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雞史
-
2 # 千秋春
由於烤腸都是現場加工,所以人們買後直接食用,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看到烤腸本身的包裝、產地、生產日期等資訊,雖然烤腸的品牌各式各樣,但外包裝都大同小異,正面一般標有“熱狗烤腸”或“臺灣烤腸”,而背面標有豬肉、雞肉、水、澱粉、香辛料、增稠劑、亞硝酸鈉、誘惑紅等十幾種甚至二十幾種配料。
【為降低成本有些烤腸裡沒有肉】
【烤腸賣相和口感全靠新增劑】
別看烤腸烤出來味道差不多,但是配料卻不一樣,正規的廠家做烤腸時用的新增劑一般都符合國家規定。但是像一些小作坊為了降低成本,口感和賣相上還不能有太大差距,這就只能靠各種新增劑。此外,一些小攤販為了節省油,用來煎烤香腸的油是反覆使用的,反覆使用的油過氧化值和酸價高,對人體健康也有害。
逛街溜達,大家肯定對遍佈報亭、小賣店和學校門口的臺灣烤香腸不陌生吧,一根腸,兩塊錢,有時候會買一根當做零食。
誰小時候還沒有個“烤腸吃到撐”的夢想?
其實純澱粉製作的非肉類烤腸也還好,畢竟沒什麼有害物質。然而大部分烤腸為了增加口感或多或少都會新增一些肉類,但是大家在享受烤腸美味的同時,有沒有考慮過這2塊錢的烤腸裡有沒有肉,都是什麼肉嗎?
現在市場上很多小攤販銷售的烤腸實際上含肉量很少,基本靠澱粉和香辛料調製口感和味道,有的甚至一點肉都沒有,混搭配料火腿腸是可以在市場上銷售的。雖然烤腸的品牌各式各樣,但外包裝都大同小異,正面一般標有“熱狗烤腸”或“臺灣烤腸”,而背面標有豬肉、雞肉、水、澱粉、香辛料、增稠劑、亞硝酸鈉等十幾種甚至二十幾種配料。
為降低成本,很多廠家不再往烤腸裡放肉,而是放入澱粉等配料加以調味。所謂的烤腸,說是豬肉的,其實裡面根本沒有多少好豬肉,有的甚至還用一些邊角料和爛肉做,市面上的烤腸大部分都是用雞胸肉、鴨肉、雞骨架做的。
有消費者可能會問了,這些肉跟家禽、家畜的肉味道肯定不一樣,能區分出來,我告訴你,只要裡面加上豬肉香精,再敏感的感官都分辨不出來。
吃過米線和辣條吧,吃一碗米線香味能從一樓飄到三樓,一下午都散不完,打個嗝試試,還有那個辣條你能吃出豆製品的味道嗎?全是香精,所以辣條也儘量少吃,不是什麼好東西。
還有各種口味的火腿腸,比方說玉米味的,吃的時候難道沒有感覺它香的出奇嗎,也是玉米香精調出來的,還有蒜香口味的,那是加的大蒜香精!
在香腸的加工中,亞硝酸鹽不得不新增,一方面會使肉製品顯得鮮嫩,另一方面作為防腐劑,防止肉毒梭菌產肉毒素,延長肉製品的保質期。
有的人可能會問了,為什麼不使用其他更健康的防腐劑來預防肉毒梭菌呢,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亞硝酸鹽是最有效的辦法。按照國家標準新增亞硝酸鹽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卻防不住小作坊過量使用。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吃烤腸對身體不好,原因有三:
1、考場內用的肉一般都不是新鮮肉,營養價值基本上就沒有,甚至會對胃造成傷害。
2、為了保持玉米火腿不變質,商家一般都會在裡面加入一些防腐蝕的藥物,這些藥物吃多了對身體有害。
3、玉米火腿在烤制的時候會出來許多油,相信大家都知道油膩的東西吃多了容易得脂肪肝。
因此烤腸建議大家不要吃,同時烤腸裡面的肉的含量也是非常少的,大家想象,烤腸的價格一般是2元一根,而豬肉的價格現在最便宜的也是15元一斤,如果放多了,廠家就會虧本,因此就算加了肉的肉的質量和肉的分量都非常少,甚至有些商家使用的直接就是肉粉,我們吃的時候根本就看不到裡面有沒有肉,只有一個肉的味道而沒有肉的營養價值。
總而言之,烤腸裡的肉大多是沒營養的新增劑或其他物質,希望大家不要為了一時口福而不顧及健康,烤腸還是少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