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ridada
-
2 # 沐兜
謝邀,“漢服”一詞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史記》中記載到華夏衣裳出自黃帝,在他之前是沒有預衣服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多是袍衣,秦朝時候始皇一統六國規定了衣服的樣式,衣服大多寬鬆,到各行各業的人都能穿;漢朝強盛,,和平的時代給予漢文化快速的發展;唐朝對外開放貿易,文化交流頻繁,女性出現了裙子之類的服飾,歷史上的五胡亂華,造成漢族文人墨客的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宋代漢服配件可謂是種類繁多,有帽子之類的,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服飾有多規定,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還穿的衣服,不能亂了規矩。從黃帝起,漢族人的衣服皆可稱漢服,它越變越有民族特色,融合了一代代漢族人的智慧,越來越合適,體系越來越龐大。周朝重禮,周禮中講到“以紋為貴”延續了幾千年了,漢服上有各種圖案紋案,不斷的改善,去掉多餘的,走向完美,金入中原“循漢俗,穿漢服,以至忘其國語”。清朝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適應“剃髮易服”真是悲哀呀,但漢服強盛的生命力使它一直延續。要不是剃髮易服然現在我們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漢服,逢年過節穿上,那還多酷?!!
-
3 # 維特根斯坦之鏡
我覺得應該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去看待這件事,歷朝歷代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內涵與中心思想,我們還應該以漢族那種包容的胸懷,求同存異的氣度以及不失自我,為我所用的那種思想去看待這個問題,到底漢服是怎樣定義,如何定義,只有人們提高自己對於民族的認同與認識,才能客觀地去看待這件事。
-
4 # 維特根斯坦之鏡
蛤?你說的“漢”如果指漢族,那麼滿清那套服裝真不是漢服。你可以看歷史,基本上漢人統治的朝代,漢服還是有漢族風格特色的。但是你這個“漢”如果是廣義上的意思,也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意思。那麼那些服飾都屬於漢服,看你這個“漢”字的意思
-
5 # 中牟齊治平
首先,清服是滿族服裝,清統一後為了顯示自己的尊貴不願意融合漢服,所以不算漢服。
其次說元服,元朝沒有統一之前,服飾特點也與漢服有很大不同,應該叫蒙服。 元統一中國後,地域比以前遼闊,管轄人口也比以前多了,這時漢族人口占絕大部分,此時蒙服在選料、做工、製作工藝等方面都開闊許多,也開始逐漸學習漢族的服飾特點。特別是元英宗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服裝,這種服裝叫“質孫衣”,又叫“一色衣”,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這種服裝既承襲了漢族服裝制度,又兼顧了蒙古民族特點,是民族大融合的產物。
其他的各朝服飾,只要不是少數民族政權,大體上可以歸為漢服系統,但是各朝也有各自的特色,唐朝的服飾文化更豐富多彩,但是官方的服飾觀點推崇漢服,所以唐朝的服裝更像漢服一點。
-
6 # 雲泛青冥
歷史上沒有漢服的說法,有“漢服”這個詞,指的是中原王朝制定的衣冠體系。只是現代人強行定義為“漢族的服飾”。而且現在說的“漢服”通常是各朝貴族禮服,秦廢周禮後,就沒有原來的衣冠體系,西漢承秦制,所有也沒有,所以《史記》是唯一一本大一統王朝時沒有《輿服志》的史書。直到東漢明帝時,才重拾周禮確定衣冠體系的。總體而言,每一個大一統時期的朝代,都會沿用前朝的衣冠體系,然後有所損益。隋唐後都以隋唐衣冠制度為藍本,無論宋遼金元明,都是參照隋唐制度製衣,唯有清朝不是,清朝採用滿洲的制度製衣。從歷史角度來看,漢服應該定義為“天子採三禮而制,然後舉國共之”的衣服。
回覆列表
圖片侵刪
我們先來看看漢服的定義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也就是說漢服從黃帝“垂衣裳而治”開始,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們的服裝主流。
2.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漢服的知識
3.我們再來看一些漢服的圖片
漢服歷史悠久,在不同的朝代也有著不同的特點,簡單的看幾張圖片瞭解一下。
兩漢典雅
漢朝的禮儀制度由漢高祖的太常叔孫通依據夏商周三代禮儀制度所制定。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蟬衣內有中衣、深衣 。西漢時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兩種,裁剪已經不同於戰國深衣。西漢男子深衣外衣領口詹寬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為方便活動,後襟自膝蓋以下作梯形挖缺,使兩側襟成燕尾狀 。漢代女子勞動時喜歡上著斷襦,下著長裙,敝屣上面裝飾腰帶長垂;漢代男子勞動時上著斷襦,下著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士農工商皆可穿著 。至東漢明帝,參照三代和秦的服飾制度,確立了以冠帽為區分等級主要標誌的漢代冠服制度。服飾在整體上呈現凝重、典雅的風格。秦漢時期的男子,主要穿著的是一種寬衣大袖的袍服,主要分為曲裾袍和直裾袍兩類,除了祭祀和朝會以外,其他場合均可穿著。漢代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實行配綬制度。漢代女子一般都將頭髮向後梳掠,綰成一個髻。髻式名目繁多,不可勝舉。此外貴族女子頭上還插步搖、花釵作裝飾。奴婢則多用巾裹頭。漢代女子的禮服是深衣,與戰國時不同。還有穿襦裙和褲的。漢代對鞋也有嚴格的等級規定。
魏晉風骨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主要以自然灑脫、清秀空疏為特點。用巾帛包頭,是這個時期的主要首服。較為流行的是一種在小冠上加籠巾的“籠冠”。這個時期的漢族男子的服裝主要是袖口寬大、不收衣祛約束的衫。漢族女子的髮飾也頗具特點,主要是假髻的風行。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襉裙,裙長曳地,下襬寬鬆,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盛唐雍容
唐代服飾承上啟下,法服和常服同時並行。法服是傳統的禮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稱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場合所著服飾,包括圓領袍衫、幞頭、革帶、長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著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複。還有在髻鬢上插金釵、犀牛梳篦的,貴族女子面部化妝成鵝黃、花鈿、妝靨等。唐代女服主要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
宋代婉約
宋代服飾大體上沿襲了隋唐舊制。這一時期的服飾崇尚簡樸、嚴謹、含蓄。唐代的軟腳幞頭這時已經演變為了內襯木骨、外罩漆紗的幞頭帽子。皇帝和達官顯宦戴展腳幞頭,公差、僕役等戴無腳幞頭,儒生戴頭巾。宋代男子服裝仍以圓領跑為主,官員除祭祀朝會以外都穿袍衫,並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等級。宋代女子的髮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為貴,簪插花朵已成風習。宋代的女裙較唐代窄,而且有細褶;衫多為對襟,覆在裙外。
明制端莊
明朝時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著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員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頭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裝或長、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襲了傳統服飾樣式,並且品種十分豐富。明朝時期,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過去流傳下來的,朱元璋又親自制定了兩種,頒行全國,士庶通用,即六合一統帽和四方平定巾。
圖片來源https://ypy.douban.com/fendailiufang/ http://www.weibo.com/2803301701/C4q4QckPq?type=comment#_rnd1480660617278
文字來源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BDhsz1O6sV6oZL19JhipmjGzBWg_yoi0pJ-GM-V0SiIhXM6NiLTq120c956VMoDa3VKJkeoEs6LOJXTvd2VVuMOALW0PMbe-vAFrJLtb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