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寶貝MaMi
-
2 # 麻上升級
在育兒之路上,婆婆與媳婦間因意見不一而發生爭執情況是常見的。但是究竟該聽誰?如何處理矛盾呢?我們應該先抱著就事論事的態度,保持良好的溝通,一切以寶寶的健康發展為前提,接受被認可與被否定的心態,既要了解科學育兒也要尊重上一代的經驗育兒,權衡利弊,最終確定一個方案執行。還有,老公在這兩者間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他應該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觀處理矛盾並且雙方友好溝通,維持日常的良好關係。這樣,婆婆與媳婦在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的相處中,更有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
-
3 # 蛋仔嘛嘛成長館
首先,我是女兒,那麼類似的問題就應該是“我的媽媽有沒有和女婿因為育兒問題發生過爭執”了。其實在我看來,不管是婆媳還是女婿和丈母孃之間,不管兩代人之間平時有多麼的同步,在某些問題上總是會有分歧的,進而發生爭執。比如說,老人通常早上不太睡得著,但是年輕人就特別嗜睡,那麼如果雙方都不夠寬容的話,就很容易在這個早睡早起的問題上發生衝突。育兒問題亦然。所以,在育兒問題上,如果發生分歧,我覺得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彼此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不要過於激進、也不要過於武斷,抓住問題的關鍵,敞開心扉好好地談。畢竟,父母和孩子之間哪有什麼深仇大恨,大家的目標還不都是為了下一代好?既然如此,那麼又為什麼要斤斤計較呢?大家都寬容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原則性的大方向不錯,其他問題就都是小問題,可以忽略不計了。
-
4 # 寧媽育兒
我是一位媽媽,想從兩個不同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一個是作為當局者兒媳婦的角度,一個是作為旁觀者的角度點評自己老公。 首先,作為兒媳婦,肯定是要尊重老人的,不過作為一位母親,我更瞭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育兒方式來育兒。但隔代育兒觀念肯定是不同的,摩擦難免,但不至於爭執那麼嚴重。其實我們基本上是求同存異,有不同的意見都可以直說出來,我婆婆其實還挺好的,她能接受不同的意見,也放手讓我們自己管教孩子。其次,從另一個角度,我老公跟我媽媽有育兒觀念的衝突,我作為旁觀者是幫理不幫親(都是親人,也沒法幫親)。但我媽是有點固執的,往往堅持自己的看法,很難被說服。我覺得我老公做得很好,他總是首先肯定我媽初衷是好的,都是愛孩子,然後說出他的建議。有時我媽會接受。大多數不接受的時候我們也不強求。家裡是談“情”說“愛”的地方,何必一決勝負呢?
-
5 # 楊角風發作
肯定有啊,不過最近我的鄰居王阿姨更加苦惱,就是因為育兒問題發生了爭吵。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王阿姨的兒媳婦,完全都是按照網上說的科學育兒,王阿姨有些地方實在是看不慣,但也沒辦法,為此婆媳矛盾也比較大!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王阿姨辛辛苦苦從老家做了很多尿布,也是用柔軟的布做的,本想給孫子當尿布!結果兒媳婦直接給扔了,說孩子只能用尿不溼,用尿布會容易得紅屁股,王阿姨爭不過她,只能作罷,扔掉的尿布收拾起來當了抹布。
還有一個特別大的分歧,就是孩子拉屎尿尿必須拉尿在尿不溼裡面,王阿姨想給孩子把尿,兒媳婦堅決不同意,說這樣會讓孩子得肛裂,王阿姨也是醉了,她說哪個孩子不是這樣把尿長大的?偏偏就得眼睜睜的看著孫子拉尿在尿不溼裡面。
而真正的爆發就在前幾天,按照王阿姨兒媳婦設定的計劃,滿六個月小孩要喂輔食,買的米粉、肉茸什麼的,可以適當喂點肉,並且要按時按量新增,早一天、多一點也不行!
高興是高興,孩子碗裡還剩了一點,想不到就是這一點,惹了一場爭吵。
王阿姨的兒媳婦回家,忙問婆婆今天餵了什麼,聽說餵了肉粥,又看到桌子上還有小半碗,鬼使神差的嚐了一口!這一嘗可不要緊,兒媳婦暴跳如雷:“誰讓你加鹽的?”
王阿姨也忍不住了,解釋說,肉如果不加鹽會讓孩子吃傷的,這一爭,倆人就吵起來,最後兒媳婦一把抱走孩子,氣呼呼的關上了門!
王阿姨就是不明白了,為什麼小孩子就不能放一點鹽?怎麼就不能放鹽了?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
6 # 搜影小龍蝦
一定有!比如老人喜歡在月子把屎把尿,寶媽覺得不對也看過相關的育兒知識,不能過早的把,因為會對寶寶的肛門有影響,老人說我兒子小時候就是這樣過來的怎麼就不行?遇到得過且過的媳婦也就不敢言語了,遇到性格直的,就直接說老人的方法有問題了。
-
7 # 小小包麻麻
隔代肯定是有爭執的,畢竟生活經驗,以及育兒理念都不同。再加上習慣方式不同,在養寶寶的時候,婆媳衝突是難免的。這個時候爸爸就需要在中間起到很好的協調作用,讓雙方就事論事,不要升級矛盾。另外呢,就是關於育兒,家裡人一定要有個統一的意見,不能統一的話,就必須找一個說了算的人,這樣孩子才會明白到底該聽誰的。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寶媽,來回答這個問題^_^。
兩代人接受的教育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在育兒問題上或多或少肯定會有爭執。不要說婆婆了,和自己的媽媽也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
我比較認同自己帶孩子,再加上家庭一些原因,所以做起了全職媽媽,孩子的大小事情基本都是親力親為,從計劃懷孕開始就和寶爸瞭解一些育兒知識。
事先要和家裡雙方父母做好溝通,以爸媽為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輔助,實際上都是好心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媽媽的兒子媳婦的丈夫,一個男人在媽媽和媳婦中間的作用非常重要,要調節好,在育兒問題上產生爭執時,秉著對寶寶健康成長的原則去調節說服減少摩擦衝突,不要一味的偏袒。選擇科學育兒,選擇適合自己寶寶成長的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