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煙200340360
-
2 # 科壇春秋精選
厄爾尼諾來自西班牙語,是聖嬰的意思。
19世紀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和秘魯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漁民們發現,每隔幾年,從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會出現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層海水溫度明顯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岸本來盛行的是秘魯寒流,隨著寒流移動的魚群使得秘魯漁場成為了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秘魯漁場盛產鳳尾魚、鯷魚等800多種魚類及貝類等。其中的鯷魚雖不能食用,但其骨骼是魚粉工業的主要原料(平均每5.3噸鯷魚可制一噸魚粉)。秘魯所獲鯷魚的90%以上用來製作魚粉和魚油。秘魯漁場的漁產品90%以上供出口,魚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銷往50多個國家。
但這股暖流一出現,性喜冷水的魚類就會大量死亡,使漁民們遭受滅頂之災。由於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於是遭受天災而又無可奈何的漁民將其稱為上帝之子——聖嬰。
科學家們後來總結出了厄爾尼諾現象的規律。厄爾尼諾現象大約每隔3至7年便出現一次,活動期通常延續一年以上,其間還間隔出現反厄爾尼諾現象(即東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溫異常變冷——拉尼娜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有很大的危害,會造成全球區域性性氣候反常,它不僅是引發旱、澇、火、風、霧及海洋風暴和赤潮等災害的直接原因。在中國,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會使雨帶南移,導致北旱南澇,近百年來中國的嚴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水,都發生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次年。另外,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的冬季,中國北方地區容易出現暖冬。另外,自然界的升溫為蚊子、蒼蠅提供了更好的孽生條件,為病原體提供了更佳的傳播環境,有利於傳染病的流行,所以厄爾尼諾現象不僅會造成自然災害,也是導致多種疾病的高發和流行的“幫兇”。
-
3 # 不吃腸的大腸
“厄爾尼諾”來自於西班牙語,意思是“聖嬰”。其實這是一種東太平洋海溫異常變暖的氣候現象啦。最早這種現象被發現的時候,是在秘魯和厄瓜多沿海一帶的印第安人發現在聖誕節前後,如果海水變得比往年溫暖,就常常會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說會下大雨啦,或者海鳥成群結隊的遷徙啦。
很久之前科學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常常是比較迷信的……so,就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帶有神話色彩的名字“El nino”,也就是聖嬰。
不過經過無數科學家的研究,厄爾尼諾現象已經不是什麼怪異的帶有神話色彩的現象。其實就是赤道東太平洋的一帶的海溫異常持續偏高。現在如果要判斷是否出現了厄爾尼諾,也是有具體的量化指標的。科學家用赤道東太平洋某一片區域的海溫作為量化厄爾尼諾的指標——稱為NINO指數。我們國家是用的nino綜合區的海溫距平指數,就是下圖裡畫出四個區域。當海溫距平指數連續6個月以上大於等於0.5℃,就稱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其實算作一種氣候異常事件,是有一定週期性的,大約每七年出現一次。並且厄爾尼諾的出現對於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有影響。其實也就是以前印第安人發現的下大雨啦之類的異常現象。比如說當厄爾尼諾發生的時候,東太平洋上海溫異常偏高,就使得這一帶的對流會發展旺盛,大氣十分不穩定,降水也會異常偏多,可能會引發洪澇災害。而相對的,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區就會因為海溫較冷而產生相對穩定的空氣層結,降雨也會比較少。
-
4 # 墨跡天氣
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說專業點,是沃克環流圈東移造成的。
當然,這。。。太專業了。。。
我們先從現象到本質吧。厄爾尼諾呢,這個詞源於西班牙語。很久以前,突然出現每隔幾年,從10月到來年的3月,魚類就會大量死亡的情況。
以漁業為生的漁民們,就來了疑問了。
他們發現這個時候的海洋溫度會比以往來的要高一些。科學家研究發現:是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岸本來盛行的是秘魯寒流,隨著寒流移動的魚群使秘魯漁場成為世界三大漁場之一。
但是,暖流一出現,冷水生存的魚類大量死亡。這種現象最嚴重時往往在聖誕節前後,所以叫:聖嬰,也就是厄爾尼諾。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厄爾尼諾的發生,與海水含鹽量的變化,以及大氣環流變化等有關。
我說下前者吧:
海水鹽量的變化主要是,我們熟知的溫鹽環流。這個環流的存在,是一種全球能量的平衡機制。溫暖的海水會從赤道向極地流,而極地由於有冰川,鹽度更高的海水就向下沉、向更淡的赤道方向流動。這樣形成了閉環。一旦海水含鹽量產生變化,那麼這個閉環就可能受到影響,就可能導致一些區域的海水溫度過高,產生更強、更暖的暖流。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啦啦啦~~這是對小墨最大的肯定啦~
-
5 # 李少軍lishaojun
大氣環流出現的‘’偏差‘’,是一種氣候現象,每若干年出現一次,洋流、風雨、氣溫異於正常年份,往往造成自然災害。
-
6 # 作家恩出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的音譯,原意為“聖嬰”,即“上帝之子”。它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秘魯和厄瓜多漁民用於對每年年終時海水水溫季節性上升現象的稱呼。由於這一現象往往出現在聖誕節前後,才得此名。
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有一支從南向北的冷洋流,稱為秘魯寒流。這支洋流到達赤道後向西進展,但由於海面信風的異常減弱,促使表層海水不易流散,冷水上翻現象大為減少。冷水域本來富含有大量浮游生物,這是魚類的良好食物,但由於表層海水高於下層海水,又沒有其他作用力,就使得冷水中的浮游生物不能上達海水錶層,造成魚類饑荒而大量死亡。大量死魚又造成以魚為食的鳥類大量死亡,從而使南美的重要農業肥料——鳥糞急劇減少,影響農業收成。正常年份,這一現象只在冬季區域性地區持續出現,但每隔2——7年會急劇發展,海水錶層增溫現象範圍擴大。秘魯沿岸的水溫有時能比平時高出8——9度。某些海域這種高溫現象可持續1年以上。因此,早在幾個世紀前,當地居民就稱之為“厄爾尼諾”現象了。
不過,科學家注意到“厄爾尼諾”現象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它不僅使南美漁業、農業受損,而且會導致全球氣候異常。“厄爾尼諾”出現後,會使原本乾旱的地區多雨,造成洪澇災害,而原本多雨的地區卻出現了幹早。中國也深受“厄爾尼諾”的影響,1998年的大洪水就是一個例證。
回覆列表
我也是"度"來的:厄爾尼諾(
西班牙
語:El Niño),又稱聖嬰現象
,與另一現象南方濤動
合稱為ENSO。是秘魯
、厄瓜多
一帶的漁民
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
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
的海水
溫度
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
氣候
模式
發生變化
,造成一些地區乾旱
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
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