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裡外雅堂
-
2 # 努力~~奮鬥~~~我是一條鹹魚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何為幸福?
幸福的童年,父母為你遮風擋雨,但是過於溺愛,然後承受不了打擊而自殺、抑鬱的人,大有人在。
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有心理障礙就是童年時期經歷過不幸,只不過不幸的家庭,有可能對孩子有潛在的影響,所以或許更容易在某些方面出現心理想不通。
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要給予健康的引導,不能過於溺愛,而是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於單親的家庭,童年缺失爸爸或者媽媽,只要陪伴的一方,能夠給予足夠的關愛,也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有很多明星都是單親媽媽,最典型的就是大小S,多麼光彩照人,性格也很好,不存在有心理障礙。當然,這只是一種情況,如果碰到了特別大的事故,也有可能受到刺激,再與更多的愛,和健康的引導。
-
3 # 從頭再來萌萌噠
原生家庭的影響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折射,而且我個人認為也是根深蒂固的,它會影響一個人對事物,情感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處理,如果我們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好的原生家庭中,很多弊端很大可能會在我們身上重現,當然也有人會在成長過程中降低它對自己的影響,但根除不大可能,所以現在社會呼籲父母從小對孩子情感上心理上健康的重視,因為它的將伴隨一個人終身的成長。
-
4 # 鳳146983974
個人認為遺傳最重要。我認識的大幸妹,她二妯娌的媽媽有精神分裂症,但她沒有,還在某鄉政府做公務員呢!可惜她女兒有,大概是遺傳了她外婆,結果在26歲那年離家出走了,至今杳無音信。你說的這種情況也有,只不過在父母強勢、離異、爭吵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會鬱鬱寡歡或者更容易患上抑鬱症,要是抑鬱症經久不愈的話,最後還有可能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不過這些都是後天形成的,因為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不足,不容易捕捉到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幸福,所以才會悶悶不樂噻!也就是說這些孩子他們擁有一顆玻璃心。因此個人認為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而幸福的原生家庭非常重要!
-
5 # 天山雪蓮傲骨迎風
【有心理障礙或精神障礙都與童年有關】童年時期家庭不幸福,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幸福的童年,也不一定沒有精神障礙性疾病。
是的,每個家庭不幸的人都會有些心理障礙,童年時期的家庭條件、環境、關係不好,其人格心理的核心就不好,會呈現出病理性的依賴關係,會造成長大以後很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給人格造成極大影響,成人後也很難走出來。
在諮詢中遇到過一個孩子,他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生活能力又很差,其還有一個弱智的哥哥,本來就生活能力很差的母親,把主要的愛和精力都給了哥哥,弟弟本來就沒有父愛,又缺失了母愛,自卑、自閉,性格孤僻、偏執。上學後,逃學、玩遊戲、打架,與不三不四的小哥們兒混在一起,母親更管不了了,致使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了。
面對這個不幸福的家庭,總想走出這個困境,不斷地做出一些超乎尋常的事情,以此想彌補小時候的缺憾,但他無論怎樣去做都會事與願違……
過於幸福的童年,往往也會造成不幸的成年。
朋友家的一個孩子,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是個女孩兒,“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家人們把她寵成了一個小公主,從小養成了說一不二、爭強好勝的“霸道”性格。上學後總是班級第一,有時年級第一,得了第二都生氣,不能落後,誰也不能說一個“不”字。隨著年級的提高,女孩兒有點兒跟不上學習的節奏,成績在慢慢下滑,她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一度沮喪,再後來厭學、逃學,與不三不四的女孩兒混在一起,走上歧途……
有一個兒童心理專家曾經說過,“過於幸福的童年,往往會造成不幸的成年”,因為孩子在順境中長大,不會適應社會的環境,對於複雜的現實社會無所適從,有的甚至做出各種極端的行為。
上述的事例足以說明,童年時期不幸福的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會有心理障礙,而童年時期幸福的孩子,後期也不一定就沒有心理障礙。
那怎樣去面對和疏導呢?
1.家長要正視問題,要真正瞭解孩子,與他們交朋友,有針對性的制定一些能夠達到的目標。
2.家長要結合老師、親友和可以結合的力量,積極地疏導、關心和關愛,使其接受自己,把握自己。
3.家長要有針對性的、適時請心理諮詢師給予心理疏導,使孩子從陰霾中走出來。
4.家長要積極引導和培養孩子,熱愛生活、自強自立、友善交往,積極工作和生活,增強和提高生活的樂趣。
回覆列表
他家境清貧,13歲靠擺地攤自己掙學費讀書,後來被星探發現,18歲那年,他出道,與陳志朋、蘇有朋組成小虎隊,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此後經過跌宕起伏,他打出了自己的名氣。期間也經過戀愛、離婚,最終與劉詩詩締結連理。
出道12年來,他一直在為父親還債,月供20萬,經常累到眼淚不聽使喚。用他自己的話說,“有的時候你可能會坐在那邊,沒有什麼想法,可你是放空的,它就自己流淚。”
這就是吳奇隆的成長經歷,那個時候一個月20萬不是個小數目。你說他家庭不幸福吧,他父親經常鼓勵他要自立,要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你說他家庭幸福吧,也不知道他父親到底做什麼生意,著什麼魔,這麼坑兒子,一坑就是12年。如果不是吳奇隆很努力,事業發展還不錯,估計就這麼完了。而我們現在看吳奇隆的狀態,很幸福。
什麼是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指的是一個人由於生理、心理或社會等因素所致的各種異常心理狀態和人格特徵的行為方式。包括:
1.神經症
神經症,即神經官能症,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簡稱,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礙其心理、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不同的症狀,表現出不同的型別。包括癔病、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等。
2.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指的是明顯偏離正常軌道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及日常活動中待人處事的習慣方式,是個體全部心理特徵的綜合。不同的人格障礙,臨床表現不一樣。包括偏執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分裂樣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分離型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等等。
3.精神病
一種以精神無能,行為異常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病,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偏執型精神病等。
4.心身障礙
心身障礙指的是由於軀體疾病所引發、導致的精神障礙。包括心肝脾肺腎等內臟疾病,內分泌疾病,代謝營養病,週期性精神疾病,中毒性精神疾病,精神發育不全等等。
心理障礙的成因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患有心理障礙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那麼,什麼原因導致心理障礙?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分析:
1.心理機能失調
有一部分人由於自身的身體缺陷,生理疾病,長期處於病痛的折磨中,逐漸產生一些消極、悲觀的情緒,如果這些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就會與生理問題互相影響,惡性迴圈,最終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
2.個人成長經歷
個人成長經歷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校園環境,以及周圍社會環境。
家庭教育對培養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性格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都不能缺位。但今天的媒體只會一味強調母親的責任,而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父愛缺位下成長的孩子,男的往往媽寶,女的往往強勢……
校園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也是很大的。任課老師和班主任的品行,同學關係,整個學校的氛圍,都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成長。校園暴力、校園霸凌一直是繞不開的話題,而那些受害者,成年以後,很多都有心理陰影。
除卻家庭和學校,今天社會資訊發達,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很多孩子已經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單純,怎麼幫孩子辨別這些資訊,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一個人從小到大,永遠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
3.生物和遺傳因素
有些疾病本身由於大腦器質性病變而產生,這類疾病往往與人的情緒密切關係,互相影響,比如癲癇。癲癇患者相對於一般人而言,較容易因長期患病產生焦慮、抑鬱、易激惹的情緒障礙。
此外,遺傳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某些精神疾病是可能遺傳的,並且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的機率越大。比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等。
4.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突發事件、天災人禍等等。這些屬於不可控因素
總結綜上,不是每一個患有心理障礙的人童年都有一個不幸的家庭,也不是有幸福童年的人就不容易得精神障礙。先天因素雖然佔據一定的影響,但後天因素也不容忽視。有著不幸童年的人也有後來過得很精彩的,比如蔡少芬。有著幸福童年的人,也有後來得了心理障礙的,比如那些養尊處優的溫室花草,抗挫能力差,一點挫折就能產生嚴重心理問題,甚至抑鬱症。
原生家庭只是一個起點,固然對一個人的起跑影響很大,卻不是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