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去電影院不買點兒爆米花就覺得缺了點什麼?你看電影的時候會習慣吃爆米花嗎?為什麼爆米花和可樂成了電影院的標配呢?
9
回覆列表
  • 1 # 滕州吃喝玩樂

    看電影吃爆米花是一種純正的美式習俗,所以這裡回答的實際上是為什麼美華人看電影要吃爆米花。這種習俗和看電影行為的結合,有一定歷史原因。

    吃爆米花一直是美華人休閒娛樂時的主要零食,至少從20世紀初開始,看體育比賽、雜耍節目、去遊樂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吃爆米花。但在最開始,它並沒有和看電影緊密聯絡在一起。1905年鎳幣劇院興起,使得看電影成為一種空前流行的娛樂活動,同時使各種真人綜藝雜耍邊緣化。在這個時候,賣爆米花還只是鎳幣劇院周邊的一些攤販自發行為。

    1910年代中期開始,豪華電影宮(movie palace)取代鎳幣劇院,成為電影消費的主流場所。當時電影從業人員的心理是儘可能提升電影的地位,使之高尚化、上流化,從而和底層民眾的娛樂形式區別開來。最高檔電影宮的目標是要媲美歐洲的歌劇院,誰會在看歌劇的時候吃爆米花這種平民食品呢?所以電影宮的老闆都反對爆米花及各種零食。此外至少還有兩點原因:一、零食利潤不足觀;二、會汙染影廳環境,清潔困難,鎳幣劇院中的滿地垃圾讓人心有餘悸。

    即便是這樣,大多數電影觀眾並不覺得看電影吃零食是很丟人的事情,絕大多數電影院門口都有賣零食的攤販,很多觀眾會買好帶進去。

    爆米花及零食正式引入電影院是30年代後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經營困難,開源增收的壓力很大。所以一些非從屬於五大片廠(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福斯、雷電華)的獨立影院開始賣些簡單的糖果。它們嚐到了甜頭,於是這種做法迅速推廣開來。30年代幾乎每家電影院都有了自己的小賣部。

    糖果之後是爆米花。30年代後期,爆米花售賣裝置成為電影院的標配。當然為什麼是爆米花,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理解,爆米花製作簡單,它的香味對等待的顧客是很大的誘惑,而且價格便宜,它是大蕭條時期美華人消費量沒有下降的少數食品之一。另外,爆米花製作技術改進,不再像以前那樣會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臭味。

    爆米花攻佔電影院,其實我們也可以說這是電影上流化路線的一次失敗。

    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之後,它的年產量暴增20倍。它的熱銷甚至帶動了玉米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

    二戰期間,食糖管制,爆米花更加成為看電影時唯一的零食選擇。40年代中期,美國爆米花產業和好萊塢電影一起達到史無前例的最高峰。

    不過,外界對爆米花進入電影院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40年代的報紙上,常常出現批評看電影吃零食等不良習慣的文章,還有人出臺「觀影禮節」之類的指南,勸說觀眾放棄吃爆米花。

    順便一提,二戰結束後,食糖管制解除,可樂等軟飲料才開始進入電影院。

    爆米花等零食銷售對電影觀看習慣也有不少影響。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的幾年,即使不太長的電影也有中場休息,原因不過是給電影院提供二次販賣零食的機會。

  • 2 # 糞坑怒蛆

    如果喜歡,你也可以吃巧克力雪糕曲奇餅乾果凍草莓軟糖,實在不行也可以吃麻辣燙火鍋,隨便吃,反正不關我的事。。。

  • 3 # 健小寶愛喝健力寶

    我更喜歡爆米花和健力寶的標配,電影院門口賣的可樂都是兌了水的,我看電影之前會自帶一罐健力寶,左手健力寶,右手爆米花,美滋滋~ 而且我吃火鍋也蠻愛喝健力寶的,可以中和掉火鍋的油膩口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新加坡的地鐵故障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