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是所有東西都搶,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家裡什麼也不缺,真的讓我頭疼了!兩歲半了都,女寶。我想把這壞習慣給改了,可我真的沒辦法了,跟公婆一起住的。誰能教教我啊。
15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7098245512

    總是搶東西,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所有權”意識的培養疏忽了。爸爸媽媽會發現,學齡前的孩子對玩具、食物的佔有慾非常強。在這個階段,父母應當幫助孩子建立“所有權”的觀念,讓他逐步明白,他是哪些東西的主人,他的東西他有權如何處置,他的東西別人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他也不能隨便拿。這對孩子道德觀念的形成非常重要。

    1、父母在使用孩子的東西前,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切不要以為孩子的就是你的。   

    2、孩子在自我意識建立的過程中,不要強迫他去與別人分享,可以把分享的道理講給他聽,但是要讓他對自己的東西有決定權。   

    3、在孩子的所有權受到威脅時,父母要幫助孩子保護自己的權益。   

    4、鼓勵孩子學會維護自己所有權的同時處理好與同伴的關係。   

    5、引導的作用往往要比責怪或命令更有效。

    透過言傳身教,教給孩子:   

    1、超市、商店裡的東西,只有付過錢以後才能成為自己的;親戚、朋友、鄰居家裡的東西是屬於別人的,不能隨便動,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能私自拿回家,想玩要經過別人的同意。   

    2、當孩子遇到自己沒有而又很想要的東西時,可以向朋友借,但必須經過朋友的允許,借來的東西要懂得愛惜,使用後如期如數歸還,並向朋友道謝。   

    3、在朋友樂意的情況下,孩子也可以用自己的東西去進行交換。   

    4、發現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要嚴肅地告訴他這是不好的行為,讓孩子親自將東西還給主人,並向主人道歉。

  • 2 # 快樂慧媽育兒

    我家寶貝也是如此的,其實我也挺頭疼的,但是我會控制自己不要很強制地要求他怎麼做。兩歲至三歲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而且不容易去改變他們的想法。比如在遊樂園他看到喜歡玩的玩具非得去拿過來玩,但是有別的小朋友在玩兒,那麼我的做法就是會跟他解釋說東西是有人在玩兒,等小朋友不玩了我們才能玩兒。剛開始溝通孩子是會哭鬧不止的,但是經常這樣跟他說,慢慢地我家寶貝就也明白了。這需要一個過程,急不得。我家寶貝現在也是會哭鬧,但是該說的該做的還是要跟他說清楚,實在哭鬧得不行了,就暫時帶他離開現場。

    孩子搶別人的東西肯定是要明確告訴孩子不可以的,阻止孩子搶東西,跟他解釋為什麼。平時的話可以讓孩子理解什麼東西是他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告訴孩子隨意動別人的是不禮貌的,要怎樣做才行。我們經常重複地說孩子是能慢慢理解的。我家寶貝現在會比剛開始的時候好些了,但還會有這樣的現象。所以我會去反思我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要怎麼做更好。然後在平時就會不斷地跟孩子輸出這方面的內容,而且自己以身作則。比如拿孩子的東西跟他說借用,用完了還給他等等。我相信會慢慢改變的,而且孩子也在慢慢成長著。相信你也可以。

  • 3 # 陳忻兒童心理

    2歲半的寶寶搶東西,很正常,因為他們語言能力又不是特別好,而且他們常常會認為,我看到的東西是我的,我想玩的東西是我的,一邊這麼想的時候,一邊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搶。

    這個時候,平常可以多說一說,你的,我的。這個東西是你的,如果我想要你的東西,我要問你,需要你的同意。這個東西是我的,如果你想要我的東西,需要問我,徵求我的同意。在家裡要尊重孩子的物有權,有些東西是她的,就要問她才能動。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媽媽嘴巴說,別人的東西你不能隨便拿,但是,孩子的東西你隨便拿,孩子拿回家的花花草草啊,石頭啊,你覺得是垃圾,一轉眼給人家扔掉。這樣,你說的那些話就沒什麼說服力了。

    打和罵沒有用,打罵除了展現給她看暴力的行為,並沒有教會她正確的方式。而且暴力的影響會讓孩子更加焦慮和壓抑,在煩躁心情的影響下,她可能會選擇還是動手來搶比較快,而不想借助用語言去表達。

    所以當孩子動手搶東西的時候,媽媽把她攔住,問她,如果你想要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做?要用嘴巴說,不應該動手。也可以請她換位思考,如果別人一聲不吭拿你手裡的玩具,你能樂意嗎?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2歲半的孩子,可以開始慢慢地跟她演示,在這種情境下,應該怎麼做,也可以經常提醒,多提醒,讓孩子多用語言,慢慢地,她就習慣用語言來表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一對不打算生兒子的城裡人變成普通農民後,他們會改變主意要生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