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等微生物的一個來源是漫長進化。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就是產生於生物本身?眾所周知,遺傳物質複製或者進行生產活動時少不了發生失誤,於是有可能產生遺傳物質碎片,當這些碎片具備自主活動的條件時,就產生了新的生物。病毒,細菌,甚至單細胞動植物,一切皆有可能。尤其是RNA,極其不穩定,所以RNA病毒特別多。
另外,這就涉及到了物種大爆發。可以假設,某種高等生物純在了很長很長時間,比如說十萬百萬甚至上億年,於是遺傳物質在漫長歲月裡不斷積累,分子量特別大,然而某一個時間段突發災難,直至這個物種滅絕,在這個過程中,這種生物以及其體內生態的遺傳物質發生莫名混亂,然後在之後漫長歲月產生適應當前環境的新的物種。於是,物種大爆發。
今天2020.05.21。 有個瘋狂想法,將大分子遺傳物質人為打碎,然後提供模擬環境,或者分多組提供特殊環境,等待足夠長時間,一天?一個月?一年?我也不知道。看能否自主產生新的物種。也不一定是新的物種,有可能是已經存在的物種,為了辯證,粉碎遺傳物質前儘量在保證遺傳物質活性的前提下滅殺環境中的其他物種。
回覆列表
-
1 # 降世肥兔
-
2 # 轉錄子MC
有可能,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內共生學說認為,葉綠體和線粒體源於一個細菌寄生在另一個細菌內,其中寄生細菌的遺傳物質不斷轉移到宿主生物中,本來兩者相安無事,如果在此期間,發生某種巧合的生化活動,導致寄生細菌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改變,進而引發癌變,無限增殖,直至宿主細胞裂解死亡。那麼它的行為,是不是很像病毒呢?而且,有些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會整合自己的基因到宿主基因組中;那這是不是很像前面所說的,寄生細菌遺傳物質的轉移!
另外,細菌基因組比較大,且癌變後複製得很快,所以複製過程中可能有大量基因丟失,如果丟失的是必需基因,那麼它就會死亡,長此以往,不斷篩選而留下來的這種“癌細胞”只保留下來一些關鍵的基因,以維持遊離環境中的假死狀態和寄生生活,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病毒的基因組這麼小。
病毒在遊離狀態中,尋找下一個宿主,就會再次寄生進去,利用宿主的生物系統,合成自己的生命物質。如此迴圈往復…
2016年1月,在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市,短短兩天內至少有20名烏克蘭士兵死於流感樣病毒,另有200多人住院。後來,疫情開始擴散,截至2016年3月,烏克蘭全境報告了364人死亡,其中81.3%都感染了甲型流感(H1N1)pdm09病毒,2009年,該病毒曾造成全球大流行。
美國軍方在烏克蘭運營的十幾個實驗室中,有一所正是位於哈爾科夫市。據信,正是這所實驗室洩漏了致命的流感病毒!
美國需要給國際社會一個解釋
俄羅斯軍方報告顯示,雖然美軍聲稱在海外設立生物實驗室的目的是“進行生物監測”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等,但其真正目的是研發生物武器相關技術,這違反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相關條款。
2019年11月20日,獨聯體國家安全會議秘書會議在莫斯科舉行。負責防疫工作的俄聯邦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公益監督局局長安娜·波波娃在會上展示了兩幅地圖。其中一幅標出了美國在全世界所建的200多個生物實驗室的分佈情況,另一幅地圖則展示了近年來一些國家成為危險疾病和病毒蔓延始發地的情況。這兩幅圖驚人的相似。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各地不斷增長的生物威脅與美國所謂的觀測實驗室有關。
2020年4月17日,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扎哈羅娃在新聞釋出會上披露,美國不斷加強其在境外的生化影響。美國國防部以打擊生化恐怖主義為藉口,在俄周邊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建立生物實驗室!
一切罪魁渦首都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