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勵變演講思維課

    一個朋友H打電話告訴我,他準備回老家了,約我出去吃個飯。

    我很詫異。他剛從家裡過來,怎麼又突然回去了?難道家裡出了什麼事嗎?我沒多問,只如約去見了他。他依然帶著標誌性的微笑。在我的眼裡,他是個很樂觀的人。

    我問他:“今年春節你剛回家,怎麼又要回去了?”

    他沒有馬上回答我,抽著一根菸,把煙吞下去之後,又吐了出來,還是我熟悉的樣子。我知道他肯定是遇到煩心事了。每次心中有事或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他總是借煙消愁。

    “不想在深圳呆了!這地方不屬於我!”他終於開了口。

    其實,在深圳,我聽過太多這樣的話了。三十年多年前,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如今已發展為幾千萬人的國際大都市。有多少人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可是,在這片灑過熱血的土地上,又有多少人來了又走了,留下的都是這句話:深圳不屬於我。

    “怎麼了?”我想知道他心中更多的想法。

    又沉默了一陣,他突然開口了:“母親生病住院了,但我卻幫不了什麼忙。沒錢沒事業沒老婆,母親住院的錢還是哥哥給的。母親一直很牽掛我,對我的期望很大。她希望我能夠儘快成家,穩定下來。可是我卻辜負了她。”

    他越說越激動。也許,在他的心裡,母親一直是其生活的動力。

    他繼續說道:“我大學畢業後就來到深圳,這些年一直為了生活打拼。可是,深圳這麼高的生活水平,我始終都只是在為了生存而努力。母親一直希望我先成家再立業,可是你也知道,出來工作後,婚姻都是談錢的。我都養不活自己,怎麼還去連累別人呢?”

    或許,他對自己都有點恨鐵不成鋼了。他一直在努力,卻始終未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說:“其實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是渴望改變自己的現狀的,可是突如其來的現實讓你想逃避了。但你是否想過,難道你回家了,你的一切都會變好了嗎?你的母親就會好起來了嗎?你就可以找一個好姑娘結婚了嗎?你就可以變得有錢讓家人過得更加幸福嗎?”我試圖扭轉他的想法。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區,把所有不好的現狀,都歸結為生存環境的惡劣。所以,他們以為,只要逃離了這個環境,一切都會好起來。

    沒錢給母親治病,不是因為你在深圳,而可能是因為你這些年根本就沒有存錢的目標,成為“月光族”;或者,你根本就沒有把時間放在成長上,導致職業發展的停滯。沒結婚,也不是因為你在深圳,在深圳裸婚的人比比皆是,只是你放不下面子,硬要給自己的無能找一個藉口。

    但我不忍這樣說他,想透過另外一種方式讓他思考自己的行為。

    “你回老家後,一樣要吃要喝,一樣面臨結婚生小孩,一樣面臨母親生病要花錢,對吧?”我問他。

    他聽了後,點了點頭。

    我接著說:“回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沒有方向,你回到哪裡都會逃離!當然,如果你真的不喜歡這種生活狀態也沒辦法。如果你回去結婚生子,然後甘於安穩地過一輩子,我不攔你。但如果你還想過上你曾經想過的生活——在深圳闖出一片天,你就要留在深圳。因為回家肯定沒有深圳機會多。在一個如此多機會,如此大壓力逼你前進的城市裡,你都無法取得成功,如果回到一個三線城市,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裡,你還會繼續前進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很多時候,人的成功就是逼出來的!而且回去以後,工資甚至比現在還低,你拿什麼給你的母親治病呢?”

    很多時候,有壓力,職業發展不順利,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換環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比如,你是一個應屆畢業生,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受不了貧窮的生活,回家了。回家後確實舒服了不少,因為住在家裡,吃在家裡。可是,你也墮落了。你有更多的時間去酒吧,去網咖,多少年後,你啥積累都沒有。再過幾年,別人都成了專家了,或者成了公司的高層領導了,你還是過著為一日三餐而奔波的生活。

    有一對兄弟,家住在80層樓上。有一天,他們外出旅行回家,發現大樓停電了!雖然揹著大包的行李,但他們也別無選擇。於是,哥哥對弟弟說,我們就爬樓梯上去!於是,他們揹著兩大包行李開始爬樓梯。爬到20樓的時候,他們有點累了,哥哥說:“包包太重了。不如這樣吧,我們把包包放在這裡,等來電後坐電梯回來拿。”於是,他們把行李放在了20樓。這一下,他們輕鬆多了,繼續向上爬。

    他們有說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長,到了40樓,兩人實在累了。想到還只爬了一半,兩人開始互相埋怨,指責對方不注意大樓的停電公告,才會落得如此下場。他們邊吵邊爬,就這樣一路爬到了60樓。到了60樓,他們累得連吵架的力氣也沒有了。弟弟對哥哥說:“我們不要吵了,爬完它吧。”於是,他們默默地繼續爬樓。終於,80樓到了!他倆興奮地來到家門口,兄弟倆這才發現,他們的鑰匙留在了20樓的包包裡了……

    這個故事其實反映了我們的人生:20歲之前,我們活在家人、老師的期望之下,充滿夢想,不顧一切地往前衝;20歲之後,發現現實無比殘酷,揹負著很多的壓力和包袱,自己也不夠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難免不穩,於是選擇逃避這樣的生活,過著舒服的生活。就這樣舒服地過了20年;可是到了40歲,才發現青春已逝,不免產生許多遺憾和追悔,於是開始遺憾這個、惋惜那個、抱怨這個、嫉恨那個……就這樣,在抱怨中又度過了20年;到了60歲,發現人生已所剩不多,於是告訴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於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餘年。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

    你以為回家換個環境就舒服了,就喝到甜湯了,可是你喝的不是良藥。我很喜歡那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喝著甜湯,卻治不好你的病。每個人都喜歡喝甜湯,可是甜湯卻可能是最毒的藥。因為它會讓你麻痺,讓你治標不治本,最終病入膏肓而不得治。

    換得了湯,改變不了的是藥。很多人擅長的是,按響門鈴,然後捂住自己的耳朵告訴自己:我聽不到,所以別人也聽不到。

    換得了環境,換不了賺錢的能力。自己不改變,永遠面臨的都會是同樣的壓力。不如去更差的環境,去面臨更大的壓力。或許哪天你成長起來了,你所謂的“壓力”,都只不過是你的墊腳石而已。無論遇到多大問題,遇到多少失敗,都無需抱怨,默默地去修煉,才是你應該做的事。

    兩個月後,那個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母親出院了。他在醫院照顧了她兩個月,陪她聊天,過得很開心。可是他知道,要讓母親長久地開心,只有讓自己更加強大。他說他要回深圳了,因為在這裡,他才有像我這樣的朋友逼他,給他壓力往前走。

    我放下電話,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這句話:你想要的安逸,不是你的歸宿。

    這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我是劉仕祥老師,生涯教育專家,演講教練,人力資源管理師,高校職業規劃講師,著有《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遇見拼命努力的自己》《直擊人心:從0到N職場溝通術》。

  • 2 # 逸心22

    就那自己來說吧,我覺的這話挺對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工作我換了好幾個,依舊是在基礎崗位徘徊,沒換一家公司就告訴自己,這是一個新的開始,可堅持不了多久,又變成得過且過的樣子,明明自己都很討厭,可確實是找不到一個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上班最佳的交通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