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虹攝庫爾斯克
-
2 # 偉煒叨叨叨
潛艇分為單殼和多殼結構,北約潛艇多喜歡帶潛水艙的單殼船體,所以表面光滑,中國和蘇聯喜歡用多殼船體,用夾層來當潛水艙,所以潛艇外殼就需要有進排水口。這些進排水口就有可能形成較大的聲吶反射。
但是並不是說俄羅斯就不建造單殼艇,如果是用單殼艇的照片來判斷多殼艇的外表不光滑隱身效能就不好的話就偏差大了。
-
3 # 魑魅涅磐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軍事力量,在設計潛艇的時候採用的雙殼體設計,在靜音設計上將消聲瓦貼在了內外殼體之間,普通的潛艇外殼只是涮了油漆,重要的核潛艇不光保持了消聲瓦的保留,還在外殼整體澆築了一厚層橡膠膜,所以我們看到的俄羅斯的潛艇表面比較光滑,這樣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減少航行阻力的,歐美潛艇都是採用了單殼體設計,所以只能在艇體表面鋪設消聲瓦了,所以看起來一塊一塊的。
不過俄羅斯的潛艇由於自身工業實力不如歐美,所以在設計潛艇的時候都是透過一些比較異類的方式來降低潛艇噪音的,所以才造就了“大洋黑洞”的傳說。
潛艇作為現代海軍的一種主要水下戰鬥艦艇,其隱身能力是一大特色,也其戰鬥力得以有效發揮的前提條件。由於聲波在水中的易傳播性,所以潛艇的隱身能力主要就是指其的聲學隱身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水聲探測技術向低頻、寬頻和精密成像發展,因此也對潛艇的聲學隱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消聲瓦能夠顯著提高潛艇的聲學隱身能力,增強在敵方現代化搜潛探潛作業下的生存率,所以得到了各主要海軍強國的普遍採用,已經成為現代化潛艇的基本聲學隱身手段之一。
從字面上理解,消聲瓦主要是透過敷設或者貼上在潛艇殼體外表面上的瓦片狀材料,吸收或者消除來自潛艇內部和外部的聲學傳播和反射,從而達到降低自輻射噪聲和降低被探測機率的目的,是一種物理隱身手段。其原理是假設有兩種聲傳播介質(比如海水和鋼板),當聲音傳播到兩種介質的交介面時,聲音的一部分將以反射波的形式反射回來,但是如果這兩種介質的聲傳播速度和密度積相等,則不會發生聲反射。所以,如果能用某種與海水的聲傳播速度和密度近似的防聲反射物質遮蔽鋼板物體,那麼在海水和鋼板物體之間的聲反射將大大將少。而橡膠類的高分子材料無疑是這種防聲反射物質最好的基材,由於其聲阻抗與海水非常接近,而且彈性模量和密度也與海水近似,並且橡膠類材料便於加工,因此成為設計和製造消聲瓦的首選材料。目前,消聲瓦的技術路線有橡膠吸聲和複合材料聲衰減這兩個方向,以橡膠吸聲為主流。
前蘇聯海軍的消聲瓦應用充分考慮到執行不同任務的潛艇需求,例如:在前蘇聯海軍看來,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任務就有所區別,前者更多的考慮到潛艇的水下快速性和靈活性,而後者更多的是追求安靜性,因此所採用的消聲瓦和敷設方式都有所不同。以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為例,其舯部和艉部敷設了50-150毫米厚度的消聲瓦,而艏部殼體採用的是一種特殊橡膠蒙皮,這種橡膠蒙皮由上下兩層橡膠結構和中間特殊材料夾層組成,在潛艇進行水下航行時能夠起到抑制某種邊界層的作用,有效的降低航行阻力,提高水下航速,西方海軍形象的稱其為“海豚皮”;而颱風級這樣的重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全部覆蓋上了100-200毫米的加厚型消聲瓦(特種陶瓷+橡膠),未發現採用特殊艏部橡膠蒙皮,極大的降低了自輻射噪聲水平。而且由於前蘇聯海軍潛艇大多采用的是雙殼體結構,前蘇聯海軍工程人員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潛艇的內外殼都敷設了消聲瓦,內殼體消聲瓦有針對性的敷設在容易產生較大噪聲的艙段外壁,更好的消除了自輻射噪聲在水中的傳播。根據西方海軍的估算和情報,前蘇聯海軍潛艇在普遍採用消聲瓦之後,平均的自輻射噪聲水平下降了25-40dB,水下6節航速時的被發現機率降低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