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走散的田野

    周瑜的“小氣”主要貫穿在圍繞赤壁之戰,以及戰後的“借荊州”、“取荊州”所展開的諸多情節之中,即表現在周瑜與諸葛亮兩人之間的矛盾衝突中。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為了突出他的智慧、穩重、大度,羅貫中處處刻畫出周瑜的急躁、“小氣”。早在赤壁之戰前,曹操的大軍壓境,欲掃平劉備、孫權等佔據南方的軍事勢力,劉備自知絕非是曹操的對手,而派諸葛亮去東吳作說客,動員孫權聯合抗曹之時,周瑜與諸葛亮首次交往就顯示了這一點。《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孫權決計破曹操”一節中寫到:周瑜從鄱陽湖回柴桑,向孫權陳說“戰”與“降”的利害關係,認為已盡釋孫權之心疑。但當週瑜問計於諸葛亮時,諸葛亮卻說孫權“心尚未穩”,周瑜於是“復入見孫權”,結果證實諸葛亮的猜度是對的,由此周瑜即生殺亮之心,最初顯示出了他的小氣。緊接著周瑜又設下讓諸葛亮“黑夜往聚鐵山斷糧道”一計,欲借曹操之手除掉諸葛亮。當諸葛亮向魯肅揭穿周瑜的計謀,並以“吾水戰、步戰、馬戰、車戰,各盡其妙,何愁績不成,非比江東公與周郎輩止一能也”之言相激時,周瑜大怒,欲“自引一萬馬軍,往聚鐵山斷操糧道。”為了反擊諸葛亮的一句話,竟置自己之地位和責任於不顧,欲與人家賭輸贏。當魯肅又一次把諸葛亮對此事的看法向周瑜作了陳述後,瑜更是搖首頓足曰:“此人見識勝吾十倍,今不除之,後必為中國之禍”。此舉不但顯露出周瑜容不下賢能之才的小氣,也暴露了周瑜遇事急躁的性格。

    在赤壁大戰的緊張籌備中,周瑜還是放不下對諸葛亮的嫉妒之心、陷害之意。這主要表現在歷史上並無實事、完全由作者虛構的“草船借箭”和“借東風”兩個情節中。先是周瑜以軍中兵器不足為由,要求諸葛亮在10日之中造出10萬枝箭,同時又“分付軍匠人等,教他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企圖再次借曹操之手除去諸葛亮。但沒有想到諸葛亮憑自己的智慧僅在3天中就輕易地從曹操處“借”得10萬枝箭,破了周瑜之計。此計不成,周瑜本該吸取教訓,與諸葛亮共商計策,聯手抗曹,然而當諸葛亮去探視病中的周瑜,並講出其病因,隨後主動請纓,築壇祭得東風時,周瑜的難容別人之才的“小氣”又一次勃發,派出丁奉、徐盛二將去截殺之。可見周瑜的“小氣”———欲殺亮之心愈演愈烈。身為三軍統帥,面臨著曹操幾十萬大軍的壓境,竟不顧敵強我弱、急需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對敵的實際情況,卻嫉賢妒能,一味地謀害忠良,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赤壁大戰後期,曹軍既敗,孫、劉兩集團又圍繞以荊州為中心的地盤歸屬開展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而演義出“三氣周瑜”的故事,又進一步表現出周瑜的“小氣”。

    《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孔明一氣周公瑾”中周瑜在收復南郡時,中了曹軍一箭,醫者曰:“此箭頭上有毒,急切不能痊可。若怒氣衝激,其瘡復發。”按常理周瑜應當懂得自己作為主要軍事指揮者的重要性,完全應該謹遵醫囑,無論遇到多大的變故,處於再大的逆境之中都應保持冷靜,平心靜氣地保護好身體,以穩定三軍將士的情緒,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但正當吳軍打敗曹軍,周瑜將率部隊收復南郡之時,南郡卻意外地被諸葛亮所襲,周瑜大怒,忘記了醫者之囑,又一次顯出周瑜的胸襟狹小———“小氣”。隨後,當探馬陸續報來荊州、襄陽又皆被諸葛亮用計佔領的訊息時,周瑜更是怒氣填膺,大叫一聲,金瘡迸裂。這是諸葛亮用計“借荊州”,言“借”實是“奪”,事情確實令人氣憤,但戰爭中,一城一池的得失,決不能說明整個戰爭的勝負,荊州、南郡、襄陽三城雖被劉備佔領,但這絲毫無損於吳國的力量,而且雖被人佔,卻還有一個“借”的名份存在,在有條件的時候還可以“取”回,更何況為了對付北方強大的敵人,還有必要繼續加強孫劉的聯盟。因此,周瑜遠不必、也不可為之動怒,而應以政治手段、外交手段加以解決。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孔明二氣周公瑾”中周瑜為“取荊州”,鼓動孫權用嫁妹之計將劉備賺往東吳而謀殺之,繼而奪取荊州,但不想此計被諸葛亮再次識破,便將計就計讓劉備與吳侯之妹成了親。當歲末年終,玄德依孔明之計攜夫人幾經周折離開東吳時,周瑜親自帶兵追趕,卻被雲長、黃忠、魏延等將追得無路可走,“急急下得船時,岸上軍士齊聲大叫曰:`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決一死戰!"黃蓋、韓當力阻。瑜自思曰:`吾計不成,有何面目去見吳侯!"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又是“金瘡迸裂”,周郎“小氣”得可以!接著,第五十六回“孔明三氣周公瑾”中寫周瑜以諸葛亮提出的:取西川后即還荊州的條件為由,自領兵去攻打西川,欲乘劉備出城勞軍之時一舉殺之。但不想又被諸葛亮識破了“假途滅虢”之計,並派關羽、張飛、魏延、黃忠將周瑜四面包圍,周瑜又是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周瑜被左右急救回船後,又聽到軍士傳說:“玄德、孔明在前山頂上飲酒作樂。”更是恨得咬牙切齒。這時,小說寫道:“(周瑜)長嘆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周瑜,一代英才終因小氣而過早地結束了不該結束的一生!

    除上述這些重要情節之外,在整部《三國演義》中,凡涉及到周瑜之處,羅貫中無不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寫作宗旨,突

    出周瑜的“小氣”。如在對周瑜與諸葛亮共事交往的整個過程中,處處以周瑜的心胸狹隘、嫉賢妒能來映襯諸葛亮的目光遠大、顧全大局。羅貫中透過對這些情節的描寫,刻畫出了周瑜這一形象的勇氣有餘而度量不足———小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什麼品牌的電腦都可以自己組裝?雜牌的一體機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