民夫。由於壯勞力需要離家數年為國家搞建設,這事一直被視為苛政。宋明以後的很多次稅制改革,就是要把這個徭役折算成稅款,免去老百姓跑來跑去的痛苦。但作為君王,這樣發動民眾去公共建設是很爽的,人工甚至可以說是免費的。歐洲君主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歐洲長期處於分裂和封建狀態,君王對國土內的老百姓沒有權威可言,國家機器也不支援他們大規模地發動民夫。想要老百姓搞建設,你就得自己掏腰包。可是稅款被基層貴族雁過拔毛,到了國王手裡也沒幾個錢了,根本買不起勞動力。古代的大型工程建設就是拿人堆出來的,沒錢買人工當然遷延日久。

    再加上歐洲常年戰亂,各個大陸國家經常出現殘酷的零和博弈,戰爭不可避免。雖然古代戰場上徵發計程車兵數目和被殺計程車兵數目並不多,但只要出現戰局,就會有相當一段時間的不穩定期。一個職業士兵的背後,至少需要三個同樣年齡的農民供養,這進一步減少了可以參與大型工程建設的人力資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國最著名的景點之一:科隆大教堂。這座被稱為凝聚了哥特式教堂所有優美特點的大教堂前前後後建造了600年,就是因為德國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沒有一個佔據了科隆城的小君主有實力一口氣造出這座教堂。它的完工,正是在普魯士作為德意志民族的代表基本統一當代德國以後,才由腓特烈·威廉四世重新開工的。而等到造好的時候,已經是德意志帝國時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朋友老是玩迷你世界,還曾是我的世界的老玩家,還說反正我的世界迷你世界都差不多,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