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鵬論
-
2 # 講道理說實情
實體經濟是被網上透明的價格和越來越接近成本價銷售坑的。看似工廠也生產網路銷售的產品也帶動了產量,但價格競爭導致利潤低沒有資金開發更好更優質的商品。加上實體不爭氣,賺了錢就投資房產或者其他見效快的地方,沒有把錢用在提高質量效能上。
-
3 # 手機使用者50001172623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虛擬經濟,股票期貨交易算不算虛擬經濟,現在很多少人喜歡把網店說成是虛擬經濟,網店是店鋪好吧,賣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只是省了繁華地帶的門面轉讓費,租金等,網路平臺只是一個工具,像電話一樣的工具,只是比電話更先進,網店搶了一部分店鋪的生意,那隻能怪開店鋪的人不思進取,跟不上發展,有的實體店同時也有網店啊,多種銷售手段不是更好嗎?
這個觀點基本正確。
想研究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明白幾個問題。
一、什麼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的概念由馬克思提出的虛擬資本(Fictitious Capital)衍生而來。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基礎上產生的,包括股票、債券等。虛擬資本可以作為商品買賣,可以作為資本增值,但本身並不具有價值;它代表的實際資本已經投入生產領域或消費過程,而其自身卻作為可以買賣的資產滯留在市場上。虛擬經濟就是從具有信用關係的虛擬資本衍生出來的,並隨著信用經濟的高度發展而發展。
如果這麼看起來比較費勁的話,我們來個例子吧:
美國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很多人都知道,這就是個很典型的虛擬經濟被玩壞的案例,我們給簡化一下。房價漲的很快,小王想買房子,但小王手裡沒錢,付不起首付也還不起月供。銀行也看到了房價上漲很快,不會虧錢,於是銀行找到小王,告訴小王,我給你提供貸款,首付款我給你提供,你只要每個月還貸就行了,不過有一點,因為你的信用不好,所以利息多一點。小王一算賬,今年200萬買到手,明年轉手賣500萬,還上貸款自己還盈利不少,於是愉快的答應銀行了。雖然小王收入不多,但考慮到明年的500萬,還是勒緊褲腰帶還著月供。
銀行也不傻呀,小王的還款能力有限銀行是清楚的,得把這個風險轉嫁一下,於是銀行把100個小王這樣的客戶包裝到一起,起個名叫CDS,本來100個客戶能掙2億,可風險控制是金融的核心嘛,銀行沒忘了這個核心,於是銀行找到保險公司A,給這100個客戶投保,保費是1億,如果這裡的客戶沒有按時還款,保險公司A負責還銀行的錢。保險公司A一算賬,如果有10%的人不還款,這個事情還是掙錢的,從現在的情況看,大家都在還款,沒有人不還,這個買賣划算,於是保險公司A愉快的收了銀行的錢。
可保險公司A也不是傻子呀,他也想控制風險呀,於是他找到了保險公司B。B又找了C,C一看這個業務挺好,於是從B手裡把B這塊業務都給買過來了。然後包裝一下又賣給了保險公司D。
這就是虛擬經濟的典型案例,大家在買賣的東西和房子一點關係也沒有,但CDS卻不斷在多個保險公司之間被交易。而且越到後來越發現,這玩意的價格與房價沒啥必然聯絡了,只要房價一直維持漲的勢頭,這個CDS就一直在買賣。
如果這個案例還複雜的話,我們可以想想股市,股市也是虛擬經濟的典型代表。一家公司的股票,有人10塊錢買了12塊錢賣,一股掙了兩塊錢,有人12塊錢接手,結果8塊錢的時候賣了,一股虧了4塊錢。這也都是虛擬經濟。特別是在股市裡動用資金槓桿更是如此,所以前年股市大好的時候,銀監會下狠手去場外槓桿資金。
二、什麼是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應該更好理解一些,那些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產品的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比如農業、工業、交通通訊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比如教育、文化、科技、知識、資訊、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比如我開個工廠生產皮包,或者我開個養豬場,再或者開個物流公司給大家運貨等等,這些都是實體經濟。開個飯店算不算實體經濟呢?當然也算。看得見摸得著呀。
實體經濟發達有什麼好處呢?
實體經濟創造的就業多,虛擬經濟幾個億劃來劃去,只要基礎裝置完善,一個人就操作了。但實體經濟想生產出幾個億的產品,得需要成百上千人工作很長一段時間,這些人都有工作了,有多少個人參加工作,就有多少個家庭從中受益。
一些實體經濟對產業,甚至國家發展都至關重要。比如製造業,民用方面你能不能生產出火車、汽車,能不能生產出相機鏡頭、圓珠筆的珠,軍用方面能不能快速生產出有優勢的飛機大炮,這些都是國家安全的保障。
你能生產出好的高鐵,就可以出口到世界上其他國家掙他們的錢。你生產不出來特種鋼,就只能花大價錢從別的國家進口。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實力。
如果你什麼都生產不出來,都需要進口,那國家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就差,只要人家不賣給你,你的日子就沒法過。相反,如果你自己什麼都能生產,那國家經濟抗風險能力就強。所以實體經濟是國家的命脈,是國家的基礎。
三、虛擬經濟為什麼會發達
如果說股市的例子沒有代表性,我們可以來說說貸款的事情。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民間借貸吧。比如說小王生意週轉急用錢,想借貸500萬,一年付50萬利息,但因為信用不好,銀行不貸給他,於是小王就找到小李,想從小李這借錢,小李答應借這筆錢,前提是要付80萬利息,小王從別的地方拿不到錢,但又很需要這筆錢,怎麼辦呢?只能答應小李的條件。於是順利從小李那拿到了錢。
小李的錢哪來的呢?他自己也沒有錢,但小李的信用好,拿自己的工廠去銀行做抵押,銀行願意貸給他500萬,一年付50萬利息。於是小李拿工廠抵押貸出來500萬。年底小王還了500萬,同時還支付了80萬的利息,小李也還了銀行的500萬和50萬利息,自己空手套白狼掙了30萬。於是小李發現,自己開工廠一年辛辛苦苦,除去給工人發工資,自己也才掙個十來萬。相比起來,這30萬掙的太容易了。
正是因為掙錢容易,所以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有錢人願意把自己的錢投入到虛擬經濟中,投入的人越多,虛擬經濟就越發達。這麼一說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四、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還接著上面的案例,其實小王借貸也不是為了投入生產的,他是想借給小宋,因為小宋答應一年後可以還他100萬利息。以此類推,大家都玩虛擬經濟了。虛擬經濟掙錢快,誰還願意做實體經濟呢?掙錢慢不說,還辛苦。當大多數人都這麼想且這麼操作的時候,虛擬經濟就會越來越發達。另外還有一個因素在於,當虛擬經濟發達的時候,實體經濟用錢的成本更高。本來一個企業可以花50萬利息直接從銀行貸款的,結果因為中間有了小王、小李,他們也想掙錢,於是企業用同樣的錢的成本就變成了100萬。實體經濟還沒怎麼著就需要多承擔50萬的成本。可企業也得掙錢呀,得想辦法把這50萬莫名其妙多出來的錢找個出處,於是開始降低產品成本,質量就開始變差。或者提高產品售價,把成本轉嫁給最終消費者,可漲價不好賣呀,小宋最終被逼無奈,把借來用於投入生產的500萬又借給了小張,因為小張答應到年底的時候給他120萬利息。可小張拿到這筆錢以後,沒有能力靠這500萬掙回來120萬,於是小張拿著錢跑路了,本來想修條路幫一個村的人致富也沒辦到,於是小宋、小王、小李都還不起銀行的錢。再後來,小宋工廠的員工去銀行取自己之前存在銀行的10萬塊錢,銀行也付不出來這10萬塊錢,因為銀行也沒錢。
由此可見,虛擬經濟越發達,實體經濟越蕭條是有道理的。過度發達的虛擬經濟會嚴重製約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