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朝好男人李隆基
-
2 # 忠肝義膽嶽老三
個人認為秦始皇的所作所為讓秦朝的滅亡變成一個趨勢,這個結果不是哪一個人能夠挽回的了!
毋庸置疑,歷史一直都在同情扶蘇,因為皇位被秦二世和趙高密謀所奪走的緣故,給人的錯覺就是如果扶蘇當皇帝可以成為大秦的救世主,不至於導致秦二世而亡!
首先看看扶蘇,他的德行應該是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的,仁慈愛民!但他的過於仁慈卻讓他離皇帝越來越遠!因為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就體現出他的優柔寡斷,在秦始皇快駕崩之際,他沒有掌握先機,沒有控制軍隊,甚至沒有自己的智囊團!他可能認為自己當皇帝本來就是水到渠成,從而忽視了身邊有人對他虎視眈眈!他的雙眼可能被矇蔽!這種觀察能力以及不夠果斷出手的性格就直接決定了最終悲劇的結果!
第二,我一向有一個觀點,好人當不了好皇帝,好皇帝不可能是好人!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得到皇位發動玄武門之變,武則天得到皇位不惜犧牲自己的女兒,朱棣不惜反抗自己的侄子,康熙擒鰲拜平三藩等等,都是好皇帝,但每一個都不是善茬!因為做皇帝本身就面臨著各種國家各類問題,稍微心軟就很難處理好!而扶蘇可以是個好人,但做不了好皇帝,他也沒有那種處理農民起義的決斷!
第三,秦朝在秦始皇后期就已經出現了各種問題,秦始皇焚書坑儒,修長城,窮兵黷武等等政策早就導致民怨四起,老百姓對待秦朝的苛政早就怨言已久,這種矛盾即將爆發只缺乏一個點火口!所以當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下子導致全國農民起義全部爆發,後來的劉邦項羽等等!這不是個別的事情導致,而是這種社會矛盾早就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導火索!就像明朝的滅亡是在崇禎朝,但導致明朝滅亡卻是在萬曆朝,因為萬曆已經導致了社會矛盾無法控制的地步!而這種問題,就不是一個人能解決的了的,秦朝到了這個時候哪怕秦始皇再生也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歷史沒有如果,這是歷史的殘忍,當然這也是歷史最迷人的一面!任何一個朝代的興旺絕不是一件事情導致,也絕不可能靠一個人徹底改變!
扶蘇值得同情,但我更相信歷史的選擇!哪怕扶蘇沒有自殺得到皇位,他也不可能改變秦朝滅亡的結局,也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3 # 菩提161417945
接班人問題是很重要的,若扶蘇平穩接權,然後,別折騰,大秦不會出問題。另外,始皇帝還是太仁慈,既然滅了六國,就應該把六國貴族全部斬殺,看看造反的,基本都是這些被留下身家性命的貴族。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秦始皇去世,趙高與李斯,還有胡亥合謀,偽造詔書逼公子扶蘇自殺,讓胡亥繼位,從而改變了秦朝的歷史,也使秦朝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快速地滅亡了。
(扶蘇)
我們知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但這句話是在封建社會成熟期形成的,扶蘇所生活的秦朝,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初始階段,人們的這種意識其實還並不強。這是其一。其二,扶蘇手上有30萬大軍,難道他一點也沒想過造反嗎?其三,扶蘇就算不造反,他等一會兒,回去看一看情況,向他父親解釋一下,然後再自殺,也是合乎情理的事情。他為什麼會急急忙忙就自殺了?
我覺得歸納起來,應該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君權思想雖然從整體來說,到了封建社會晚期的時候才出現高峰,但秦朝是一個特例。秦國從商鞅開始,後來又經過韓非、李斯等人的推波助瀾,法家思想已經深入秦華人的骨髓。法家講究嚴刑峻法,講究極權威權。所以那時候秦國的君王說要踢死誰,誰就不能不死。且別說扶蘇,白起夠兇猛的吧,敢一傢伙就坑死趙國的40萬士卒,簡直就是一個沒有人性的惡魔。那時候他還不是掌握著重兵,但是秦王給他拿一把劍去,他還不得不自殺。而且他還不敢怨恨秦王,覺得之所以該死,是因為坑殺了趙國士卒的緣故!
(秦始皇)
第二,與扶蘇的文化背景有很大關係。秦國當時實施的是法家思想,但是扶蘇所學的,更多的是儒家思想。雖然扶蘇早年學習的情況我們不是很清楚,但是從扶蘇反對秦始皇嚴刑峻法,反對秦始皇搞焚書坑儒,要求善待天下儒生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扶蘇確實是有很深的儒家思想背景的。而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忠和孝。忠就是忠於君王,君王當然就是他爹秦始皇。孝就是要孝順父母,父親當然也是他的爹秦始皇。既然都是他爹,他爹要讓他死,他還有什麼拒絕的呢?
第三,扶蘇一直覺得秦始皇不喜歡他。秦始皇其實一直在培養扶蘇,最後也肯定會把江山給他,這一點是不容懷疑的。別的不說,就一點,秦始皇敢把扶蘇放到邊關去帶兵,難道他就一點兒也沒想過扶蘇會擁兵造反嗎?在春秋戰國時期,兒子擁兵造老子的反,這種情況是太多了。秦始皇把扶蘇放到邊關,他的用意是很深刻的:因為扶蘇反對他嚴刑峻法,那他就把扶蘇放到邊關,讓扶蘇透過對付匈奴明白,在這樣一個國家,不採用嚴刑峻法,根本就無法保住江山萬古長存。但是扶蘇至死都沒有明白他爹的這種想法,所以一直覺得他爹不喜歡他,看到他爹給他送來了自殺的詔書,他真的就自殺了。
(趙高)
第四,扶蘇的性格比較弱。性格比較弱的人,就比較順從。他雖然心裡萬般想不通,但是他又沒有反抗的勇氣,也沒有辯解的勇氣。
第五,扶蘇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因為他爹死了,別人偽造的。他爹的身體一向不錯,而且還在追求長生不老,又那麼牛氣沖天,怎麼會死呢!
總而言之,各種各樣因素的機緣巧合,扶蘇也就相信了,最後也就自殺了,歷史也就這麼改變了。
-
5 # 歷史春秋網
扶蘇這個人,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是一個非常有見地的王子,而且,他的見地與始皇帝不同,曾經向始皇帝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議,比如他認為當前天下未定,百姓未安,施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不利於建國初期的社會穩定,反而易激起民變。扶蘇的見解在今天看法是對的,漢朝初期施行“與民休息”的無為而治政策,就收到了良好效果,“文景之治”就是個證明;而始皇帝施行焚書坑儒等強力措施,二世就亡已成為反證。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始皇帝去世後,扶蘇繼位執政,實行相對寬鬆的與民休息政策,很有可能迎來秦朝的扶蘇盛世。
但另一方面,扶蘇有他的性格弱點。用褒衣詞來說,他寬厚仁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缺乏為君者明察秋毫的政治眼光和力挽狂瀾的政治手腕。做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既要有超出常人的思想,也要有將思想落實到行動的強大執行力,不然多好的思想也會成為紙上談兵,得不到落實反而會授人以炳,給自己帶來災難。其實這個弱點,始皇帝名義上派他去與蒙恬戍邊,實際上是讓他到邊境去接受鍛鍊,鍛鍊男子漢的果敢與勇氣。但始皇帝並沒有達到他的目的。扶蘇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面對趙高與胡亥送去的偽詔書,他沒有明察秋毫,在蒙恬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仍然堅持自殺盡忠,表現出的只是一個糊塗政治家的愚昧之舉。
-
6 # 黑旋風李太白
這個東西很複雜,只能借用李開元老先生的《秦迷》一書中的邏輯來說。
首先扶蘇這個人除了是秦始皇的兒子外還有幾個身份,歷史上留有痕跡。
1.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打著兩面政治旗幟,一個是項燕一個就是扶蘇,大澤鄉起義是反秦,但是打著秦王子的旗幟,扯不扯?就好比孫中山起義要推翻清政府然後打著光緒帝的旗號一樣,根本不符合邏輯。只有一個可能,扶蘇的身份和楚國千絲萬縷,大機率母親是楚華人,雖然歷史記載是鄭國夫人…
2.楚國的末代大王昌平君曾經在秦始皇朝中做過職位很高的官爵,外祖父是秦昭襄王,母親是秦國公主,嫪毐叛亂就是昌平君與呂不韋一起平定的,但是主要功勞在昌平君。在李信滅楚大戰中叛變導致李信大敗,繼位末代楚王。這個人是一個秦楚相關的人。
根據以上線索得知,扶蘇和楚國的關係千絲萬縷,並且秦庭曾有楚國強力外戚。
任何一個王朝的繼位問題上,血統,外戚都是重要因素。如果說扶蘇的血統本來就存疑且外戚叛亂,那這種事情就完全不好說了。目前除了出土的史料也只有司馬遷的《史記》但是書裡記載秦庭的東西太少且真實性也不好考證,史記成書與秦庭相差了將近一百年,漢代人的壽命普遍不高,所以…好多東西,只能靠邏輯來推了。
-
7 # 鼬196666685
為什麼扶蘇會自殺?秦始皇死的時候不過49歲,也算是正好年齡,誰能想到始皇帝會暴斃呢?扶蘇肯定想不到,天下人皆怕始皇帝,扶蘇也不例外,並且假詔書上還有丞相印章,扶蘇自然認為始皇帝是真的還殺了他,當時幾個人敢造反?天下也是自始皇帝死後才大亂的,扶蘇公子本身也不是打仗出身的,性格也就沒有那麼剛烈!不敢造反詔書又這麼真實又不知道皇帝暴斃而亡!要說錯就錯在始皇帝沒有早立太子,一心求著長生不老,卻忘記了立太子!若早立扶蘇公子為太子,也就沒這麼多事了!
回覆列表
都是趙高在一手策劃的陰謀、
目的就是殺死扶蘇、
扶秦二世上臺、
他趙高不就獨掌大權了麼
扶蘇要是不死,也許早就沒有漢朝了,
也沒有漢文化了……
所以說……
趙高不是賣國賊。
而是中華文化的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