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田副

    一開始覺得好看,普及醫療知識,從那裡看到醫院和患者關係,但是後來有的劇情我不喜歡,比如男主人和女主人的關係,覺得很彆扭,有的劇情不符合常理,但是總體來說喜歡,感覺是拍的靠譜的電視劇。

  • 2 # 影視經典連連看

    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領銜主演的43集都市醫療劇《急診科醫生》,在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一經開播,就取得了同時段的收視冠軍,目前仍在持續熱播中。

    雖然醫療劇也算是內地職業劇的主流型別了,觀眾能叫得出名字的醫療劇也著實不少,但《急診科醫生》從目前播出的幾集來看,仍能給人一定的新意,在劇情的豐富性、節奏感以及醫療細節呈現的專業度方面,跟其他醫療劇相比都有明顯優勢,片中的急診醫生也個個性格鮮明,彼此關係耐人尋味,讓人只看幾集就能對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近日筆者採訪了導演鄭曉龍和劉雪松以及編劇娟子,從他們對創作理念的闡述中瞭解到更多非同凡響之處,也有更多的劇透提前送上哦!

    緊湊節奏提升觀賞性

    由於鏡頭聚焦的是“急診醫生”這一群體,那麼劇情就天然地比其他醫療劇展現出更多的急病重患,差不多平均每集都要處理至少兩三個急診病情,每一集劇情推進的節奏感和緊湊感也比其他醫療劇有更佳的表現。

    就拿第一集來說,一開始就是王珞丹把一名患糖尿病突然暈倒的小偷送到醫院急診,同時張嘉譯全力搶救一名心臟出問題的病患,接著一名重症產婦的病情給當天急診帶來了最大的挑戰。

    隨後,王珞丹和張嘉譯就該不該給一位農民工截肢跟張嘉譯發生了爭執,江珊也遇到了一名呼吸困難、需要切開氣管的病患,第一集的最後還上演了精神病患者大鬧急診室挾持人質的緊急情況。

    可以說,第一集基本處在各種急診醫療輪番登場的高速運轉中,各種危急的病情營造出了一定的緊張感,鏡頭和剪輯也很好地起到了烘托劇情節奏感的作用,各位急診醫生的鮮明性格和行事作風也呈現在觀眾面前,無論從劇集節奏感和內容豐富性上來說,《急診科醫生》的優點都相當突出。

    真實感專業性傲視同儕

    本劇不僅有大量的急診場面,救治病患的醫療細節也格外多,畫面中還經常會出現以字幕的形式,對劇情涉及到病情和醫療的專業術語進行解釋。而且在每集的結尾,還有主演們現身說法,教授觀眾一些基本的急救小常識。

    不難看出,本劇主創意圖在醫療戲的真實感和專業性方面,建立起超越其他醫療劇的優勢。據導演鄭曉龍介紹說,本劇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都跟北京協和醫院有著緊密的合作,不僅拿出劇本讓他們對醫療戲提出專業的修改意見,在拍攝過程中協和醫院還專門派出骨幹醫生護士,全程提供技術和專業指導,保證醫療情節中醫生護士的站位、醫療器械和醫療流程基本無誤。

    導演劉雪松也專門提到,拍攝現場醫生的指導會達到一種怎樣細緻的程度,“單說這部劇裡面急救車到醫院門口這個小細節,擔架如何從車上推下來,哪個護工在左,哪個護工在右,鹽水瓶要吊多高,是否需要醫生護士衝出來接應,都是有講究的。有些影視作品為了氣氛好,救護車一到就會衝出來一堆醫生護士,但現場指導的協和醫院醫生就會說,這種情況根本不需要醫生衝出來,因為急救車裡的急救員會事先通知急診室,是否需要醫生護士出來接應,這方面的小細節在這部劇裡都是經得起推敲的。”

    矛盾衝突直達人文關懷

    《急診科醫生》的前幾集中,觀眾不僅看到了大量的醫療急診場面,眾多個性鮮明的角色和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十分豐富多彩,一上來就是張嘉譯和江珊對於行政主任職位的暗中較勁,而空降的副主任王珞丹似乎又讓這一職位的人選有了新的可能,而急診室的醫生似乎也都在三人的旗下站好了隊。

    對於醫療選擇和對待患者的態度,主要角色間也都有著鮮明的意見分歧。而王珞丹的養母跟她親生父母死因的關聯以及利益牽涉,更讓有些劇迷認為她是個“隱藏的大boss”。

    但是,導演鄭曉龍卻表示,這些矛盾衝突並非是他想要表現的重點,相關情節也未必會像觀眾想象的那樣發展。他所呈現的矛盾衝突,絕不是觀眾所認為的那種爭權奪利,而是上升到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的高度,透過矛盾衝突折射出人性和生命尊嚴。

    鄭曉龍說:“就拿爭主任這件事來說,張嘉譯和江珊爭這個職位的出發點根本不是我要上位,有更大的權力,掙更多的錢。而是有各自精神和專業層面的需求。而王珞丹從始至終也並未加入對主任一職的爭奪。總之,他們之間根本沒有那種你死我活的爭鬥,只是精神和理念上的矛盾,而不是利益和情感的撕逼。”

    真實病例揭示醫療難題

    編劇娟子在這方面也跟導演鄭曉龍的觀點一致,她說:“我們這部劇可以說涵蓋了各種矛盾,但最主要矛盾衝突卻不是這些,而是探討生命和人性的問題。”

    據娟子介紹,劇中有一個基於真實案例創作的故事讓她記憶深刻,導演也特別喜歡。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罹患短腸綜合症,但張嘉譯和王珞丹在手術中發現他的腸子只有變色並沒有完全壞死,也就是說,他的病情有轉好和惡化兩種可能,結果兩人就在手術檯上吵起來了。

    王珞丹認為患者還有自愈的可能,現在就切掉的話就相當於切掉了正常的器官,手術之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大大降低,壽命也不會太長。但張嘉譯認為,如果這次不切,下次患者真的發病就有生命危險,而且患者家屬也會質問醫院為什麼第一次不切?

    “這裡面的矛盾其實並無對錯,而是基於各自不同的立場和理念所造成的。兩位醫生所做的不同抉擇,其實也指向一個醫療方面的終極問題——當醫生治療患者的時候,是把他當成一個人去考慮,還是僅僅當成一個病例。如果是前者的話,那就不僅僅滿足對於病例的一次性治癒,還要把患者的未來生活考慮進去。”娟子表示。

    導演鄭曉龍也講述了本劇中令他最為印象深刻的病例,“有一個病患總是覺得臉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結果病人家屬就認為他有精神病,醫生在給他做CT的時候,發現他腦子裡面長一個很難察覺的小瘤子,壓迫神經就讓他產生了這樣的錯覺,當醫生告知這一診斷的時候,病人一聽就哭了,醫生連忙安慰,還以為病人是在擔心病情,結果病人說,我哭不是因為我得病,而是因為我被你們信任,之前沒人相信我,被人相信的感覺是多麼的美好。”

    現實主義關照社會人性

    透過導演和編劇介紹的劇中這兩個病例情節,相信大家已經能夠了解到,本劇矛盾衝突的核心焦點同其他醫療劇的最大不同所在,而這也是《急診科醫生》這部劇最能關照現實、觸動人心、引人深思的核心看點所在。這其實也代表了導演鄭曉龍一直秉持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

    由於近幾年《甄嬛傳》和《羋月傳》連續爆棚級熱播,使得鄭曉龍給大家的印象是一位古裝劇的大導演。但是回溯他之前拍過的《金婚》、《永不放棄》以及更早的《北京人在紐約》,又會發現他的作品中有著關注社會變遷和人性百態的現實主義傳統,這樣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精神的創作自覺性,在當今的電視劇創作中也算是蠻難得了。

    鄭曉龍表示,他一直偏向於拍攝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對於醫療劇更是有格外的興趣,2001年拍完醫療劇《永不放棄》之後,感覺意猶未盡還想再拍一部。

    鄭曉龍說:“在拍《甄嬛傳》和《羋月傳》之前,有人問我最喜歡自己導的哪部戲,我說《永不放棄》;拍完《甄嬛傳》和《羋月傳》之後,有人問我同樣的問題,我依然說《永不放棄》。後來看到《急診科醫生》的劇本很打動我,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病患和社會問題,折射出人性百態,大量的情節和細節都充滿人文關懷。”

  • 3 # 電影鯊

    《急診科醫生》簡直太難看了。就這樣一部爛劇還能入圍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可見現在國內的電視劇市場是有多麼糟心。

    醫護人員被神化到虛假:

    一邊捱打還要一邊救人;

    動不動就被激勵交出小金庫給緊急病患;

    在大街上打人都要負責任,在醫院打人就是白打,不用承擔責任。

    人設做作,拿腔作勢:

    時不時就有醫生、主任跳上病患的急救床做心肺復甦;

    動不動一邊撒丫子跑,一邊大喊著“讓開!快!”,推著患者在紅色急救專用通道上飛馳,患者就算沒事,家屬也要讓你嚇出心臟病來;

    更別提那個王珞丹飾演的醫學院海歸精英,一口牽強的英文:

    yes、sure、no、shut up、see you later、fine

    如果你非要搞精英人設,能不能先去進修下口語,later不要發音成nater?另外,可不可以不要中英文夾雜著說話!這樣真的讓人覺得很屌絲;

    更別提以32歲剛畢業的狀態被聘成副主任醫師,然後全科室還都得喊她主任,完全無視了公立醫院的晉升制度吧。

    《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毫無誠意,是為了給觀眾打雞血而人造出的雞血,是為神話醫療工作者而胡亂編寫的天方夜譚,這樣的電視劇觀眾看了浪費生命,拍出這部電視劇的劇組也真是浪費國家資源。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阿冷和馮提莫還在玩英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