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孩他爸聊英語
-
2 # 悠然蘇菲
我是英語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小孩兒學英語剛一開始最忌諱的是:每次上完課,家長就問孩子“”這個怎麼讀那個怎麼說”。小孩兒學英語就跟學漢語說話一樣,他有一個沉默期:有的是半年,有的是一年。這段時間小孩子是在認真的聽別人說話,還不能完全的表達出來,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澱。這時候,應該儘量讓孩子多聽。也可以模仿,模仿的的不對或不準確也沒關係。有機會的話,儘量讓孩子多學學學學歌謠,唱英文歌曲。這方面的資料非常多,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孩子感興趣。如果家長們都按照以上方法做到了,您的孩子後續的學習會非常順利。
現如今,學英語,已經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是的,是每……個……孩……子!看看周圍,你真的很難找到不學英語的孩子了。
在孩子們學英語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掏錢之外,作為家長,你是不是要了解一下,英語到底應該怎麼學?
不然,錢花了,達不到效果,家長損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孩子一去不復返的時間。
今天,我就挑出孩子學英語過程中,常見的3個問題(簡稱“3個大坑”),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如何避免“入坑”。
(此處的“孩子”指的是:高中之前的學生。多數學生,在高中之前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 好在,在初中階段,會有部分學生開始主動學習)
1號坑:家長不管不問
把孩子送進學校或補習班之後,家長們的姿態各不相同。
有的,就是當甩手掌櫃,把孩子學英語這件事完完全全交給老師;
有的,在老師的不斷要求下,充其量能問一問孩子“作業寫完沒?”,扮演“催作業”的角色;
有的家長在孩子學英語這件事上,會參與的多一些,這類家長多以全職媽媽為主,她們每天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孩子檢查作業,讓其訂正錯誤,然後幫孩子報各型別的輔導班。
不過,即便是這類參與最多的全職媽媽,她們也只是在老師的要求下,按部就班的讓孩子完成任務而已。
可,作為家長,你只能做這些嗎?做這些,對孩子有多大的幫助呢?
下面的幾個問題更重要,卻被相當數量的家長忽略了:
(1)在孩子上小學之前,你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嗎?
(2)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英語技能是什麼?
(3)你家孩子從來不看英語書,你有意識到這裡面的問題嗎?
(4)為什麼有的孩子學了10年英語,最後,英語還是爛的一塌糊塗,你瞭解過原因嗎?
所以,作為家長,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家長,“主動學習”必不可少。
把孩子學英語這件事,完全交給老師,不現實,也不應該。
最近,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採訪的言論,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在採訪中,他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難越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屬於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這也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我的每一步基礎都打的很牢靠,所以結果,自然就水到渠成。”
我看了採訪影片。雖然這孩子說的內容讓部分人不舒服,可是你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事實。
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無可替代。
回到孩子學英語這件事,如果作為家長的你“不管不問”,或“很少過問”,最終,為你的行為埋單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你的孩子。
當然,作為家長,你並不一定要參與孩子學習英語的全過程,但最起碼,你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的觀念,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對孩子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請問,你做到了嗎?
2號坑:緊跟學校走,看重應試成績
“孩子英語學的好不好,看什麼?”
“看成績啊。”
在這裡,我不是說學校的成績不重要,我要表達的是:
(1)學校裡學的英語,太……簡……單;
(2)因為應試的壓力,學校裡英語學習的路,走偏了。
我們先來說說“學校學的英語太簡單”這件事:
對於學英語的要求,我以廣州為例,小升初要求的詞彙量是800個,中考是1600個,高考是3500個。
3500個單詞,學多久呢?如果從小學3年級開始算起,要學10年。
你算算,一年學多少個單詞?350個。
按照一年365天,也就是一天記0.95個單詞!!
如果在如此“低的讓人發狂”的要求下,你家孩子的學校成績還是上不去,那……
啥也不說了。
第2個問題,為什麼說在學校裡,有些英語學習的路走偏了呢?
英語閱讀的重要性,我不再贅述。我先問你個問題吧,你家孩子所在的學校,會不會要求孩子進行英語閱讀?如果有的話,這個“要求”是“必須完成的”,還是“自行決定”?
根據我瞭解到的情況(以廣州為例),要求孩子進行英語閱讀的(必須完成)學校佔比1%都不到,這可是在廣州啊,全國一線大城市,其他城市的情況,可想而知。
但這不是老師的錯,也不是學校的錯,他們身在體制內,只是政策的執行者,無力改變現狀。
但作為家長,你可以引導孩子改變個體行為啊?
難道你不知道,很多的改革,是自下而上進行的嗎?
可能會有家長說“我們在學校裡,老師會講閱讀理解題目啊,考試也會考的,這不也是英文閱讀嗎?”
這麼說吧,我們試卷中出現的閱讀理解題目,有個神奇的現象:即使這篇文章你完全沒看懂,靠閱讀技巧(比如排除法),你依然可以把這道題目做對。
也就是說,在“閱讀不理解”的情況下,你依然能得分。
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會覺得,這是在培養孩子的英語閱讀能力嗎?
說來說去,培養孩子的英語應用能力才是關鍵。
不要被學校的成績矇蔽了雙眼,“能用與否",是檢驗英語學習狀況的唯一標準。
3號坑:讓孩子過寒暑假
寒暑假,誰最開心?
孩子嘛。
除了面臨畢業壓力的學生家長,很多家長也會下意識的覺得,既然放假了,就讓孩子玩一玩,平時學習又那麼辛苦。
呵呵!
不好意思,英語學習,還真沒有寒暑假!
舉個例子,在秋季開學的時候,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玩命學了一個學期,英語水平正在慢慢提升,這個時候“咣噹”一聲來個“寒假”,大人尚且沒有自制力,更何況是孩子呢。
寒假幹嘛去,玩去!
玩了一個寒假回來,以前學的東西又忘的差不多了,春季開學,孩子們又像秋季時候一樣,玩命學習,正學的高興的時候,“咣噹”一聲,“暑假”不期而至,還是倆月!!
暑假幹嘛去,玩去!
迴圈往復……
所以,每年,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的狀況,就像是下面這幅圖:
呈波浪形曲折前行。也就是說,孩子們的英語水平幾乎永遠在低水平徘徊。
英語學習,最忌諱的是“三天打魚兩天篩網”,而寒暑假,恰恰是孩子們“三天打魚兩天篩網”的最好藉口,“學校都放假了,你還讓我學習?”
作為家長,你看清楚“寒暑假”的真實面目了嗎?
我們不奢望,孩子在寒暑假依然每天學英語,但至少要讓他保證一個穩定的學習頻率。
讓孩子們一鼓作氣,把英語學到“能用”的程度,不然的話,如果學了10多年,孩子的英語水平還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他難受,你也難受。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關於英語學習方面的“3個大坑”,總結一下:
1號坑:家長不管不問
2號坑:緊跟學校走,看重應試成績
3號坑:讓孩子過寒暑假
不知道你有沒有“入坑”呢?又入了幾個坑?
其實,仔細看,你會發現,以上3個坑都和“家長的意識”、“家長的價值觀”有關。
如果你想讓孩子出色,作為家長,你還是要時常“升級”一下自己的頭腦。
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