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鬍子說史

    很多人說,清朝的宮廷裡一直流行著旗頭這種東西,其實,清早期、清中期都是根本不存在旗頭這種東西的。在清晚期,旗頭通常配便服穿著,而便服(女便服儘管最為常見)一般是沒有成制度的品級劃分的。在清末民初禮樂崩壞的年代,極個別的情況也能看到旗頭配吉服了,但這應該是不合制度的。

    清代旗人女子髮式的演變貫穿了整個清代,從清初到清末,旗人女子的髮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早期,旗人女子多是辮髮盤頭,或者是包頭。比如我們常見的孝莊皇太后常服袍坐像就是這樣,

    後來,在包頭的基礎上,旗人女子逐漸在頭巾或者頭髮上插頭飾,如上兩張康熙時期的常服袍褂像也算是有頭飾了。

    由於女常服袍褂均為素色,沒有紋飾,沒有品級之分,所以髮飾也不好太誇張。比較明顯的髮飾起初出現在吉服上。

    吉服,按照典制,本應該佩戴吉服冠。但是(估計)出於女性愛美的天性,清會典中女裝只規定了冬吉服冠,而沒有夏吉服冠(而這也只是紙面上的規定,事實上很多畫像中,在穿冬吉服的情況下,女子很多也是戴鈿子的而不戴冠的)。想必是預設旗人女子夏季可以梳髮髻——若非如此,清代旗人女裝跟男裝就太像太像了。

    由於吉服是在節日穿著,屬於禮服的一種,所以髮飾可以多一點,到了慈禧太后就更加隨意了。

    據清宮檔案的記載,慈禧養髮秘方十分奇特,讓人歎為觀止。說起來,清代的后妃們是不經常洗頭的,為了達到清潔目的,后妃們每日梳頭都用篦子篦頭髮。但篦頭髮對於油性發質的慈禧來說,不太適宜。據德齡公主筆下的《皇朝的背影》記述,“儘管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太后依然有一頭美麗的長髮,其烏黑柔亮,如同天鵝絨一般。太監將她的頭髮從中間分開,梳到耳後,然後折回到頭頂上,盤成一個緊緊的髮髻,再梳成一種叫做“滾髻”的滿族髮型,用兩根大簪子別住。太后總是先梳頭後洗臉,她就像年輕女孩兒一樣精心打扮,如果太監梳得不合適,她就會像個小姑娘一樣大驚小怪地指出來。她有幾十種瓶瓶罐罐,裝滿了各種香水和香粉,還有很多香皂。等洗完臉,她先拿一塊軟毛巾輕輕擦乾,然後再灑上用蜂蜜和花瓣製成的花露水,撲上一種味道濃郁的粉紅色香粉。

    而據傳說,李蓮英給慈禧太后梳頭的技巧來自於當時的青樓,當然這種說法是一種野史,不足為以考證了。

  • 2 # 舒錦川

    直接上圖

    圖為端康皇貴妃他他啦氏,她晚年幾乎是不戴旗頭的,都是戴秋坤或者疊帽。

    圖為載濤貝勒的福晉蔣佳氏,她梳的是旗人標準的旗頭

    一位滿族貴婦,她這種頭叫大拉翅。

    圖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裕德齡,她的也是清晚期最具代表的旗頭,一旁掛流蘇,旗頭上面插應季的花卉或珠翠。

    她戴的就是秋坤,一般用海龍或者水獺、狐狸皮、貂皮製成,耳朵兩邊插牡丹或釵環。

    圖為婉容,她戴的是溥儀朝特有的高展(高旗頭),旗頭中間一般是一朵紗制花,四周是小花卉,直到劉海,兩邊掛流蘇。

  • 3 # 世界上最可耐的柚子

    大展翅,

    平頭

    架子頭

    旗頭

    慈禧最喜歡的應該是大展翅,畢竟是自己發明的

  • 4 # 談史論新

    清初,小兩把頭

    因為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所以一般小兩把頭不佩戴貴重的飾物,加之清初風氣比較節儉,所以一般戴鮮花為多;另外,小兩把頭一般都是把兩股頭髮很鬆散的束在兩邊,戴很重的飾物也會掉下來

    再後來,小兩把頭稍稍變形,變成了兩把頭(我猜的)。但是,小兩把頭和兩把頭都是用的自己的頭髮盤成的,沒有用其他工具

    清中期,是史稱乾隆盛世的黃金時代。各種金銀珠寶源源運入後宮,宮妃們的起居日漸豪華。但是,小兩把頭很鬆散,尺寸什麼的也很小丫,根本佩戴不了什麼珠寶,所以發架就出現了。。發架有木製的,也有鐵絲擰成的,形似橫著的眼鏡架。梳頭時,先固定頭座,再放上發架,把頭髮分成左右兩把,交叉綰在發架上。中間橫插一長扁方(插在發架的兩個孔內),然後用針把發稍和碎髮固定牢,戴什麼樣的首飾都捉得住。兩把頭後面的耳邊的垂髮,梳成扁平狀,末端用髮帶束起,微微上翹,形似燕尾。

    後來,架子頭經過改裝(還是我猜的),參照如意的造型,形成了如意頭,又稱一字頭。另外,為了造型的美觀,在使用了架子的同時,還摻入了假髮。誒,所以說清宮美人掉頭髮什麼的都不怕啊,只要不是光頭就行。哪像我一到秋天就憂愁的掉頭髮啊

    到清代晚期,清宮后妃又風行頭套式的“大拉翅”髮型。“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殼,高約一尺餘,裡面用鐵絲按照頭圍大小做一圓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邊包上青緞和青絨布,做成一個固定的純裝飾性大兩把頭。需用時,戴在頭上,不用時,摘下擱置一邊。既能美飾頭髮,又摘戴自如,可謂兩全其美。據說是慈禧發明的,是她權慾薰心和極度奢華的象徵。好吧,我沒怎麼覺得,因為我比較喜歡前面兩種髮型

    慈禧最喜歡的當然是大拉翅

  • 5 # 歷史的小黑屋

    首先要明確一點,我們在《還珠格格》等清宮劇中看到的服飾、頭飾,是隻能當成電視劇來看的。影視作品中為了誇張好看,往往把旗頭改造成各種奇怪的形態。

    旗頭,也稱“大拉翅”,是晚清時期的產物。即清早期、清中期是不存在旗頭這種東西的。清代滿人女子的髮式演變貫穿整個朝代,從清初到清末,旗人女子的髮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清早期。旗人女子多是用辮髮包頭。比如大家熟悉的孝莊皇太后,常見的便是這種髮型:

    康熙年間,滿人女子逐漸在頭巾或頭髮上插上頭飾,下圖為康熙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的畫像,頭上加了飾物:

    若是在重大節日,宮中女子穿上吉服,即禮服,一般會有更多的飾物,如下,插得稍微多一點:

    在此基礎上,慢慢地演變成一種特別的髮飾——鈿(dian,4聲)子:

    二、清中期。此期間女子的髮飾俞加繁複,如下圖,畫中二人著吉服,佩朝珠。頭上飾品多且隆重:

    重大節日的女子髮飾,如下面兩張圖:

    三、清晚期。雖此期間國力漸衰,但滿族女子在裝扮上不落下鳳,頭上的東西能有多少加多少,如下圖:

    實際上,滿族女子的旗頭雛形是兩把頭,我們可在古畫窺見一點資訊:

    咸豐年間,兩把頭出現以後,頭上可操作的空間可多了,宮中妃子開始瘋狂的在頭上插花,有這樣的:

    也有這樣的:

    光緒年間,情況開始失控了,兩邊越來越大,詳見下圖:

    光緒末年,終於演變成我們在清宮劇中最常見的模樣——大大的兩把頭:

    這種兩把頭,大多是將真發、假髮、甚至綢緞梳到一起:

    所以,旗頭本身是沒有太明確的等級劃分的,身份高的插多點,誇張點,身份低的收斂點,大致像現在有錢的穿好的,沒錢的過得去就行,是一個意思吧。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孩子寫出一手漂亮的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