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媽成長記
-
2 # 言勸
父母吵架不要把孩打拉進來,更不要問那些無聊的問題。唯一要做到的是吵架後給孩子一個安慰,最好是夫妻吵架時儘量避開孩子。
夫母吵架圖一時口快,忽視了對孩子的傷害。一是夫妻經常吵架,有時會拿孩子撒氣,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不知父母怎麼了?是不是對自己不愛了?二是父母吵架對孩子潛移默化,孩子與小夥伴相處時也會模仿大人爭吵,而且還有影響孩子進入社會後的人際關係。三是影響孩子成家後的夫妻關係。因為小時候父母無意中,教會了孩子與另一半怎麼相處,怎麼吵架。
還是不要問孩子“怎樣做才比較合適”,多問一下自己,怎樣做才能不吵架了。
-
3 # 愛轉角106490406
我很幸運,自己的父母幾乎不吵架,即使有時候媽媽難過哭泣,也是因為和鄰居家的關係。鄰居家兩夫妻經常打架,鄰居老婆又哭又鬧的,然後就是莫名的罵我媽媽生了三個女孩,生不出男孩,個子沒有她高,沒她長得好看,也沒什麼本事,我爸爸居然也不嫌棄,反而對媽媽更好……媽媽難過,爸爸一定和媽媽講,罵得風吹過,當她是瘋子好了,你是和我過日子,生養再多的女兒,都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我都喜歡;然後每次爸爸都會講笑話、唱歌來逗媽媽破涕而笑;後來爸媽也給我們一個小弟弟。
-
4 # 登基103998751
原則上或先不要立即就站在哪一方,儘量知道原因,如果一時難以分清,要兩方都勸,不管用的話,對雙方都要壓一壓,特別是對很強勢的一方。往往是女方弱勢一些,非要選邊站的話,還是站在媽媽的這一邊吧,以免氣病或一時想不開。孩子,不僅是防老時用,老之前,該出手時或該相助時,就得介入吧?!
-
5 # 阿木與小雨
其實夫妻吵架,無論是什麼原因,對孩子的心靈都是一種傷害,更別提還要孩子表態站隊問題。一般來說,大多數的孩子會有一定的情感傾向,偏向平日對他好或者他更認可的一方。少數的大孩子可能會因為具體問題的對錯來表示向著誰。其實,孩子們都是很敏感的。他們關注的可能不是什麼對錯,而是吵架本身這個事情。所以,不少孩子選擇逃避。
在現實中,很多家長也知道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好,但是事情發生的時候又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已經在孩子面前吵架了,也請安慰孩子,而不是再去折騰孩子這個站隊問題。很多家長在問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也通常會帶著期望、威脅等情緒。孩子會害怕,會不知所措,這些不良情緒會影響很深遠。帶孩子是個技術活,其中一點就是提高我們自己的素質,學會成長,讓自己更成熟。不要為難我們的孩子們。
-
6 # 積木育兒
在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和父母的一方結盟,比如會和媽媽站在一起,說爸爸我討厭你,我要保護媽媽。孩子通常會選擇弱的一方,或者選擇和他關係好的一方,對於孩子來講,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他會在家裡去實現他能夠做到的平衡,保證生活環境相對安全和可控。
然而,這不是孩子的問題,或者去讓孩子去做什麼選擇。首先,作為被孩子保護的一方,你的感受是什麼?如果你覺得這樣蠻好的,對你是可以提供支援和幫助的,那麼這個事情往往會愈演愈烈,你覺得和孩子關係很好,得到了孩子的支援,冷落另一半,那麼和另一半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弱,最終會影響到夫妻關係。那如果想改變這個狀態,你可以做的是,當孩子表現出想與你結盟的想法時,當他說媽媽我想保護你,我也討厭爸爸的時候,你要說,媽媽和爸爸的衝突,是媽媽和爸爸之間的事情,與你沒有關係,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就好了。媽媽和爸爸只是在某一件事情上意見不一樣,媽媽只是討厭爸爸的某個部分,媽媽來討厭爸爸就可以,你保持你原來對爸爸的感覺就可以。
你要讓孩子把他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分開,這樣才能幫助他把情緒從理智中分離出來,幫助他把自己從家庭中分離出來。如果讓孩子始終處在三角結盟中,孩子就容易成為一方的附屬品,他情緒的發展,他處理問題的靈活性等就會受到限制。所以,當孩子想要去站在某一方的時候,關鍵在於你對孩子的態度,可以告訴他說,我能理解你想幫我,但這是我和你爸爸的事情,我和你媽媽的事情,我們大人的事情,讓孩子保持清晰的邊限。
所以,被結盟方要意識到這樣是不對的,不是自己有了一個情感寄託,不是享受,然後找到一些語言和方法和另一半共同面對和處理你們的問題,而不是把孩子拉進一個三角關係中。
回覆列表
要做出這樣的選擇,那這是一個多麼可憐的孩子,從小就要在最愛的爸爸媽媽中做出選擇,而無論怎麼樣的選擇,都是傷害到三個人!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剛開始吵架,仗著他們的寵愛,我總是“出言不遜”的“責備”他們,埋怨他們為什麼要吵,然後,他們就不再爭吵。
等我再長大一點,他們的矛盾也跟著升級了,每次吵的兇的時候,我也被迫做出這樣的選擇,跟誰,我也不知道,爸爸給我做飯,講故事,媽媽給我穿衣,陪我玩,我哪個都不要失去。可是我必須選一個,那就是媽媽吧,她哭起來太可憐了。
等再大一點,我也懂事了,爸爸媽媽還在吵架,我選擇躲起來,我誰也不選。有什麼辦法,我只想選一個好好的家,這個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