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揮劍決浮雲6
-
2 # 國家人文歷史
漢景帝與其父漢文帝一起看,開創了漢初的治世文景之治,為後面漢武帝的一代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至於如題中所述如果漢景帝殘殺忠良並且逼死自己的兒子,為什麼還能被稱作明君?首先就要看,在歷史上評價明君的主要標準是什麼?首先其實就是在於作為帝王對天下的治理如何。
漢景帝即位後,看到了天下藩鎮割據的弊病,先是平定了“七國之亂”,降藩國地位為郡,並且重用晁錯,主持削藩,在景帝的時候藩國就已經大大減少了,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才真正完成了這項加強重要集權的事業。並且同漢文帝一樣,漢景帝很注重發展農業,保護民力,延續了老爹的“無為而治”。在政策上以及政治文化氛圍上都是比較寬鬆的。並且,刑罰上,一改秦朝的重刑重典的傳統,減輕刑罰,還廢除了很多酷刑,規範審判制度,量刑謹慎。並且很多在秦朝要處以極刑的人,到了景帝時,可以透過服徭役來贖罪,這是一項一舉兩得的舉措,這樣的話,內地的百姓就不用畏懼徭役之苦專心種田,土木興建也不缺人手。
而且漢景帝時期還經常有一些因地制宜的靈活政策,比如說齊國工商業發達,又有漁鹽之利,便不徵農業稅。這樣都是在鼓勵百姓從事生產。而且景帝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條件不具備,一方面要恢復國力,因此也很少主動發動戰爭。但是景帝對地方豪強的打擊力度十分的大,因此也經常任用酷吏去整治這些不法豪強。
所以由此可見,漢景帝是一個稱職的皇帝。然而他也的確是錯殺了晁錯,當時卻也是礙於局勢的發展。至於逼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樣的事情。且理解為是帝王之術,並不能抹殺他在大的方面對整個漢朝發展所作的貢獻。
-
3 # 朝文社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說是見仁見智,基於對“明君”這一名詞的一些認識,在此我來談一下我的一些粗淺見解:
首先,一名君主是否稱得上是明君,還是要以他的歷史貢獻為依託。在這點上,漢景帝可以說是做的很不錯的,他上啟漢文帝輕徭薄賦的宏策,與民休息;下開漢武帝煌煌武功的雄途,戰功赫赫。
在其統治期間內,成功的將稅率由十五稅一穩定到三十稅一,更是一舉掃除了從西漢建國就埋藏下的諸侯國隱患,在其有限的統治生涯中,完美的將文治與武功相統一。
也許有人會說,文景之治,十亭中九亭都要歸功於漢文帝,之所以提及漢景帝,不過是由於在漢景帝時期,各項修養政策的成果才得以展現,景帝只是撿了老爹的一個現成便宜罷了。可是這些漢文帝時期栽下的種子,之所以能夠開花結果,這展現出的,正完全是漢景帝的能力與手腕啊。
要知道,漢景帝所要面對的,是一個比文帝時期更加複雜詭譎的局面。文帝時期,因為剛剛結束諸呂之亂,國家一片凋敝,百業待興,而且文帝以藩王身份榮登帝位,也極大地穩定了王國間的情緒。
可是當社會在發展中,慢慢走到景帝年間的時候,一系列不穩定的因素都冒出了苗頭:首先是北方的匈奴隱患問題越來越突出,漢初的和親政策已經逐漸不能滿足匈奴的野心,各種寇邊行徑時常發生。其次就是國內的王國問題,經過文帝數十年休養生息的發展,各個王國隨之也國力鼎盛起來,而與實力提升相伴的,就是不再安於現狀的野心了,各國王族僭越的事情屢見不鮮,可以說內戰隨時都處於爆發的邊緣。最後就是個人性格問題,漢景帝的性格不像父親文帝那樣安分,這可能與雙方出身環境有關,文帝畢竟“出身不正”,所以一生都在小心翼翼中摸索前行,而景帝被作為儲君培養,自然就張揚跋扈得多。這種性格即產生了七國之亂的導火索,也形成了國家真正一統的良好格局。
漢景帝能將文帝的改革舉措一步步落實、深化、昇華,並在面對著更嚴酷的內外環境之下,仍能使得中央王室實力得到迅猛發展,著實是可謂天賦異稟、人才難得。
漢武大帝的一生,受到景帝的影響非常大。所以說將漢景帝列為明君,培養出一代雄主,是一項絕對的加分項。
而至於殘殺忠良、逼死親兒?歷數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實這種事情,又有哪位明君沒做過呢?
-
4 # 曲多多85270148
那按你這麼說,李世民還逼父,殺兄殺弟的呢。皇家本來就無情。我們評價一個皇帝是不是明君是看他的政績,看老百姓生活是否安定,富足。皇室內部怎麼亂那是皇室的事,誰當皇帝只要對老百姓好、不喪權辱國就是好的
-
5 # 小倩的蜂蜜
明君,首先你要明確明君的定義。
歷史要辯證的去看。歷史有他的侷限性。
看歷史要進的去,出得來。
第一,進得去。
就是要處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大的政治環境下,殘殺忠良,看看是在那種環境下發生的,這樣做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弊端。
第二,出得來。
這個就是千百年後,我們有很長曆史可以借鑑,如果發生在當時,你該怎麼辦?
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盛世。
景帝繼承文帝修養生息政策。工業農業商業,有了大足發展,人口增長,人命生活富裕。國家安定,對外沒有大的戰爭,社會安定。
景帝削藩,平七國之亂,採用秦國郡縣制,其根本問題在於加強中央集權,集中力量,對抗民族敵人匈奴,攘外必先安內。
士農工商都有活路,那麼這就是盛世,國君就是明君。
畢竟,中國有好多時候,還有想做奴隸而不得時候。
歷史是後人寫的,很多都會美化君主,不管你殺了多少人,不管是忠良還是親子,只要沒有社會動盪,沒有觸動到根本人的利益,那麼,你就是明君。
-
6 # 衛仁閔
為政清明,為國有益。周亞夫有自身原因,如果你的公司裡銷售部門只聽銷售經理的話,對你的命令視而不見嗎?
太子劉榮之死有點冤枉,所謂虎毒不食子。沒有人願意殺子弒父的。但是七國之亂盡在眼前,梁武王的例子不遠。漢景帝身體不足以等到劉徹成年,所以是防患於未然。
這是國君的不得已,和親情無關,是皇帝的需要。
回覆列表
漢景帝被稱為明君主要有兩點,一是平定了七國之亂,還老百姓一個和平的世界,同時繼續了文帝的輕搖薄賦,不論景帝殘殺了誰,他殺的都是勳貴,對老百姓始終愛護有加。二是在選定繼承人問題上目光如炬,這一點兩千年來沒有一個帝王能比的上他。有這兩點,被稱為明君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