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越來越多的提及養老問題,很多人都在為後半生規劃一個美好的養老方式,如候鳥式養老、旅遊養老、休閒養老、到一個喜歡的地方買房養老、租房養老等等。想知道大家都有什麼想法。
回覆列表
-
1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
2 # 瞎說已故
當然是自己有一座獨立房屋(離自己孩子家比較近),享受不錯的養老金,周遊世界。節假日都可以和小輩們和樂融融。在有限的時間內讀完因以前工作忙而來不及讀的書。
-
3 # 樂齡孝親匯
養老是個因人的習慣 、因所在區區域、因經濟條件、因環境與周圍關聯很強的行業,僅僅回答你個問題,並沒有多少參考意義,因為,此時你的想法與彼時你的經濟環境及政策都有很強的差異,不講現在我們,僅僅是青、中、老年的老人,養老觀念及看法差別就很大,所以,如果你需要做細分,請近一步明確,你所在的區域、經濟狀況,以及老人年齡參有具體價值!
在太原市南海街二社群,大學生志願者正在服務獨居老人。太原市海邊街二社群的老年餐廳,老年人吃得很舒心。本報記者寇寧攝
“不管今天你有多年輕,明天人人都會老。”那麼等我們老了如何養老呢?舊觀念總認為“養兒防老”,老人就應該和子女住在一起,由子女來照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觀念也逐漸變得更加開明瞭。居家和社群養老、住養老院、以房養老等養老模式開始被很多老人所接受。本報記者就以上幾種養老模式在山西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採訪。 A居家和社群養老很受歡迎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老人還是比較喜歡居家養老和社群養老的,這樣既不用離開自己的家庭,還能享受到社群各種便利的養老服務。居家養老和社群養老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託的,主要是生活在家庭,由社群提供各種養老設施和服務。 家住太原市迎澤區南海街二社群的馬翠青老人,今年68歲了,總共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可是兒女都住得比較遠,平時家裡基本上就是她和老伴兒兩個人。提起最近幾年社群推行的居家養老服務,馬翠青老人挺滿意的,“現在的社群辦得可好了,專門開闢了老年人活動中心,每天下午都有好多人去,可熱鬧了。不像剛退休那會兒,我們每天的娛樂活動基本上就是在樓底下曬曬太陽聊聊天。” 現在每天下午馬翠青老人都要去社群的老年中心呆一會兒,她最喜歡去社群的小圖書館看書了,有時候也借回家去看。此外,她每週還會去參加百姓小劇場的唱歌排練,“我們還有自己的文藝演出隊,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有合唱隊、舞蹈隊,還有演奏樂器的,加起來有260人,由於人太多了,社群活動室一下子放不下那麼多人,所以我們就商量好每個隊一週排練一天。如果覺得累了,社群還有休息室,可以躺床上休息一會兒,還可以打打牌、做做按摩,總的來說,為我們老年人提供的服務真是太周到了。”馬翠青老人高興地說。“和以前相比,我們的精神生活確實豐富了許多,而且社群有時候還會組織開展一些知識講堂,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前段時間的環保大講堂,內容是將一些廚餘發酵做成清潔劑,每次老師教的東西回來我都要自己動手做一下。”說完馬翠青老人還把自己做的兩大桶清潔劑拿出來給記者看。 除此之外,南海街二社群還開設了15分鐘便民服務圈,專門有人接聽居民來電。社群和一些商家簽約,提供上門服務,只要居民有需求,點餐、買菜、修下水道、看病,老人孤單想找個人聊天等,都可以撥打這部電話。“這項服務對於腿腳不太靈便的老人來說,實在是再好不過了。不過我的身體還行,很多事情自己都可以做,等到老得幹不動了,我再麻煩別人。”老人滿意了,家人也放心。馬翠青的家人都非常認可這種養老模式,老人在社群活動,安全放心,家人還能隨時找見。 據瞭解,這種居家養老的社群在太原市已有200多個試點,不僅能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還能為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我省的居家養老和社群養老模式在城市裡面已經基本開展,但是,有些社群還是侷限於只是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而在農村,主要是建立農村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和吃飯的場地。目前,全省已經有2000多個村建立了農村日間照料中心。 B 800多家養老機構,公辦火爆民辦遇冷 提起住養老院,也許有些人馬上會覺得肯定是兒女不孝順,不想照顧老人,可是事實上卻不盡然,現在的很多公辦養老院,條件和服務都非常好,老人住在裡面可以得到很全面的照顧,很多老人自己就非常願意去住養老院。 家住臨汾侯馬市的王大爺今年78歲了,老伴也有75歲了,身體狀況都還不錯,到現在老兩口在養老院已經住了五六年了。他倆都是侯馬市某電廠的退休職工,三個孩子早已各自成家兒孫滿堂了。前些年,王大爺和老伴輪流在兩個兒子家住,孩子們也都很孝順,可沒想到過了幾年,他倆非要去住養老院。“兒子、媳婦每天早出晚歸,上班都挺累的,我們也想給他們減輕一點負擔,平時在家沒事就主動承擔了做飯、洗衣服等一些家務活,誰也不想拖累孩子啊。”王大爺說。誰知有一次,老伴在洗衣服時不小心摔倒了,躺在床上幾天都下不了床。王大爺心裡就開始琢磨了,雖說兒子長大了,但在他們眼裡永遠都是孩子,住在兒子家裡,總有操不完的心,還不如分開住呢。於是不顧兒女的反對,老兩口搬到了養老院。 說起在養老院的生活,王大爺非常滿意,他說:“我們這裡環境很不錯,遠離市區,空氣很新鮮,每天練會兒太極劍,打打牌或者下會兒棋,有很多老夥伴在一起,大家過得很開心。而且,每天一到吃飯時間就有專人負責把飯菜送到自己的房間裡,吃完再把碗筷收走,隔幾天還有人來把髒衣服拿去清洗。不用自己忙活了,我們的精神也就更好了。” 現在的交通和通訊都很發達,和家人聯絡非常方便,王大爺的兒女隔一段時間就去看老兩口一次,每逢老人生日或者節假日,還會把他們接出來住幾天,親情也不會疏遠,“這樣很好啊,我們在這裡不僅過得很開心,而且也不拖累兒女。” 相較於王大爺的幸福晚年,很多老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有些地方根本沒有養老院。據省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公辦養老機構尚未實現全覆蓋,全省一半的市沒有市級公辦養老機構,全省僅有三分之一的縣級公辦養老機構投入運營。 而有些地方的養老院想住的人多卻住不進去。例如太原的很多公辦養老院床位都比較緊張,經常有人排隊等半年或者更長時間都不一定能入住。由於擔心服務、設施等不夠好,很少有人願意選擇民辦養老院。據統計,目前我省有公辦和民辦養老機構800多家,養老床位總數為10萬餘張。按照國際標準,目前我省仍有9萬餘張床位的缺口。 C以房養老,你願意嗎? “以房養老”就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保監會於6月23日釋出《中國保監會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凡是60週歲以上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年人均可參與投保,試點期間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個城市。 這個在不少西方國家已經成熟的養老模式,在中國卻還是一個新生事物。由於它涉及到房地產、稅收等政策以及法律環境各方面的因素,同時還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保監會對此非常慎重,決定僅在個別城市開展試點工作。北京、上海、廣州作為一線城市,經濟較為發達,保險市場相對較為成熟,老齡人口數量較多,房地產市場容量較大,已經開始試點執行。而太原作為二三線城市,目前還沒有“以房養老”的試點。估計要等到試點城市兩年期滿,實效不錯了,才向其他城市拓展。 不過照目前的情形來看,大多數家庭由於種種顧慮,比較難接受這種養老方式。此前有媒體曾報道,“以房養老”試行20多天後,除了各地市民興趣不大,連保險公司都興趣寥寥。記者也對一些太原市民進行了採訪,大多數人都表示不能接受。
“家裡有房,肯定是要留給子女呀!”當被問到是否願意嘗試“以房養老”時,60歲的太原市民孫文芝大媽脫口而出,“何況現在的房價這麼貴,孩子們的壓力也挺大的,我們能替他們分擔就分擔一點。而且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孩子也很有孝心,老年生活不用發愁,根本用不著依靠房子來養老”。 在華人的傳統觀念裡,將自己居住多年的房產抵押出去,而不是留給子女,這樣的現實是很難接受的。家住太原市小店區的李喜勝今年75歲了,他有三個子女,大兒子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一家四口擠在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孫子今年28歲了,馬上要結婚,又買不起新房,這種情況下,我怎麼能把房子抵押出去呢?還是留給他做婚房吧。”他說,“雖然說是為了養老,但是我在心理上就接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掙來的房子未來成為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