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沒有範圍的要求,什麼樣型別的書都可以,但是需要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這本書”就有可能成為若干年後老師們敲黑板讓同學們回家看好幾遍的那種名著。
10
回覆列表
  • 1 # 飛春讀傳

    這個問題太困難。

    它不僅要求對文學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對社會發展有基本的判斷,還要求對當下書市有相當的瞭解。

    一、

    名著流行於世,要求藝術水準很高,反映社會豐富深入,思想無聲,卻深鑄人心,其主題必是接近人性、貼近生活,訴諸社會文明進步,鞭撻社會黑暗醜惡。所謂文以載道,傳播萬世顛撲不破的道理、理想、向善向上之美。

    皇皇鉅著還必定根植渾厚的歷史背景中,在生命活躍、文化爭鳴、社會突變、價值多元、思想自由的時代,尤其能產生文學對社會對人性的啟蒙救贖功能。

    成為鉅著或許能夠入選娃娃們的啟蒙教育讀本,但也要看彼時社會主流價值取向,對文化的寬容,對本真的敬畏程度。四大名著也曾在特定時期遭禁讀。教化教育和文學名著有契合之處,也有滯後效應。

    當下書市中哪些有潛質入選教育讀本,說不很準。近年來雖買過幾次書,但只瞅感興趣的,面上的關注不多。

    二、

    可以推測是,莫言的作品要入選。畢竟他是中國文學諾貝爾獎第一人。不讓學生們讀讀莫言,就對中國文學沒有親近感。

    莫言的紅高粱上學時讀過,如今印象已經不深刻,只記得奶奶死時候的描寫非常具有藝術感染力。禁不住背了幾段。

    前些年讀了《蛙》,現實主義力作,思想性和藝術成就俱佳,但感覺主題太過犀利,只怕暫時不會入選。

    應該入選的還有《平凡的世界》或《人生》。這部年青人的奮鬥史值得後世的孩子們學習。每次讀都感動,樸素艱辛努力憧憬如山中春風,帶著泥土和生命氣味的那種真實、厚重。

    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也不錯,好些段落都可以拿來單獨成篇,入選孩子們的教育讀本。只是全書整體看來稍遜風騷,後半部差強人意。上半部很有味道。

    三、

    當下還有許多書都不錯。但能稱得上名著的不敢恭維。可能是讀過去的多,關注當下的少。

    總體感覺中國當代文學經典不多,這不是華人創作能力減弱了。而是經濟社會發展太快。經濟牛的時代,文學一般都是低谷。反之亦然。文學是啟蒙、反思。經濟發展明晰,人們就不那麼迷茫,直接奔錢程。沒有那麼多想法。社會發展迷亂才需要叩問人心。

    在成為名著的道路上,需要不計功名的投入。為成名著去創作不可能如意。

    四、

    昨天讀張一鳴的一篇文章,說到想要成功別求巧,別總尋求捷徑,要耐住寂寞潛心搞自己的事情。這一點在當代社會很稀缺。不僅科技領域,經濟領域也是一地雞毛。文學尤其需要這樣苦心修煉。

    今天回答不太成功,沒有交出一個題主想要的具體的“這本書”是啥。

    其實,說得太過具體,就有點娛樂猜拳的感覺了。想想說說背後的原因也是殊途同歸吧。【完】

  • 2 # 寒山寺的佛爺

    個人覺得,人與永恆這本書可能會流傳下去,因為它篇幅短小,語言精煉,重點是裡面的話似乎句句都有道理。一方面它時下就有許多的讀者,另一方面,那些道理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失效,就像論語和道德經那樣。。

  • 3 # 男人如海61244116

    《人類簡史》!!!!

    跟《三體》合起來看,簡直是人類從有到無的壯闊史篇,且不枯燥,有趣燒腦的科學+人文關懷的博學之作!作者僅是將近不惑之年的“年輕人”,猶太人的身份決定了其著眼處的獨特,年輕的學者身份決定了其敢想敢著的銳氣。名著潛質滿滿,推薦!

  • 4 # 鄉間來信

    時間可以證明!!個人認為《平凡的世界》可能會流傳的久一些,其它的書因為閱歷有限,不敢妄自菲薄。《平凡的世界》寫的很接地氣,也很讓人震撼,讓人對生活有全新的認知。

  • 5 # reymist

    我來說說卡夫卡被重新發現的例子吧

    卡夫卡在生前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務員,工作不順心,愛情不如意,作品不暢銷,身體疾病纏身,但是,他筆耕不輟,寫出一系列作品,在去世前,他委託朋友布羅德燒掉自己的所有手稿,

    然而,布羅德背叛了他的意願,他不僅保留了卡夫卡的所有手稿,還寫出了大量的卡夫卡作品解析,並且四處推銷卡夫卡,終於使卡夫卡在死後被奉為了一代巨匠,誠然,布羅德這麼做並非完全出於道義,他使卡夫卡舉世聞名的同時也依靠著卡夫卡的手稿版權賺了一大筆,並且他對卡夫卡的解析也漏洞百出。米蘭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遺囑對他也頗為不屑。但是如果沒有布羅德,卡夫卡的作品恐怕就要就要化為一堆灰燼了。可以說,布羅德保住了卡夫卡,也保住了歐洲西方現代派文學的萌芽。

  • 6 # 嘰歪哲理

    餘華的活著。餘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這部文學作品描述了在文化大革命,大躍進,三反五反等系列中國革命文化背景下,富貴的一生。透過描述他一生命運故事,記錄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歷史發展,反映了當時華人民的生活狀態,而且賦予活著以深刻的含義。

    “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苦難。

    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餘華《活著》

    其實《活著》引發我們為什麼活著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絝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塗做人,後半生卻不糊塗,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

    雖然這是描述過去歷史的作品,但是我覺得在當代還是可以給人以一定哲學思考的。我覺得未來會成為一本名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爸媽會特別容易相信朋友圈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