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
2 # 南方鵬
首先說明此問題有誤,諸葛亮並沒有殺李嚴,只是因糧草後勤出問題將他免官,但起用其子李豐繼任後勤職位,李嚴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後,認為再也無人能使用他了,憂憤而死。所以題主的意思可能指李嚴免官一事吧。
夷陵敗後,李嚴與諸葛亮同受劉備託孤,輔助劉禪,“章武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諸葛亮認為他能擋陸遜。
陳震出使東吳前,曾私下對諸葛亮說“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暗示李嚴心術不正,可能會製造事端。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又稱讚李嚴公務處理得如流水行雲,解決難題無所凝滯,“部分如流,趨舍罔制,正方性也”。
建興九年,李嚴被廢為民,流放於梓潼郡。三年後,諸葛亮亡故,嚴“常冀亮當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激憤而死。
-
3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非常值得後人學習,他的忠誠之心,讓眾人所感動。而他料事如神,更是令後人所折服。後人更傳說他有預言之本領,並且預言到了武則天與李淵。更有甚者,他在石碑上刻下9個字,三百年後竟然字字靈驗。
話說公元223年,遭受夷陵戰敗的劉備急火攻心下病死於白帝城,劉備臨死前任命諸葛亮和李嚴為託孤大臣,讓他們一起輔佐後主劉禪。
劉禪繼位,按劉備意思,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公然稱之為相父,把政事上的大小事務都交於諸葛亮處理
。
諸葛亮知恩圖報,決定平定南平的叛亂。在諸葛亮的指揮下,蜀軍勢如破竹,一發而勝,將南中蠻族擊敗,眾人紛紛投降。為了籠絡人心,諸葛亮又用攻心手段,以寬仁寬厚對待南中人。對於南中的孟獲,諸葛亮用了七擒七縱,最終將孟獲收入麾下,更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從此再也不背叛蜀國。
諸葛亮乘著勝利繼續南下,蜀軍直接進入到今天緬甸境內。諸葛亮見敵軍已破,便在此處立碑記功,上書9個大字:“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當時眾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殊不知,這是諸葛亮對後世的預言。
直到了隋朝時期,這9個字含義才被破解。原來,隋文帝時期,南中地區發生非常大的叛亂,羌族首領帶領數萬兵力,割據雲南地區,進而想抵抗隋朝的統治。此時,隋文帝便派大將史萬歲,擔任行軍總管,又率領數萬精兵鎮壓叛軍。當時,史萬歲率屬下經蜻蛉川與弄棟等地,直進南寧州地區,後來追擊敵人而到了緬甸境內。
在回軍途中,史萬歲發現一塊石碑,上面用漢朝文字,上面寫著9個字: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
史萬歲一看驚呆了,其實諸葛亮石碑上的“萬歲”,指的就是史萬歲。那麼諸葛亮所立的這塊碑,並不是記載他的功績,而是預測,將來有一個名叫萬歲的將軍可以超過我,其將向南方進軍。他的預言,在歷經300年後,竟然字字應驗了。
當然,這個故事有點玄乎。而諸葛亮還留給劉禪6字緘言,如果劉禪照做了,可保蜀漢江山延綿下去。可惜的是,劉禪卻將這6個字給記反了。
話說當年諸葛亮穩定了後方後開始真正亮劍——北征中原,以達到興復漢室的目的。
然而,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影響,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都沒有成功,最終諸葛亮病倒在北伐第一線——五丈原。
諸葛亮在臨死前,給劉禪寫了封遺書,給了後主劉禪6字勸誡::親賢臣,遠小人。
劉禪掌權之後,卻偏聽偏心宦官所言,而遠離諸葛亮所舉薦的蔣琬和費禕等人,最後蜀漢江山被魏國所滅。
劉禪因為不聽諸葛亮臨終所言,最後成為了亡國之君。諸葛亮終其一生都在為劉備、劉禪父子辛苦謀劃,但是最終卻因為劉禪昏庸無能,導致蜀漢江山滅亡,諸葛亮一生的心血付之東流,誠為可惜也。
-
4 # 不正經的大俠
街亭!諸葛亮其他的問題都不能黑!只有街亭!這是諸葛亮唯一的黑點,永遠洗不白!我是亮粉,但談到街亭,根本不想談,這確實就是黑點,諸葛亮無法逃避與推卸!其餘諸葛亮當之無愧第一人!
-
5 # 跨過鴨綠江2063
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演義》的主人翁。
先是水境先生對劉備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然後徐庶輔佐劉備,母親被曹操所捉離開劉備,並且走馬薦諸葛;劉備三顧茅廬,才得臥龍,前兩顧雖未尋著,但透過農夫,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孔明岳丈黃承彥口中描述孔明,讓人愈發想見到孔明,第三次顧時,孔明卻在睡覺,等到孔明沐浴更衣時,劉備眼中,諸葛亮就是神仙中人!在草廬中,誕生了名流千古的《隆中對》,用演義的話說,先生雖未出山,卻已知天下必三分!
劉備得孔明之後,如魚得水,博望坡破夏侯惇,張飛在長板橋,曹操不敢上前,是怕中了孔明之計,而不是張飛之計。諸葛亮遊說東吳時,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和孫權,終於促成赤壁之戰。劉備在諸葛亮輔佐下,勢力不斷擴大。然而,關羽失荊州,劉備報仇,去打東吳,陸遜火燒連營,陸遜戰前說,此計雖瞞不過孔明,但所幸此人不在,陸遜追劉備時,還被困在諸葛亮佈下的亂石陣。劉備臨終託孤,事情交待諸葛亮。
諸葛亮伐魏,本可消滅司馬懿,無奈上方谷之火遭遇大雨,諸葛亮臨終前,指出要防住陰平,為後來鄧艾偷陰平張本。諸葛亮死後,鄧艾對姜維兵敗時感嘆,孔明的兵法,姜維學到了。鍾會入川時,諸葛亮定軍山顯聖;鄧艾戰綿竹時,諸葛亮木像嚇退魏軍;劉禪投降時,司馬昭說此人諸葛亮輔佐不起,何況姜維。孔明雖死,演義裡卻是孔明無處不在!
回覆列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發前他給後主劉禪上了奏疏——《出師表》,文中的先帝,說的是劉備。
劉備素懷大志,說,備若有基業,天下庸碌之輩,都不會放在眼裡。208年的赤壁之戰後,劉備佔得了1/3的荊州(還是借來的),終於有了立足之地,開始了經略四方,這時,劉備已經有48歲了。
赤壁之戰時,有一個官員,荊州跑到四川的人,是誰呢?是李嚴。當時,他是湖北秭歸縣的縣令。曹操下荊州,他沒有投曹而奔蜀,說明了李嚴其人是擁劉派。
他投靠了劉璋,做了成都縣令,得了個幹吏的名聲,說明此人能夠做實事。
211年,曹操擊敗了馬超後,臨時有事,留下幾個人鎮守就回去了。雖然中間還隔著漢中的張魯,劉璋已經嚇得不行了。他翻開英雄譜,發現有一個本家的英雄,就在家門口。
211年,劉備入蜀,與劉璋相處還不錯。劉璋讓劉備幫他打張魯,要佔了漢中,並且報仇。劉備帶兵到了葭萌關,在那裡廣樹恩德。
212年,張松叛變的事情敗漏,連帶著二劉反目,劉璋派李嚴去綿竹帶兵抵抗劉備。李嚴覺得劉璋不堪成事,就投降了劉備,成為劉備旗下的一員裨將。
李嚴是以軍職,投靠劉備帳下的,這在亂糟糟的三國,懂帶兵打仗,絕對是一個加分項。
劉備攻下成都,任命李嚴為犍為太守,就是現在的樂山,拜興業將軍,是個雜號將軍,還不是主將,畢竟關張趙馬黃都在呢,這等於是也認可了李嚴軍政全才的能力。李嚴又與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了法律,穩固了劉備集團在四川的統治。
劉備在217年發動了漢中之戰,與曹操爭霸,最後戰勝了曹操。這場戰爭持續了2年,李嚴在後方鎮守。218年,漢中戰事緊張時,四川的資中有幾個盜賊,聚眾數萬,攻打府縣。國內空虛之際,李嚴帶著本郡兵馬5000人,連續擊敗叛賊,穩定了國內局勢,給劉備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22年,劉備兵敗夷陵,退回到白帝城,先找來李嚴,讓他做尚書令。後來諸葛亮也從成都趕過來了,劉備就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劉備的用意,是這兩位都是人才,李嚴代表的是益州本土派,諸葛亮代表荊州派,兩派互相制衡,才能實現君主不被權臣架空。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立刻回成都成為中樞要員,職位是丞相。
李嚴則被留在永安,防守東吳,職位是中都護。
一個是政壇核心,一個被外放做了地方官,這已經與劉備的安排差異很大了。
這說明劉備屍骨未寒,蜀中就開始了政治鬥爭。而這次政治鬥爭,明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取得了優勢。
李嚴雖然被貶為地方官,但是作為益州本土派的代表人物,他沒有屈服。他努力經營江州,就是現在的重慶,成了當地的一把手。
諸葛亮在226年試圖調動他去漢中鎮守,李嚴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根據地,沒去,還跟諸葛亮說,應該把5個郡合併,成立一個巴州。巴州的刺史,最合適的人選,依然是李嚴他自己了。
一旦這麼做,就等於形成割據勢力。他還勸諸葛亮,要他跟後主要一個王位,諸葛亮義正嚴辭地駁斥了他。
以此時他們的政治立場來看,李嚴的勸進,極有可能是以退為進,讓諸葛亮成為鬥爭的焦點。諸葛亮識破了李嚴的計謀,不為所動。
230年,北方戰事又起,諸葛亮調李嚴帶兵北上。李嚴心酸呢,同是託孤大臣,如今只能聽任諸哥調遣。他又不想去,還故意說司馬懿設定了職位,就等他投降,自抬身價。
諸葛亮知道他不想失去根基,就讓他的兒子李豐來管江州防務,還給李嚴封官,連哄帶騙,李嚴才北上漢中。
隔年,諸葛亮四次北伐,李嚴負責後勤糧草運輸。按照正史記載,李嚴在這次作戰中,首鼠兩端,左右逢源,犯了機會主義的錯誤,企圖栽贓嫁禍。最後事情敗漏,被貶為庶民。
諸葛亮彈劾李嚴,說他見利忘義,沒什麼才能,先帝給他的太多,他做的貢獻太少。天天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對北伐的大事從來不上心。現在又說謊欺騙大家。罪過啊!
李嚴被貶官後,等了3年。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訊息傳來,他認為蜀中再也無人能用他了,最後得病,同年抑鬱而死。
李嚴之後,蜀中的益州派與荊州派的裂隙再也無法彌補。作為一個外來政權,蜀漢一直沒有穩固的根基。諸葛亮時代,用北伐的大義暫時籠絡人心。諸葛亮之後,雖有姜維北伐,但益州本土派對荊州外地派的掣肘越來越大,直到劉禪在成都城池完好的情形下,屈膝投降魏國的鄧艾,原因無他,沒人願意為他們作戰了。
劉備的臨終遺願,讓蜀中形成一個整體,從始至終就沒實現過。
究竟是諸葛亮不夠大度,還是李嚴心眼太小?政治鬥爭講究殺人誅心,李嚴的名聲很壞,不見得就不是勝利者的有意為之。
但即使作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李嚴對諸葛亮也是引以為知己一樣的存在。
當他得知諸葛亮病死,也意識到他的時代結束了。荊州派控制了朝堂,有生之年再也不能為國盡忠了。
所謂抑鬱,不正是在於此嗎?
假若李嚴與諸葛亮能夠將相和,諸葛亮是否能夠避免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呢?
基於此,諸葛亮最大的敗筆,是沒有很好的彌合蜀中政治勢力,讓蜀漢人才凋零,難以為繼。而李嚴,作為蜀中本土派的代表人物,承受了諸葛亮政治打擊的猛烈炮火,淪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