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月臘腸
-
2 #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新派武俠的新,是指語言技巧上的新、內容上的新、觀念上的新。
在近代武俠小說的研究中,學者們通常是以1954年梁羽生於《新晚報》刊載的《龍虎鬥京華》為分水嶺,將武俠小說分為新、舊派武俠。在梁羽生之前的通稱為舊派武俠,其中以南派的趙煥亭、平江不肖生以及北派五大家(還珠樓主、白羽、王度盧、鄭證因、朱貞木)為代表;而五十年代之後的新派武俠,則以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武俠作家最負盛名。
武俠小說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曾經盛極一時,而這段時期問世的武俠小說則被歸類為舊派武俠,其對後代的武俠小說發展影響至深、有開拓奠基之功。
舊派武俠大概有下列幾項特點:
1 在內容上,主要是描寫報恩復仇、除暴安良、剿匪平盜和民族鬥爭。
2 在武功描寫上,或為神奇劍術、或為平實技擊。
3 在小說技巧方面,基本採用章回體的小說格式和史傳描寫方法。
4 在觀念上,主要是寫善惡之爭,透過平民與豪強、俠客與惡霸、清官與貪官汙吏等之間矛盾鬥爭,來顯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新派武俠: 在五十年代之後,新派武俠開創了武俠小說的新格局,讓逐漸式微的武俠風氣又攀上另一個巔峰。其實新派與舊派之間並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時,新派武俠也承襲了大量的舊派武俠元素,不過新派武俠突破了舊藩籬,使之更具現代感、多樣化,且在劇情鋪陳或寫法上也與舊派迥異:
1 、聯絡歷史而不拘泥於歷史,充分敞開想像。 代表人物:金庸、梁羽生
2 、刻劃複雜多面的人物性格。代表人物:金庸、古龍
3 、新派武俠小說也寫江湖門派之爭、正邪之鬥、報恩復仇、除暴安良、民族鬥爭等仍是主要內容,但同時更注意了描寫尋寶探險、情變、艱難的學藝過程和破案解謎等。代表人物:金庸、古龍(注重破案)、梁羽生
4 、文體上吸收了大量現代文藝筆法和技巧,語言追求簡潔、流暢、口語化,情節結構複雜,擅用多角度展示,心理描寫和推理技巧等。代表人物:古龍
5 、武功描寫突破了傳統的門戶之見及「過招」窠臼,而重視內功、點穴、暗器、毒藥和心智的較量,儘可能不用或少用玄功、妙式,而以「氣勢」與一個「快」字決勝,併發掘「武學」內在的生活哲理內容。代表人物:古龍
從年代來說,梁羽生可以稱之為新派武俠的開山鼻祖(1954年1月20日開始在新晚報連載《龍虎鬥京華》),金庸是集大成者,比梁羽生晚了一年,1955年開始創作《書劍恩仇錄》,古龍是新派武俠的大宗師(這三位可以說是新派武俠的三巨頭)發表武俠小說的年代比金庸晚五年,1960年發表處女作《蒼穹神劍》,1967年的《楚留香傳奇》開創了古龍的十年黃金時代。
梁羽生:《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女帝奇英傳》、《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
金庸:《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歡樂英雄》、《七種武器》、《陸小鳳傳奇》、《楚留香傳奇》、《蕭十一郎》、《白玉老虎》、《大人物》等
回覆列表
港、臺的新派武俠小說進入五十年代中期,而後由於一系列變動,武俠小說便在內地銷聲匿跡;但在香港卻得到了新的繁榮,形成為今日的新派武俠小說。新派武俠小說,“新”在去掉舊小說的陳腐語言,用新文藝手法去構思全書,從外國小說中汲取新穎的表現技巧,把武俠、歷史、言情三者結合起來,將傳統公案與現代推理揉為一體,使武俠小說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
特點簡析:1、從文學觀念上講。武俠小說的政治功能性相對要弱一些、商業性要強一些。新派武俠小說從其誕生開始就是為了擴大報紙的發行量,商業功利性自然明顯。其後新派武俠小說的作家,也是將創作當作在現實社會中謀生的手段,因而不像純文學和雅文學那樣帶有強烈的政治功利性,引導人們關注社會、人生。
2、從文學趣味上看。新派武俠小說更傾向於消遣、娛樂、遊戲,因而更易為人們喜聞樂見,擁有的讀者人群範圍也最廣。有稚氣未脫的兒童,也有頭髮班白的老人;有粗通文墨的勞動者,也有態度嚴肅、治學嚴謹的學者;既有喜歡武力的男性,也有似水柔情的女性。在這一點上,主流文學、精英文學的讀者群帶有較大的針對性,相對受限。
3、從創作方法來講。新派武俠小說模式化、程式化傾向比較突出。大多武俠小說解決矛盾衝突的方法最後歸結於武藝的高低,而且往往是為人做喜歡的大俠武功高深,深不可測,以其高深莫測的功夫震懾“宵小”。寫作方法大多借助於傳統手法,與主流文學、精英文學不斷藉助其他手法如意識流、奇幻等有所區別。
4、從價值觀念上來看。新派武俠小說對傳統文化較多肯定與接受,較少否定與拒絕。新派武俠小說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傳統的文化價值在新形式下的有限突破,是對傳統文化審美形態的繼承和發揚。這一點在金庸的小說中特別突出。如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多次顯現出來的民族大義、是非觀念、人倫觀念等,還有影響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文化的繼承,反對“冤冤相報”等。而主流文學、精英文學則往往對傳統文化審美形態進行挑戰。
5、從文學主題的角度來看。新派武俠小說往往表達了社會大眾群體普遍的心理慾望與夢想,具有廣泛性與連續性。這也是武俠小說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新派武俠小說以其對讀者白日夢心理體驗背後的精神疏導作用,反映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俠客夢想。被稱為寫夢的文學。當然也滿足了文人的“千古文人俠客夢”的夢想。如被人們喜歡的郭靖、令狐沖、楊過、蕭峰、張無忌、胡斐等一系列栩栩如生、風采各異、個性鮮明的任務形象,其實正代表了人們心中那種馳騁沙場、快意江湖的夢想。與此不同,主流文學、精英文學讓人直面現實,引起人們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如《中國式離婚》、〈突圍〉等。
代表人物:金庸 <<神鵰俠侶>>
古龍 <<風雲第一刀>>
溫瑞安 <<神州結義傳奇>>
梁羽生 <<七劍下天山>>
黃易 <<覆雨翻雲>>
司馬紫煙 <<圓月彎刀>>
臥龍生 <<金劍鵰翎>>
蕭逸 <<馬鳴風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