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秩和律師147753
-
2 # 跟歐陽練隸書
中國書法發展史是一部不斷探索並創新的歷史,也是一部草書演變發展的歷史。在所有書體中,草書尤其是狂草因難度極高而最能體現中國美學精神,只有草書才真正擺脫了實用性,而成為純審美的觀賞藝術。只有草書才能稱“聖”,張芝是“草聖”,張旭是“草聖”。中國書法史上沒有“篆聖”,沒有“隸聖”,沒有“楷聖”,沒有“行聖”,只有“草聖”,可見狂草之難!這種純線條力度、情感張力和時空轉換的審美追求,使草書線條蘊含了無限生機和精神意向,在筆墨經營取捨與心靈才情律動之間奏出空間化了的流動樂音。
草書產生於漢初,有章草、今草和狂草的分別。狂草是草書中最為縱情狂放的一種,傳為漢代張芝所創,字與字相連,常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張芝因《冠軍》、《終年》等帖傳達出奪人的審美個性和創造激情,被冠以“草聖”。漢代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可見當時社會對狂草書法的熱愛程度。
唐代張旭和懷素是狂草的傑出代表。狂草縱筆恣肆,鋒芒畢露,透過揮毫構線來抒情達性,是人的精神自由解放的書法傑作,是書法理性與非理性統一中的“酒神精神”集中體現。這種陽剛之美的意境的完成是氣勢恢宏、界破空間的蛇行線的跡化,而這線條因情馳騁,大氣盤旋,成為中國美學的線條狂“舞”的大美境界。
鑑於草書的大氣盤旋和難度極高,一代代書法家都在尋找走進狂草的文化密碼。于右任先生1931年起在國民書法教育中提倡草書,並潛心多年投入“標準草書”的實驗。1944年于右任《百字令·題標準草書》中強調:“草書文字,是中華民族自強工具。甲骨而還增篆隸,各有懸針垂露。漢簡流沙,唐經石窟,演進尤無數。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誰顧! 試問世界人民,寸陰能惜,急急緣何故?同此時間同此手,效率誰臻高度?符號神奇,髯翁發現,秘訣思傳付。敬昭同志,來為學術開路。”
書的歷史文化草書的歷史文化首問草書的起源,草書起源於何時,至今仍是書法界爭議的問題。
由於歷史久遠,我背只能從相關歷史資料,以及出土的文物中進行推論。
根據趙壹的《非草書》一文記載:“夫草書之興也,其於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聖人所造。蓋秦之末,刑峻網密,官書煩冗,戰攻並作,軍書交馳,羽檄紛飛,故為隸草,趨急速耳,示簡易之指,非聖人之業也。”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脈絡,他說草書非常久遠,非自然,非神示,非聖人所創。大概是秦朝末年,戰亂中產生的。有一點,趙壹很肯定,草書當年不叫草書,叫隸草。
黃簡老師對此頗有異議,還以此得出結論,說趙壹《說文解字》。因為根據《說文解字·序》記載,“漢興有草書”。這樣判斷式語句,明確肯定的是“漢興”,有了草書。這裡的“漢興”可以指漢朝興起之時,漢朝興盛之時,也可以是東漢興起和興盛之時。那麼,如果是興起,我們說漢興而秦滅,這樣趙壹和許慎的結論並沒有多大的出入。
從出土的秦簡和漢簡來看,秦漢之時,都有了古草。
但是,個人認為,許慎的“漢興有草書”指的是東漢興起,因為許慎出生在東漢,而不是西漢。因此,其所謂的“漢興有草書”,極有可能指的是當代的草書,也就是趙壹《非草書》批判的草書,不是古代的隸草。
也就是說,西漢以前,真行草統稱為隸草,真書是隸草的一種。直至東漢末期,隸書才從草書中分離出來。這裡的隸書,是指真書。唐朝前期,這一稱謂仍然使用。根據《授筆要說》記載,“自伯英以前,未有真行草之法”。
沒有草書法則,那自然沒有草書的術語。因此說,《說文解字》的草書,極有可能是崔璦等為代表的草書。
《授筆要說》記載,“芝自雲比崔、杜不足,即可信乎筆法起自崔璦子玉矣。”由此可見,張芝的草書,是崔璦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