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東哥133938125

    關於孔子的相貌,歷史上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大多是想象之詞,不能確證。可以確認的是,孔子給人的直觀印象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山東大漢,一個非常威猛的男人。

    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女子,能與聖人組建家庭,生兒育女呢?聖人的夫人,是什麼樣兒的風範呢?大家可能都很嚮往,也很好奇。但遺憾的是,這位孔夫人,卻隱沒在歷史中。《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對孔子言行的記錄,但書裡沒有一個字涉及他的妻子。歷朝歷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也沒有看到有誰專門研究過他的妻子。但是孔子肯定有妻子。因為,《論語》記載著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孔子一生坎坷,出生不久即喪父,十七歲喪母。儘管孔子有九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他們卻均屬同父異母,孔子的哥哥孟皮還是殘疾人,跛腳。孔子能夠娶妻,應該沒有得到哥哥和姐姐們的幫助。一個“貧且賤”的孤兒,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娶妻生子,除說明孔子品德、言行都有過人之處,同時也證明,那個當初看上他的姑娘,確實是有胸懷、有眼力的。

    這個姑娘就是亓官氏,與孔子一樣,是宋人後裔,兩個人在民族文化上有共同來源,自然也就多了一點共同語言。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19歲的孔子娶亓官氏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後來,亓官氏還生下一個女兒。兩人有兒有女,生活本該是個“好”字,可是,按一些古書的說法,替孔子生兒育女之後,孔子卻休了妻,離婚了,是最早捲進離婚事件的中國名人。不過那時不叫“離婚”,而稱“去妻”或“出妻”,也曾稱作“仳離”。

    我們很自然想到,孔子為什麼離婚,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能看到的具體的證明他們夫妻感情惡劣的資料,就是《禮記·檀弓》的記載: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孔子的兒子孔鯉在母親去世一年的時候因為思念母親而哭泣,被孔子斥之太過分了。從孔子對孔鯉的呵斥中,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們夫妻感情太涼薄了。更令人吃驚的是,《禮記·檀弓》說“孔門三世出妻”,孔子、孔鯉還有孔子的孫子孔伋都離婚了。

    關於孔子是否“出妻”,什麼原因“出妻”,歷史上有很多爭論。唐代的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解釋這一條說:當時孔鯉的母親雖被孔子休回孃家,但在她去世後的一週年內,孔鯉作為兒子還可以為她守喪,週年一過,就不應該哭了,孔子聽到兒子服喪滿後還在哭,認為有悖於禮制,因而責怪孔鯉。

    今天的我們因為年代久遠,資料有限,很難確定孔子離婚的原因。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孔子夫妻感情確實不好。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夫人亓官氏卒,先孔子七年去世。當時孔子正在衛國,期待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們夫妻已經十幾年沒見面,可見早已互不相干了。孔子的弟子們應該都熟悉和了解老師的家庭情況,所以在《論語》中沒有一條記錄的文字。

    因為缺少歷史記載,亓官氏的喜怒哀樂一直沉寂在歷史中。直到宋朝,儒學更加興盛,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亓官氏才被宋真宗趙恆追封為“鄆國夫人”;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稱“至聖先師”,她也被稱為“至聖先師夫人”。孔子死後,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開始建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塑像。

    無論是供奉也好,“出妻”說“被離婚”也罷,其實都與亓官氏無關。她的命運,正是歷史上無數女子的命運,她們的人生就像自然界的花草,開了、落了,她們為家庭、為子女默默奉獻了一生,卻群體性地隱沒在了歷史中。

    所以,孔子欣賞的女性應該是年輕的,懂得然後相夫教子的,能夠為男人做出犧牲的女人。

  • 2 # 噬魂37555443

    孔子對美學看法認為本質的才是美好的,所謂素以為美,什麼是本質的美呢?孔子很早就認識到真誠的美好,認為真誠是開啟一切法門的關鍵要素,甚至推測真誠是否能通天地鬼神。提出所謂祭如在的主張。哪麼再回到小編的理解,讓女人為男人犧牲是女人本身的利益所在嗎?既然不是,那麼哪裡來本質的美好呢?簡直是胡解孔子。

  • 3 # W13LX

    讀到《詩經·邶風》,在理解上忽然清朗起來。

    邶風十九首,其中《燕燕》一篇,在眾說紛紜的註釋面前,各家都有了一致的認同。那就是詩的主旨不約而同指向了史上第一位美女莊姜。《毛詩序》一再反覆提及的“后妃之德”,至此處略知一二。

    莊姜,便是那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了。《詩經·衛風》中的《碩人》就是這樣描繪她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千古頌揚美女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歷朝歷代,所謂美女,就以她為標準。想起很多年前,有同事給一個條件不錯的男士介紹女友,問他喜歡什麼樣的,記得當時他就低聲說了四個字“膚如凝脂”。把個文字上不大通的同事愣住了,後來明白了,唏噓感嘆大笑一通。

    可惜,這樣的一位美女,嫁與衛莊公後,卻並不幸福。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中一系列的“泣涕如雨、佇立以泣、實勞我心”,讓人感到站到你我面前的是一個佇立良久、淚如雨下、憂心忡忡的女子。這首詩《毛詩序》稱:“衛莊姜送歸妾也。”《左傳》記載,當時衛莊公已亡,莊姜養子桓公即位,不料卻被另一寵妾之子州籲篡位,衛國因此陷於戰亂國難之中。莊姜既未能得莊公寵愛,又為州籲不尊。動亂之際,很多姬妾紛紛回到自己的故國去,如同詩中所言的仲氏。而莊姜貴為齊國公主,當時也是自由的,完全可以回到齊國重新來過。之所以留在衛國,足以見她克己奉禮,以正壓邪,坦然處之。

    或許,初嫁之時,衛莊公和莊姜也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候。《日月》和《終風》兩篇中,“乃如之人兮,誓不古處?”這個人,待我已不如從前。“寤言不寐,願言則嚏。”漫漫長夜,難以入眠,噴嚏不止,想他不已。衛莊公薄情,莊姜還是時時默唸著他,期待有朝一日相親如舊吧。

    再看《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莊姜雖為正妃,卻無愛無寵,亦無子嗣。遭遇冷落之際,還常被諸多的小妾侮辱。“靜言思之,寤闢有摽”,夜半獨處,她想到自己所遭受的痛苦,不由捶胸痛哭。大概怨婦就這樣形成的吧。可莊姜不同,她說“我心匪鑑,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我的心不是明鏡,不能照盡一切。我的心也不是一塊石頭,一張席子,不能隨意翻轉,任意捲曲。堅貞隱忍的她依舊“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在備受冷落的困境中依舊保持著她端莊穩重的儀態。“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莊姜以一個“靜”字,道出她內心終歸於平靜。雖然哀嘆不已,卻終究不失自尊自愛。正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怨婦與德妃原一步之遙。

    這份修為,或許,這就是毛詩序所一直言說的“后妃之德”。

    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個“淑”字,早就道出三千年詩經所頌揚的從來不是空泛的美貌,而是女子的賢德。

    回過頭,再看莊姜之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仔細看,三個“如”字是比喻,螓首蛾眉,也是比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神韻。一堆形容詞,俱是虛指。沒有一句是例項,比如說,西方美女海倫引發了一場曠世戰爭,周幽王為褒姒烽火戲諸侯。這就是文人的本事了,辭采華麗,渲染鋪陳,加上詩經五百年各代名家的刪繁提煉,語不驚人死不休,一代美女,就這樣不過螓首蛾眉、盈盈淺笑即成千古絕唱。

    還是孔子明白,他誇莊姜“繪事後素”。意思是隻有在潔白如玉的絹布才能襯托出畫的光彩。莊姜是因為有德,有德之人才讓人感覺越看越美。

    風以動之,教以化之。這便是國風。所謂后妃之德,不過要後人學一份堅貞不屈、寬厚仁慈的高貴品性吧。

    《詩經》本不是愛情小說,也非一般諷諫之作。別錯會了意,誤讀了三千年經典,辜負了古人一番美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貪玩不吃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