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人約黃昏後52

    感謝邀請。孩子貪玩不吃飯要找到原因,我認為主要是家長的溺愛造成的,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該幹什麼的時候幹什麼,吃飯就是吃飯,玩的時候就是玩,過了飯時即使孩子餓了也不要再給孩子做飯了,讓他知道這頓不吃就只能等下頓,慢慢就習慣飯時吃飯了,還有就是少給孩子零食。培養好的習慣在以後步入社會時能少吃一些虧,畢竟除了父母別人不會慣著你。

  • 2 # 西西小語

    不吃飯是因為不餓或者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玩上而暫時不覺得餓。怎麼辦?

    辦法1:

    餓著。不用管他,餓了自己就會找食物吃。以前讀過一篇文章,講得就是一位媽媽遇到孩子貪玩不吃飯是怎麼處理的:她和孩子爸爸商量好,把屋子裡所有零食包括冰箱全部清空,然後夫妻二人藉故離家一整天,餓了孩子三頓飯。從那以後,這個孩子再也沒有在父母叫吃飯時還貪玩。

    辦法2:

    生拉硬拽,把孩子拖到飯桌上,前提是你得震得住娃。這樣,吃飯的氛圍會尷尬,大家都生悶氣,不利健康。

    辦法3:

    追著喂。如果你實在是金貴自家寶娃子,只好追著喂或者是他(她)多會餓多會把飯菜奉上,如此,你會捧出小皇帝小公主一枚。

    綜上所述,辦法有三,自己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僅供參考。

  • 3 # 予你沁香
    一、制定吃飯規則

    在童年期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解決吃飯問題是一個好時機,讓孩子從小學會服從規則,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全家應該就吃飯問題統一制訂一個規則,每位家庭成員都要嚴格遵守並堅決執行。比如,在我家就制定了以下這三條規則:飯前不準吃零食、飯沒吃完不準離開飯桌、規定用餐時間。這些規則,全家都要嚴格執行。比如用餐時間結束,家長要”狠下心“撤走飯菜,孩子肯定會有一些情緒,這時父母特別是母親應該做的是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同時堅持強調吃飯的規則。其實這也是正面管教的方法:和善而堅定。第二天也是如此,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慢慢地接受一個現實:吃飯必須遵守規則。

    二、營造用餐氛圍

    用餐氛圍對於孩子的秩序感的培養也很重要。比如,在我家寶寶添加了輔食後,到時吃飯時候,我或者老公就會把他抱到大餐桌前和家人一起進餐,讓孩子從小就能知道原來一家人圍坐一起就是吃飯。當孩子稍大些時,我會在吃飯前提醒和暗示他,讓他做好吃飯的準備。菜一上桌,就馬上和他一起撤掉玩具、關閉電視,並坐到桌前一起專心吃飯。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也有意讓孩子參與擺放碗筷、盛飯等簡單的家務,讓孩子主動參與飯前準備,也能讓他迅速進入進餐狀態。為了讓孩子感受到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我會在在孩子挑食時使用一個小技巧,將孩子碗裡的米飯用勺子稍稍壓平,再夾塊土豆當鼻子,幾片綠葉蔬菜當頭發,兩顆香菇當眼睛,幾根胡蘿蔔比當嘴巴,孩子立馬興趣大增,並主動和我一起來“組圖”,最後開心地把飯菜都吃光了!

    三、及時鼓勵表揚每個健康的孩子愛動都是正常的,在吃飯的時候,做為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引導。不要總在飯桌上批評和責備他,更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家長總是缺乏耐心或者用暴力解決問題,只會加深孩子對吃飯的牴觸情緒。如果孩子做對了,父母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就會強化他朝著對的方向繼續前行。當然,表揚也有方法,最有效的表揚是注重事情的過程和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僅僅是結果,對結果進行表揚沒有太大價值。有效的表揚將鼓勵寶寶向前進,他能夠學會自我激勵,而不是為了你的肯定去做什麼事,這樣的表揚是對寶寶真正的鼓舞,如:“寶貝,你今天你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飯吃完了,而且我看到你一直在專心地吃飯,你遵守了我們的規則,你真的很棒!”
  • 4 # 反思之美

    1.快到吃飯時間時,告知何時必須結束正在進行的遊戲:

    比如:11:40開始收玩具,10分鐘收好,洗手吃飯;如果看動畫,單集時長几分鐘的,可以說好看完當前這集,關機洗手,更長的,則規定時間關機;

    2.同時告知不遵守會受到相應的限制:

    比如:會強行沒收玩具或不可以再看電視;但是不用吼,不生氣,即便孩子大哭大鬧,也只是平靜地用行動讓孩子明白你的決心。而且始終可以向他發出邀 請,希望他快來一起吃飯,直到他按要求來做;

    3.開餐時做介紹和提醒:

    今天的特色,並提醒吃好,否則如果沒吃夠,之後餓肚子難受,也要等到下一頓點心時間或晚飯才有東西吃。在用餐過程中,如果孩子獨立吃飯問題不大,不用頻繁給推薦或夾菜,自己吃好就好。

    4.讓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

    盛飯時,讓他自己盛,或者詢問吃多少並提醒盛了就要吃完。一旦他吃完了準備離開,即便覺得吃很少,也不要再過份勸說。之後有可能會餓,也只是告他等下頓就好。

    5.一定切記:這個問題的消除是需要時間和耐心,並非一蹴而就的,即便這次順利,下次還可能出現問題,關鍵在於父母是否可以以一貫之,並能堅持平靜地面對,但其實這個很不容易。

  • 5 # 小獸媽媽

    孩子貪玩不吃飯,家長也要找找原因。

    作為家長在吃飯之前,提前個十分鐘到二十分鐘提醒一下孩子,十分鐘,二十分鐘之後就要吃飯了,讓他儘快結束自己的遊戲或者是工作。讓孩子有時間能夠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作為我們成年人也會說,等一下讓我先完成這個工作,等一下讓我再寫完幾個字,等一下讓我打完這個電話等等,所以也要給孩子一段時間來解決手頭的事情。

    貪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同樣也願意讓自己的自由建立在規則之上。

  • 6 # 我媽超正

    孩子貪玩不吃飯,這要看是多大的孩子,另外,是一頓不吃呢還是經常不吃飯。

    當媽的經驗每天都在不停打翻以前的認知,比如說,很久前看到育兒達人們講“孩子不吃餓一頓就好了”然後,又有另外的育兒大咖跳出來說“孩子餓不得,不吃飯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和改進”。

    個人覺得,成年人也有沒胃口的時候,包括特別開心或者傷心難過受到情緒干擾正常吃飯的情況。如果孩子貪玩不吃飯,那你就把你知道的方法換著使,沒準兒方法還沒用完,孩子就餓了跑過來要吃飯了。

  • 7 # 媽咪寶貝傳媒

    玩耍是寶貝與世界相遇的方式。事實上,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人生都是在玩耍。最開始,我們玩玩具,之後我們透過玩來學習,透過玩來工作和發展,透過玩來休閒和享受。童年階段的玩耍對於寶貝而言尤其重要。一般來說,除了正常的吃飯和睡覺的需求,寶貝都是在“玩”當中的。有時,你觀察寶貝的身體是安靜的,但他有可能在觀察或者思考,內心活動依然是“玩”的狀態。

    因此,貪玩的寶貝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慾望和感受慾望都是旺盛的。

    吃飯和睡覺對於任何一個寶貝而言都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即便確實存在飯量與睡眠時間都需求較低的寶貝,大部分寶貝透過引導都還是可以吃飯和睡覺的。但是一旦吃飯和睡覺形成了寶貝的逆反心結,問題就從生理層面轉移到了心理層面,處理起來就更困難了。當成人把寶貝“抓”到飯桌邊吃飯時,吃飯這件事對於寶貝而言就形成了抗拒。兒童是最擅長透過感受“抗拒”來感受自我的存在感的,所以,兒童的逆反行為常常是很難調整的。

    以我們兒童之家的寶貝為例,他們是出了名的調皮貪玩,要讓他們好好吃飯睡覺,是個技術問題。我們從來不打算強迫任何一個寶貝坐下來吃飯,因為強制出來的乖巧對於我們而言毫無意義。於是,吃飯時間很自然地被寶貝們挪用為其他工作、遊戲內容。寶貝們為了玩,甚至不在意錯過吃飯時間。愈是經常被嚴格要求按時吃飯的寶貝,抗拒吃飯的情況愈嚴重(反彈釋放期)。

    那麼,如何讓寶貝們發自內心願意吃飯?關鍵點仍然在成人身上。首先,成人如何理解吃飯?是滿足正常的生理需要?是一段鬆散活動後的聚會共處?是一個美妙的儀式享受?當成人充分理解了什麼是“吃飯”,這件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其次,才是方法。與直接的語言指令相比,藝術性的溝通方式總是效果更優。因為後者越過了“有意識”,在“潛意識”層面與寶貝進行交流,寶貝會自發性地被引導。所以,潛意識溝通,才是“寶貝的語言”。

    解決Tips:

    有關寶貝吃飯的繪本,寶貝在食物做成的童話世界裡冒險的故事,感謝食物題材的歌曲,都是很好的吸引寶貝吃飯的方法。另外,家庭中的集體吃飯氛圍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寶貝在家不願意吃飯,但是到了幼兒園就願意吃飯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痘痘肌可以用面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