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言輕語輕來悄去
-
2 # 地球知識局
以色列超過一半的國土是沙漠,只有 20% 的國土不經改造就可耕種,此外以色列水資源匱乏,氣候乾旱,降雨量偏少,用水主要依賴約旦河河水、加利利海(又譯太巴列湖,是一個淡水湖)的水以及海水淡化,全國大部的自然條件並不適合發展農業。
這樣的環境下若是進行傳統的粗放式農業生產(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一樣),那麼糧食產量根本不足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的需求,這樣一來沒有穩定的糧食供給,談何上層建築的建設?
以色列首先在農業生產組織上做了大膽的革新,設定了兩種世界上以色列獨有的農業社群型別:基布茲與莫沙夫。
過去在以色列建國前與數次中東戰爭時期,基布茲是一種以農業為基礎的以色列集體社群,與中國曾經的人民公社較為相似,基布茲遍佈以色列各地(包括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在前線地區即是耕戰結合的前沿基地,基布茲的居民平時為農,戰時為兵,發展經濟與軍事兩不誤。
莫沙夫和基布茲理念相似,但更強調共同勞動,它是一種由單個獨立農莊所組成的合作制農業社群。莫沙夫的農莊是歸個人所有,但是大小是固定,公平分配的。莫沙夫居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生產,自給自足,自負盈虧。
在解決了農業生產的組織架構後,以色列下一步著手解決的就是國內水資源短缺且分佈不均的問題。
以色列約 90%人口居住在該國中部與北部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中,這裡降雨較為豐富(年均400mm),但極高的人口密度與極小的土地面積,使得當地的水資源仍十分緊缺,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 300立方米/人,和中國海河流域持平。
而以色列的主要水資源集中於北部加利利海與約旦河谷地一帶,遠離其人口聚居的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為此,以色列在約旦河以色列一側沿線開挖了大量引水渠,引走了大量的約旦河水。然而在約旦河中下游開挖引水渠仍然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為此以色列建立國家輸水系統,直接從約旦河上游加利利海開始,開鑿了長達 130多千米 的運河、管道與隧道,並修建了許多泵站與水庫,形成了一個覆蓋了大部分全華人口密集區的巨大輸水系統。
以色列國家輸水系統將加利利海的水直接引向該國中部與北部海岸平原與中部谷地的人口聚居區,最遠可運輸到南部的內蓋夫沙漠中。
這就是以色列的“北水南調”,每天可輸送 170萬立方米 的水,在 2006年其中的 60% 用於農業灌溉,35.5% 為生活用水,其餘的 4.5% 為工業用水。
有了相對足夠的水資源來進行農業生產後,以色列透過推廣滴灌與汙水再生回用技術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使得每一滴水物盡其用。
另外,在農業科技方面,早在 1870年 在特拉維夫的 Mikveh Israel 就建立一所農業學院,農業學科的教員與導師在那裡開展農業研究,並幫助許多早期的猶太定居點種植實驗性的作物。1921年時以色列猶太人事務局(一個非盈利組織)在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建立了農業實驗站,這是巴勒斯坦託管地的第一個科研機構,其研究的是小型的集約化農場生產,專精果樹、牛、雞、蔬菜與穀物的混合生產農業。農業實驗站下有作物科學、水果、土壤與灌溉、昆蟲學與植物病理學、收穫後的作物處理、食品技術與農業經濟學等多個部門。
以色列的農業在農業生產組織架構、水資源管理與農業科技研究三駕馬車的共同驅動下飛速發展。
在建國 60年後的 2008年,農業產值佔到以色列 GDP 的 2.5%,農產品佔到其出口貨物的 3.6%,同時農業人口只佔到勞動力人口的 3.7%(2009年時以色列全國僅有 17000名農民,當年全華人口約 750萬)。
-
3 # 藍絲記生活
國土總面積2.5萬平方公里,即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地級市,45%的國土處於沙漠半沙漠地帶,土壤含鹼量高,可耕地面積更是小的可憐,自建國以來,僅用了大約30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沙漠中的農業,深化完成了歐美等西方國家需要百餘年的事業,目前,以色列果蔬出口佔著,整個歐洲市場超過40%以上的份額,全世界花卉出口總量僅次於荷蘭,以色列及農業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尤其是在自然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實現農業的高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果!
到底又有哪些具體經驗值得我們借鑑的!
第一 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以色列做的第一 步是透過立法對土地和淡水資源實行國有化,透過建立農業水權制度來統一排程和分配,只有國有化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法治保障是一切高樓大廈新進的基礎
第二,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去實現權力。
以色列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採用公司加合作社的模式,形成了一整套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調動農業人才資訊科技和資金的流向,即加快了科研機構將最新的科學成果傳播到田間地頭,又能將技術運用中出現的問題快速反饋到科研機構,同時用外貿出口訂單倒逼國內農業生產,國內所有
農業活動都實行訂單制,公司與農戶簽訂銷售合同,再銷往全球
第三才是科學創新與應用,節水灌溉、水肥連供、溫室大棚育種和資訊等技術領先。
綠色圓圈農田,是以灌溉機制造中心,轉一圈就把田灌溉了,這比傳統的網管式結構灌溉系統效率更高,更節約用水,他省材料,水費、人工,澆水的同時順便把肥也施了。
1992年,組建了國內第1支政府創業引導基金,基金創立的模式是政府加私人資本,政府作為有限合夥人出資40%,但不參與具體專案的投資,也不干涉專案投資的選擇,其具體運作由專業機構市場化運營,允許社會資金透過金融基金的方式間接進入農業產業,同時作為投資早期專案的補償條件,政府允許私人投資者可以在子基金成立5年內,以實現約定得較低價格購買政府措施份額,這一機制不僅為政府引導資金的退出做了很好鋪墊,還大大的激勵了私人投資的積極性,及2016年以色列初創企業融資規模就高達48億美元,相當於我們地級市大的地方用,充分發揮了政府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槓桿撬動作用。
回覆列表
謝邀。沒去過以色列,也沒仔細研究過以色列農業。所以沒辦法準確回答問題。自己的一些心得:農業出路一定要加大研發,從種子,肥料,護理,病害防護治療,銷售管理,公司運營管理,都要進行精細化耕作以及精細化管理。這樣才能提高公司整體效率,降低成本,具有競爭力。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作為公司來說,單純解決某一個問題,或者引進某項技術,還不能解決整體效率問題。作為CEO,必須具有整合資源的能力,公司的研發投入需要持續不斷的進行。開始可以和科研院校進行合作,同時注重培養自己的研發隊伍,根據公司的發展需要,重點在某一個方面進行突破。技術儲備+精細管理,這才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