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華745944080186

    我們濰坊鄉下,傳統的風俗習慣臘七、臘八喝方瓜,年年好莊稼,現在這種風俗習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當前一般都是到晚上焯上菜、包上水餃,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啦啦呱,怎麼掙錢,還有一部分信仰不同,(信耶酥)的到臘七、臘八作禮拜,敬仰神!度過這兩天。大眾化的是禮佛,信佛教的沒有正頭,一般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禮佛辦法,點上香,供上水餃,作幾個伊就結束。

  • 2 # 林三土

    “臘八節”興起於兩宋,最初是寺廟佈施果粥的節日,來源於當時民間“佛祖十二月八日得道”的傳說,比如《敕修百丈清規》:“臘月八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伸供養”;陸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也直接將臘八粥稱為“佛粥”(“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兩宋時“臘八節”的氣氛之熱鬧,如《東京夢華錄》所說:“(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唸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臘日,寺院送面油與門徒,卻入疏教化上元燈油錢。閭巷家家互相遺送。”類似地,《夢粱錄》說:“自冬至後戌日,數至第三戌,便是臘日,謂之‘君王臘’……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臘八”與“臘八粥”有著明顯的佛教印記。另一方面,中國傳統上用於祭祖的“臘日”(也就是上述記載中的“君王臘”),因為在唐宋以後受到皇室壟斷,而逐漸衰落。臘日在北宋尚有節日氣氛,但到南宋時,已經與臘八的隆重熱鬧判若霄壤,被民間打入冷宮。

    元代崇佛抑儒,“臘八”正式納入官方傳統,由皇帝賜臘八粥給百官(“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並宣稱“此蓋循宋時故事”(孫國敕《燕都遊覽志》),而宋室的“君王臘”卻從此銷聲匿跡。明馮應京、戴任《月令廣義》仍引宋人《瑣碎錄》稱“正臘日及臘八日皆曰‘王侯臘’”;但《月令廣義》雖保留“臘日”條,卻並不歸在節日範疇內,僅僅將其作為“占候”的工具看待:“臘日——(冬)至後第三戌——之前後三兩番雪,謂之‘歲前三白’,宜萊麥。諺:‘若要麥,見三白。’主來年豐稔,又主殺蝗蟲。”到了清代,時人已經不知曾經的“臘日”、“君王臘”(或“王侯臘”)為何物,直呼“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臘八》),將“臘日”與“臘八”混為一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來年再“健”#大白菜到底能不能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