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魯楓

    下次糾結要不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妨試一試我的這個方法。

    找兩張紙,一張寫做這件事,一張寫不做這件事。然後把兩種選擇可能發生的後果寫下來。對比一下,哪一個更加不能接受,去大膽的選擇另一個。

  • 2 # 周梵

    當我們對自己做的事特別後悔,基本上是內在有個完美傾向,對自己要求完美,且有一個假設前提則是自己不完美, 可以更好。

    當我們內心假設自己不夠完美,才需要在很多事情上做到完美,在頭腦裡有個習慣性的思考路徑——

    “如果”、

    “假如”、

    “應該”、

    “要是”…

    這是很掉能量的,就好像孩子考了80分,作為父母覺得應該考90分,100分,這個孩子在童年的成長經歷中不斷經驗到父母對結果的,就會對自己有很多的不接納,客觀的,人為的創造出這種對當下事情發生抗拒的思考狀態。

    如果當初我怎麼樣做了就好了。如果TA不那樣,事情就不會這樣的了……這種對現實狀況的不接納,會讓我們對當下產生深深的無力感,我常說無論當下發生什麼,發生了就是最大的。我們藉由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去拓展、成長和突皮自己。

    所以這位朋友就要去做接納的功課,接納功課有不同的層次:

    一是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接納

    艾克哈特在《當下力量》這本書裡談到的核心點就是接納正發生的,不去抗拒,評判,當我們內心越不穩定,就越期待自己的環境穩定,當我們遇到大客戶流失,非高峰期大塞車,孩子不聽話….如果我們不能從這種突發的或貌似不好的事情中看到潛力或資源,而陷在對那個事情的抱怨,害怕中,那麼新的可能性也沒有機會進來。

    我上學時,有一次放假回家,一天和媽媽一起出門買東西,回家時我們全身上下摸了個遍都找不到鑰匙,雖然很不情願,但只好被迫接愛了這個現實,我們倆都忘記帶鑰匙進不了門,而我爸那時出差,也沒辦法回來救我們,沒辦法只好打電話叫鎖匠過來開鎖,我記當時我的母親就一陣陣的數落我,沒有責任心,總是不記得帶鑰匙…..。我當時很不爽,就不停的為自己辯解甚至反擊,但是我越解釋母親就越生氣,那時候我智慧不夠,沒有意識到所有痛苦都來自於對當下的批判。當我們力量不夠時,就會希望“意外”不要發生,因為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

    所以就會變成對當下發生的事情的抗拒,認為那“ 不應該發生”那麼自然就會覺得這是個錯誤,只要你認為這是個“錯誤”那麼你必然需要找一個物件來承擔這個錯誤,要麼對內攻擊,要麼就對外攻擊。而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接納那個當下發生的事,然後再去看可以做點什麼。

    二是自我的接納

    這跟第一點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接納功課在外在做,一個接納功課向內做。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養育者或者社會系統,生存的整個民族的文化,它們會有很多信念系統會制約著我們,應該懂事,優秀,識大體,這沒什麼不好,但如果必須,一定要這樣做,那麼我們就會壓抑自己本身那個想要自由,舒服,為自己著想的那個部分,自然就被這些規條所綁架,你會發現你需要用犧牲和奉獻去得到別人的愛,最後你都會有深 深的壓力感和愧疚感,自我否認,低自我價值感。當你敢為自己生命爭取更多的東西,而不是為別人而活時,當你把自我認同從外在獲得認可,轉移到自身時首先去認可自己時,你就會發現你就不那麼後悔了。

    三是對人和對事的接納

    其實我們不接納的本質都源於自我接納不了,我們的內在低能量情緒,煩燥,焦慮,惱怒,挫敗,焦急,自責….因為我我們內在不穩定,所以我們會對生活中的環境、事、人有很多要求,這些人、事、物的發展只要稍有點偏離內在的期待,這些負面情緒就會被引發。小到一次塞車,孩子哭泣,大到發生疾病,婚姻出軌,覺得自己沒辦量承載這些期待之外的事情發生,感覺自己弱暴了。

    我們可能總是透過對外部來滿足自己渴望,建立自己的肯定感,價值感,所以對外部有諸鑫妹 ,一旦事情結果不如意,就會後悔,懊惱自己,會想當初如果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或方法就好了,同時也把這種負面能量,:發現真正的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為了掩飾或轉移這種無力感和挫敗感,我們就會為它找個替罪羊,於是你抱怨的物件就出現了。可能是一個具體的人,也可以是某件事,也可能是環境,制度等等。

    批判是最直接肖弱內在力量的方式,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不管是已還是對其他人,所以去學會和練習放下評判,這樣就會停止對當前正發生事件的抗拒,給出接納狀態。

  • 3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為什麼一個人做事特別容易後悔?我們要先來看,什麼樣的人與什麼樣的事容易產生“後悔”這種情緒。

    首先,容易使人後悔的往往是這樣一類事:它們常有好幾種處理方式,而每一種方式都各有其利弊,而且這些利弊彼此之間都相對平衡,並沒有很懸殊的差異,這就使人難做決斷。

    比如,年輕人買房子時,如果離市中心自己上班的地方近,那麼通勤的成本和時間是省下來了,但房子可能就比較老,而且價格也偏高。如果買在遠一些的地方,房子新,價格相對便宜,可每天上下班可能就要花上很長時間,而且擠公交擠地鐵,生活質量因此受到很大影響。這時,該怎麼選擇?我們會無奈地意識到,無論怎麼選,都難以兩全其美。

    其次,容易後悔的往往是這樣一類人:他們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好,生怕因為自己的不當選擇而喪失某種利益或者好處。如果他們感覺生活中的困境是由於自己之前選擇不當造成的,他們便會很容易陷入糾結、後悔之中而痛苦萬分。

    當這樣的人遇到這樣的事,他們往往就會掉進後悔的陷阱之中,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這樣的人太希望什麼好處都要得到,不願意接受生活中就是有缺憾,就是有魚和熊掌無法兼得的事實。他們的後悔其實是對事實的一種負隅頑抗,維持的是“如果我做另一種選擇,那麼就可能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的幻想。

    認清現實,拋掉幻想,接受得到的同時必然會失去的事實,我們就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克服容易後悔的心理。

  • 4 # 知我心理學

    後悔是如同愧疚、恐懼一樣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緒,通常是源於對現狀的不滿,儘管我們不能改變過去自己的行為和選擇,但至少我們可以去思考後悔的深層原因是什麼,然後對症下藥,處理好後悔心理帶來的不良影響。來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玩的劇情解密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