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醉臥石趣

    轉基因最早應該追逆到孟山都的前身,生產化學武器的一個公司。他們研究生化、基因武器為主!冷戰結束後,孟山都的任務有所轉型,但是對轉基因方面加大力度研究,研究目的涉及政治、種族、地域、戰爭、生態環境、危害、絕育等方面!

  • 2 # 十星科技

    1900年,隨著3位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發現了孟德爾的論文,遺傳學的誕生。Mendel的文章被重新發現後,或者說遺傳學誕生後,人們開始了對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遺傳的大量研究。在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湧現出“基因是什麼?遺傳物質的本質是什麼?”這樣的問題。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都認為,遺傳資訊儲存在細胞中的蛋白質中,在英國流行病學家和病理學家Frederick Griffith(1927)有關肺炎雙球菌的工作基礎上,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退休的教授Oswald Avery和他的同事Colin MacLeod以及Maclyn McCarty又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引起大葉性肺炎的病原菌,有光滑型(Smooth,簡稱S型)和粗糙型(Rough,簡稱R型) 兩種不同型別。其中光滑型的菌株產生莢膜,有毒,在人體內它導致肺炎,在小鼠體中它導致敗血症,並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產生莢膜,無毒,在人或動物體內不會導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圖2、Frederick Griffith (1879-1941)

    1928年Griffith以R型和S型菌株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遺傳物質的實驗,他將活的、無毒的RⅡ型(無莢膜,菌落粗糙型)肺炎雙球菌或加熱殺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雙球菌注入小白鼠體內,結果小白鼠安然無恙;將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莢膜,菌落光滑型)肺炎雙球菌或將大量經加熱殺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雙球菌和少量無毒、活的RⅡ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後分別注射到小白鼠體內,結果小白鼠患病死亡,並從小白鼠體內分離出活的SⅢ型菌。Griffith稱這一現象為轉化作用,實驗表明,SⅢ型死菌體內有一種物質能引起RⅡ型活菌轉化產生SⅢ型菌,這種轉化的物質(轉化因子)是什麼?Griffith對此並未做出回答。

    圖3、Griffith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944年美國細菌學家Avery和他的同事在Griffith工作的基礎上,對轉化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體外轉化實驗)。他們首先除去SⅢ型活菌中大的細胞結構,然後再用蛋白酶消化,與RII型細菌一起塗板生長,假如R細菌被轉化了,那就意味著和蛋白質沒有關係;他們還用DNA酶處理去除了大的細胞結構的SⅢ型活菌,再與RII型細菌一起塗板,假如R細菌被轉化了,那就意味著和DNA沒有關係。但是,用DNA酶處理後,R細菌不再被轉化了。這就說明DNA是細胞內遺傳物質的攜帶者。從而證實了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圖4、Avery在體外進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可是,Avery等人在1944年所作的試驗和結論,不僅沒有使科學界立即接受DNA是遺傳物質的正確觀點,反而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質疑。當時主要有兩種代表性的否定意見。第一種認為,即使活性轉化因子就是DNA,也可能只是透過對莢膜的形成有直接的化學效應而發生的作用,不是由於它是遺傳資訊的載體而起作用的;第二種否定意見則根本不承認DNA是遺傳物質,認為不論純化的DNA從資料上看是如何的純淨,它仍然可能有蛋白質殘餘,說不定這就是有活性的轉化因子。

    為了證明DNA是遺傳物質,Avery和他的同事們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們從粗糙型(即R突變型)品系中分離出一個新的更加粗糙、更加不規則的突變型ER,並且發現從R品系細胞中提取出來的DNA可以完成ER向R的轉化。這樣,就證明了在以往實驗中作為受體的R品系本身還帶有一種轉化因子。這種轉化因子能把R品系仍然還具有的一點點殘餘的合成莢膜的能力轉授給那個莢膜缺陷更甚的ER品系。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將從S品系(作為供體)提取的DNA加到ER品系(作為受體)中,也能實現ER向R的轉化。如果把這種第一輪的R轉化物抽取一些加以培養,然後再加進S供體的DNA,仍然會出現R向S的轉化。這些發現徹底否定了“DNA僅僅是在多糖莢膜合成中作為一種外源化學介質進行干擾而導致轉化作用”的觀點。

    圖5、Avery證明轉化因子是DNA的實驗

    Avery還證明,肺炎雙球菌的DNA不但帶有編碼莢膜形成所需要的資訊,同時還帶有對青黴素產生抗性的所需要的資訊。莢膜的形成和對青黴素的抗性都是由不同的DNA分子控制著。當這些實驗結果在一經發表,莢膜轉化作用是生理性的而不是遺傳性的錯誤觀點便煙消雲散了。

    針對第二種否定意見,Avery等於先後用蛋白水解酶、核糖核酸酶和DNA酶分別處理肺炎球菌的細胞抽提物。結果表明,前兩種酶根本不影響抽提物的生物學效能,但只要一加入DNA酶,轉化活性就立即喪失了。這一結果進一步證明了DNA作為遺傳資訊載體的功能。他們繼續對轉化因子進行化學提純。到1949年時,已經能把附著在活性DNA上的蛋白質含量降低到0.02%。

    可是,由於著名生物學家、1915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Willstatter曾經在實驗中出現過酶溶液濃度太低,在當時難以用常規的化學檢驗法檢測,但其仍具催化活性,便做出了酶不是蛋白質的錯誤結論,宣稱已經制成了不含蛋白質的酶。因為有了這樣的先例,1944年的科學界對這種前車之鑑仍記憶猶新。所以,當Avery等公佈他們的結論後,害怕再上當受騙的科學界便不敢再盲從。

    1952年,Alfr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進一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他們的發現對科學家們接受DNA是遺傳物質這一事實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圖6、Alfred Hershey (1908-1997)

    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各佔一半,其宿主菌是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所有T2噬菌體都在大腸桿菌中進行繁殖。基於這個特點,Hershey和Chase進行了大量實驗,發現病毒在感染細菌時僅將DNA注入細胞中,而絕大多數蛋白質則吸附在細菌表面。這就暗示了病毒複製需要的遺傳資訊應該在DNA中。另外,DNA含有磷原子和沒有硫原子,而蛋白質則相反,含有硫原子沒有磷原子。根據這個特徵,Hershey和Chase將T2噬菌體分別培養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或者含有35S的培養基中。

    當標記著35S的T2噬菌體與細菌一起溫育幾分鐘後,用攪拌器給予感染了病毒的細菌適宜的剪下力,大部分放射活性(即病毒蛋白質)會從細菌表面脫離。當標記32P的T2噬菌體與細菌共溫育後,攪拌器並不能去除放射性,在細菌中發現了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DNA。這些結果說明病毒DNA進入宿主菌,蛋白衣殼則留在細菌外面。由於病毒是在細菌體內產生的,因此,Hershey 和 Chase的實驗說明指導DNA複製和蛋白質衣殼合成的遺傳資訊必定在父本DNA中。而子代病毒顆粒含有32P,沒有35S,也說明了這一點。

    圖7、Hershey和Chase進行的T2噬菌體的同位素標記實驗

    在Hershey和Chase的實驗中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不少的35S(即病毒蛋白質)會和DNA一起進入宿主菌。所以,這一小部分病毒蛋白很有可能也攜帶遺傳資訊。後來,科學家們改進了實驗方法,用高純度的噬菌體DNA轉染細菌的原生質體(去除細菌細胞壁),獲得了有感染活性的噬菌體後代,再次證實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 3 # 抱撲若拙

    基因本身經消化分解沒有什麼不可以吃。但基因經化學作用生成的蛋白質是否安全就不一定了。這是關鍵之處!用我們程式設計師來比喻,程式設計師寫程式(轉基因設計和操作),程式(DNA)經CPU處理(細胞機制)進來的資料(蛋白質分解後的東西)輸出資料(人體用的蛋白質)。DNA本身無毒,但無毒的DNA完全可以合成有毒的蛋白質,如蛇毒(蛇毒是典型化學武器)。DNA在億萬年變化中,一直是由生態系統的進化機制操作的(科普可以看看“盲人鐘錶匠”),用無數單個生物和物種的滅絕來形成了目前的各種物種的DNA。從程式設計師的角度來說“生態”是一個超級牛的駭客級程式設計師。之前我們人類的育種(包括選種、雜交、嫁接等)基本就是給“生態”提需求,由生態來決定如何編這個“程式”。那麼轉基因是什麼呢?就是一群“最初級程式設計師”,他們還沒完全鬧懂“作業系統”(整個生態系統),就上手改作業系統模組,搞出新“物種”。(怎麼知道是最初級:轉基因的實驗成功率是千分之幾,任何一個程式設計師,如果改程式100次都沒改對,就是“不合格”的典型特徵。)你可以問任何有5年經驗的程式設計師,這樣的程式設計師,改作業系統意味著什麼!你即便讓一個具備10年計算機科學研究經驗的“科學家”,只要沒有足夠的程式設計經驗,就還是“不合格程式設計師”。這種程式設計師改作業系統程式就是災難。程式災難多數時候僅僅是錢的問題,但生態災難就是物種或具體生命的問題。

    我們看看有食品安全多脆弱:

    記得三聚氰胺嗎?問題出在奶品檢驗上,沒有這一項(注意,不是不知道這種物質的存在,而是為檢驗速度而沒列入檢驗)。

    那麼,因為我們對DNA整體作用機制並不是充分了解,所以並不知道改過的DNA會產生什麼蛋白質。如果產生未知蛋白,就天知道會如何影響我們了。請問轉基因支持者,你們對所有產生的蛋白質做檢驗嗎?做長期毒副作用檢驗嗎?比如50年。(轉基因,不過23年,所以他們根本沒做)

    有人說榨油沒問題。對油是理論上沒有蛋白質,好像沒什麼關係。但那得是化學理論意義上的純油。我們都知道,同樣的我們常見的油:蓖麻油、胡麻油都是有毒的,這些毒性恰恰是蛋白質分解出的成分差異造成的,如果轉基因可以產生未知蛋白,怎麼知道這些未知成分是安全的。記住三聚氰胺告訴我們:食品安全檢驗只查已知有害物。儘管近幾十年來我們對有毒物質有許多經驗,但並沒窮舉生物界所有毒素,何況這些未知的貌似無毒的東西?

    如果你讀到這裡,能不能吃轉基因應該有答案了。

    不吃有問題嗎?

    基因是一套開關係統,其開關是外界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因素。農業中嫁接就是一類,果實生成母本基因,在根系提供養分蛋白質不同,結果變異。另一典型的情況是同樣的基因,我們身體中各種細胞是如此不同,那是不是無害物質,取決於能不能在合適位置長出正常細胞和細胞能不能正常工作。其實溫度、季節都會改變基因的功能,比如寵物換毛。我們已經看到,由於化學工業,我們出現了多少癌症(正常DNA,由於化學環境作用,表現不正常,形成獨立運作系統,最終耗盡生命)。所以更可怕的是,一種轉基因,可能在實驗室外與實驗室內的表現完全不同,比如廣泛種植時,可能影響周邊生態,比如螃蟹。而螃蟹可能在新蛋白質的刺激下,開啟螃蟹的某個基因開關,產生有毒物質。這都是可能的,請問,說轉基因無毒的,你們做過生態安全檢驗嗎?

    基因技術是人類開始掌握的如核能般強大的技術,但沒有首先用於對有害物控制非常有經驗的工業系統,而被放到極度依賴生態而難以控制的農業種植,真是莫名其妙地歪了的科技樹!這就象不是在民用核反應堆裡用核能發電,而是放在自己家水池子裡用核能一樣的搞笑。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樣看我,但對自己來說,我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子,以不時找到一些特別光滑的石卵或者漂亮的貝殼自娛,而整個真理的大洋就躺在我面前等待發現!”

    作為有知識的人永遠應該保持對自然的敬畏。也要區分研究與技術與商業上的倫理差別。否則,DDT的悲劇還會重演。不知道DDT故事的,文章最後有科普。

    鑑於這麼多堅持吃轉基因食品的科學粉。更應該一號黑體大字標明轉基因食品。不這樣,就是坑害轉基因支持者,給他們消費轉基因製造困難。當然要嚴打隱匿用用了轉基因原料,又不標明的,這給轉基因食品愛好者找自己喜歡的食品造成巨大麻煩!為了大力推廣轉基因食品,應該用大資料方法跟蹤公佈轉基因食品愛好者健康狀況,定期公佈;為證明他們確實吃了轉基因食品,應公佈他們日常發現、食用的轉基因產品,公佈他們進食的影像資料。

    這才是推廣的套路。別偷偷摸摸地搞轉基因食品,怎麼看都像是傳銷和做毒品和做假貨的。既然是推廣以後救民於水火的高科技,為什麼見不得Sunny呢!

    你覺得以目前轉基因推廣如此偷偷摸摸,以至於反對標識轉基因,不敢說哪裡種植了轉基因。這麼偷偷摸摸搞商業推廣的有第二種高科技領域產品嗎?

    看看同樣食品的牛奶、保健品。都想方設法說自己搞了多少高科技,還組織消費者參觀生產。

    你看到像轉基因這麼搞商業了?他們的做法是什麼商品推廣模式?傳銷、毒品、假貨才這樣吧?

    那好,一幫高素質的科學家、技術人員、著名商業公司為什麼這麼幹?他們在向公眾隱瞞什麼呢?傳銷,怕的是最終級數理論告訴消費者,盈利不可持續。毒品是要防止消費者知道,hi過後的無選擇依賴和病死。假貨是怕消費知道付錢沒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所以這些行業才藏起自己。轉基因食品呢?

    更可笑的是,另3個是非法的,而轉基因不僅合法而且支援,那為什麼轉基因要偷偷搞這麼另類的商業推廣,反對食品商品區分,註明轉基因?這不是太弔詭了嗎?

    有一種說法說標註成本高,可我們看到很多商品註明自己非轉基因,但售價並沒有明顯增高。

    現在挺轉基因的市場策略是透過法律既不允許標轉基因也不允許標非轉基因。造成的實際效果是,把轉基因混在正常食品裡逼著你吃,否則餓死你!這才是反轉的焦點。挺轉的人總是迴避這種問題,反覆說科學不科學,可這與科學有一毛關係嗎?

    如果轉基因真的可以解決未來糧食安全問題,功德無量,卻不打愛國牌、高技術和科學牌,這些明顯優勢的商業策略,卻偷偷摸摸走立法路模糊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品(這兩條路成本誰更高,誰週期更長?自己判斷!)。這是為什麼?是懷疑華人接受科技的能力嗎?看看現在智慧手機的普及率!挺轉都是聰明人,不會看不懂中國市場。那他們如此作為,到底為什麼?甚至鋌而走險,繞過監管,非法種植也不走優勢市場策略?

    讓我們替挺轉設計一段廣告語:此產品全面採用現代生物科技--轉基因技術;由中美科學家完全針對華人遺傳基因量身定製;原料經檢測不含任何同類非轉基因食品要求檢測的已知對人體有害物。因標註轉基因成本,加價5美分,摺合3角5分人民幣。支援轉基因,讓孩子有糧食吃!

    這個廣告語用一號大字印在食品包裝上怎麼樣?不比偷偷摸摸模糊轉基因與非轉基因好?!搞轉基因的有科學家、技術人員、著名商業企業。他們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如此策劃產品,而非要爭取不區分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品?難道這些人就喜歡偷偷摸摸?還是有些事必須隱瞞消費者?

    他們為什麼不公開轉基因成功率,其實只有千分之一,這不是有利於利用稀缺性高定價嗎?

    為什麼不說,美國要求轉基因與非轉基因作物要隔離開。

    嗯,還有人要求非轉基因自己做標識,其實也沒什麼,但這個要求於理不和,我統一答覆一下,免得大家找。

    中國食品市場是先有轉基因食品還是先有非轉基因食品?弄的轉基因與非轉基因無法區別的是轉基因,當然標轉基因了!市場先入者優先,基本市場規則都不懂嗎?舊有產品放在那,生物以基因特徵為物種分類,直接人工基因改造後的生物,對於食品還能叫同樣的物種嗎?然後混同中華民族公認千年自然進化和自然育種安全食品,不做標識行嗎?就問如果我把燕麥粉當小麥粉買,是不是假貨行為?轉基因不做標識是不是於此類同,是買假貨?!這顯然不是說大麥基因與一種小麥和另兩種小麥基因差別比更小就可以說不是假貨的。

    比如說可以產生毒素殺死害蟲的新作物,與原作物是同一物種,對於食品來說就是純屬詭辯。那種殺蟲基因透過自然能不能獲得?不能就與消費者對原產品的認知有差別,而且確實存在大量消費者在意,所以轉基因不標識,就是利用加工方與消費者資訊不對稱,進行的假貨銷售行為。為什麼要標識、為什麼要隔離,首先不是科學問題,而是買不買假貨的商業倫理問題。挺轉的懂嗎?

    還有哪種高科技進入老市場不是自我標識?再反問一下:號稱要拯救人類的轉基因,為什麼就不能大大方方地標識自己?更容易種植的東西成本更低,同樣就賺的更多,更有能力標識自己取得競爭優勢不是嗎?難道是轉基因食品成本太高,我們這些平民更本消費不起,但吃了會上癮,然後才能提高價格真收錢,就像晚清的福壽膏一樣?亦或是先吃了,中了毒,只有不斷吃天價解藥,等著賺藥錢?(孟山都被醫藥公司收購了,珠聯璧合)。

    一些科普:

    1、鑑於年代久遠,很多年輕人不知道DDT的故事,科普一下:DDT是由歐特馬-勤德勒於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這種化合物具有殺蟲劑效果的特性卻是1939年才被瑞士化學家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發掘出來的。該產品幾乎對所有的昆蟲都非常有效。二次世界大戰期間,DDT的使用範圍迅速得到了擴大,而且在瘧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療方面大顯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還帶來了農作物的增產。 但在上個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DDT在環境中非常難降解,並可在動物脂肪內蓄積,甚至在南極企鵝的血液中也檢測出DDT,鳥類體內含DDT會導致產軟殼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處於食物鏈頂級的食肉鳥,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幾乎因此而滅絕(生物放大)。1962年,美國科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是導致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接近滅絕的主要原因。因此從70年代後滴滴涕逐漸被世界各國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還成為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催生婆。

    2、“拾貝殼”那段話是牛頓晚年對科學探索說的話,其實類似的愛因斯坦、楊振寧也說過類似的話。這科技並不完善的今天,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文的尊重是科技界應有的節操。

    3、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乳業的恥辱。但基於商業利益作假是很常見的。在食品安全鏈條上,三聚氰胺沒有列入檢查項是關鍵漏洞之一。應該說中國乳品監管是世界上比較嚴格的,但正如所有食品監管一樣,只會檢驗最常見問題。即便人類已知的毒素也不會全檢。轉基因的毒性檢驗僅按對應作物檢驗安全性,是極端錯誤的。因為,轉基因可視為新物種,對生態影響以及其本身的新蛋白質研究是非常複雜的。比如,最簡單的其本身毒性,實驗室環境、試驗田環境、各種土壤和異常氣候會不會激發出新蛋白質出現,這些蛋白質的本身毒性,及其功能引發的毒性。而生態中新物質出現是否影響周邊生物毒性變化就更為複雜。對人類間接影響更是需要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生產過程嚴密的藥品還需要十多年的研究,何況人造食品?沒50年的研究,有科學態度嗎?

    4、從科學的任何角度說,生態系統都是複雜巨系統,是所謂“蓋亞”的一部分。真的可以任意擾亂這個系統嗎?如果這樣考慮問題,那麼還控制什麼碳排放?!轉基因的大量種植遠比碳排放影響深遠得多,後果的不確定性也更大。這有什麼可疑議的嗎?保持對蓋亞的敬畏,就不能大量排放碳;保持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的敬畏,就不能把轉基因技術用於種植業。

    5、轉基因技術很可能是人類操縱分子級結構的最廉價方式,要大力研究是沒有疑問的。但應該用於醫藥、化工和分子物理、甚至資訊方面。這樣不僅科研限制少;而且生產環節可以嚴格控制;投入產出也大得多。為什麼偏偏跑到農業種植上搞?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6、為什麼是50年?DDT當時認為是科學巨大成就,直到50年後,危害才逐步顯現。直到今天還在危害人類生存環境。轉基因影響更為深遠。但複雜巨系統中就是存在蝴蝶效應,轉基因現在是大得多的蝴蝶。請問50年後,一旦出現問題,你指望孟山都賠償嗎?告訴你,越戰時期,孟山都的橙劑大量布撒北越,後來造成越南大量嬰兒畸形,孟山都屁都沒放!

    7、關於世衛組織的情況,可以檢視網上署名趙華的《世界衛生組織支援轉基因食品立場的漸變》。雖然是一家之言,但至少說明WHO對轉基因問題並不是明確支援的。所以別以為WHO對轉基因的支援是一貫的,其態度僅僅是不判決有害而已。而且我個人對早期的世衛組織轉基因20問答,也看了一遍:其中一些有料的部分:如第7、8兩問的回答,都是警示生態和毒性的。第8條更是明確說,不能給出總的安全結論,要個案調查。質量控制中不抽樣檢查而是全檢,意味著高度風險。更搞笑的是第5問,更是列舉了一種轉基因玉米,不適合人類食用有高度風險。不知道挺轉的問什麼老拿世衛組織當擋箭牌?在20問中,非洲受援國不接收轉基因援助,歐盟明確轉基因必須與正常作物隔離,防止汙染;必須追蹤食品安全;必須標識轉基因。挺轉的,你們讓我們看這些真的好嗎?誰給個解釋?呵呵了就。

    8、食品安全舉證應是食品生產和設計。轉基因作物作為新物種,其生態安全、本身安全應自己舉證。而且作為農業系統,孟山都應公佈其配合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配套除草劑的毒理報告!從工程技術角度講,技術創造物的安全性應由設計者證明。

    9、中國對轉基因種植和食品是有法律的。請轉基因種植業遵守法律。科學技術也不能凌駕法律之上。失去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文的尊重,科學是難以立足的,技術也是不道德的。

  • 4 # 十星科技

    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一種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菸草,1983年,在美國成功培植。隨後,“轉基因”一詞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 5 # 十星科技

    轉基因動物最早的典型例子就是1982年由美國華盛頓大學Palmiter等報告的“超級小鼠”。(一般認為這是產生轉基因小鼠的技術體系成熟的標誌) 。

    但在這之前,1974年,Jaenisch等用顯微注射的方法將SV40的DNA匯入到小鼠的胚囊中,在自帶小鼠的肝、腎組織中檢測到了SV40的DNA,這證明將外源基因匯入胚胎細胞中並實現整合是可能的。1980年,Gordon等採用受精卵原核顯微注射法,首次成功地將皰疹病毒和SV40的DNA片段匯入小鼠基因組,當時Gordon和Ruddle稱這種轉化小鼠為“轉基因小鼠”。

    轉基因植物,1983年採用農桿菌介導方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轉基因菸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股權收購盡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