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孖say

    在劉備劉皇叔駕崩於白帝城之後,諸葛亮實際上掌管了蜀國整個的政治軍事經濟大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蜀國也已經成立了新的政權,漢式得以保全。那麼為何諸葛亮要一直致力於消滅曹魏而六出祁山,最後病死在五丈原呢?筆者竊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白帝託孤的影響。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託孤,並且勸告諸葛亮,可以對劉禪取而代之。俗話說,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這裡我們不分析劉備的話裡有幾分真心幾層假意,單說任何人聽到這樣的話,難免不會感激涕零。同樣,諸葛亮也是一樣。也就有了後來十幾年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麼劉先主一生的宏願是什麼?就是匡扶漢式江山。所以說在劉備死後,從精神層面上看,對於這麼一位為自己著想的先主,實現他的願望也就成了實現諸葛亮自己的願望。

    二、地域方面的因素。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現在魏蜀吳三分天下了,西蜀的實力相對最弱,所以現在反而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當時的經濟重心基本都在北方,常年的戰亂,也就兩京附近的經濟環境好一點。另外,因為曹魏地盤更廣大,人口更多,所以他增長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時間一長的休養生息,西蜀必為曹魏所滅。所以,從經濟上看,與曹魏的戰爭是硬著頭皮不打也得打。

    三、軍事方面的因素。彼時的蜀國,雖然萬人敵的關羽和張飛均已陣亡,不過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尚在。新一代將領上,關興張苞等也已經初露鋒芒。而鼎盛時期八大將的曹魏,死的死病的病,並且隨著曹操的離世、曹丕的稱帝,這些武將原來名義上還是漢臣,而現在變為了魏臣。道義上已經站不住根腳。武將廝殺,除了武藝,更多的還是心氣,自我暗示的氣勢。如果光憑武藝,那呂布早就一統天下了。所以在道義上,西蜀的武將佔據了上風。武力勝之,這也是諸葛亮一直孜孜不倦出兵曹魏的原因之一。

    四、西蜀內部綜合優勢。劉備死後的西蜀,伴隨著他的託孤。西蜀已經從原來他進川時候兩方勢力變成了諸葛亮一家獨大。對於這樣一位有能力肯幹活的能人,沒什麼比這樣的平臺更舒服了。於是諸葛亮展現了他在政治生涯上的強大能力。對外,透過“七擒孟獲”的懷柔政策,實現了對偏遠地區名義上的完全統一。直到蜀國被滅亡之時,南蠻部落仍然感激諸葛亮所做一切,誓死捍衛西蜀政權。對內,任用選拔了一系列的青年幹部,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西蜀歷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使西蜀呈現出了國富民豐的景象。成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說的就是這段時期百姓的生活狀態。這也是諸葛亮的一大功績。

    五、外交轉變。關羽在荊州死於呂蒙之手,張飛因為討伐東吳被人睡夢中摘下首級,劉備被陸遜大敗後病死在白帝城。按理說劉關張的死亡都跟東吳有著直接的原因,西蜀劉備最早就是桃園三結義而來的。那麼西蜀跟東吳有的是不共戴天的仇恨,當然西蜀與東吳的政治聯姻也佔了其中的一部分。劉關張死後,諸葛亮忍下了常人的不能忍,力排眾議,主張與東吳睦鄰友好,守望相助,共同對付曹魏。當孫權稱帝的時候,竟然還派使臣去祝賀孫權。這裡不是說諸葛亮已經不想統一中原了,是時勢所迫,逼得他不得不與東吳委曲求全。最終,他的隱忍也使西蜀成功的曹魏和東吳的腹背受敵的境地中擺脫出來,反而與東吳抗擊魏國,一起有了共同的目標。

    劉備死後的十一年,諸葛亮也病死了。十一年間,諸葛亮恩威並濟平定了南蠻,與東吳建立友好外交。西蜀國富民豐,百姓安居樂業。算沒有辜負劉備的囑託與期望。唯獨與曹魏的對抗中,六出祁山,最終沒有獲得一寸土地的實惠,自己反而病死在五丈原。但是雖然表面看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功績,卻很大程度上延續了西蜀政權的壽命。確實是無愧於他在《出師表》中提到自己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 2 # 李志盱

    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匡扶漢室,從二二八年春至二三四年冬先後出兵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經七年。數次北伐卻戰果寥寥,諸葛亮只能堅持,不止是因為匡扶漢室的願望,還還因為是劉備的期望,這份期望一直伴隨到他最後一次北伐,最後病逝於五丈原軍中,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北伐雖不能北定中原,但保衛了蜀漢政權的穩定。而決非他是一個好戰份子。謝邀。

  • 3 # 77逆風飛行

    沒有什麼好戰不好找一說,戰爭永遠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主張和迫於形勢的策略,在歷史長河中沒有那一場戰爭是無辜的,不論它的目的有多麼的合理,受傷的永遠是老百姓,和平才是眾望所歸。

  • 4 # 老龔166916589

    諸葛亮授劉備託孤之重,遺封丞相,攝政劉禪。但他違背劉備遺願,丟掉朝廷政務,甘當北伐統帥,體現了‘’狗捉耗子‘’,諸葛亮與前三國一反常態,造成後果嚴重。真的幹了吃力不討好的蠢事。

    。多次北伐勞民傷財,無果而歿有軍中,另一方面放棄了朝政,使朝政治理混亂,奸臣當道,削弱了蜀漢統治地位而亡國。這一段三國曆史,諸葛亮在出山時斷定: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到北伐已成定局。而他自出自反,還要想透過北伐扭轉乾坤統一全國,違背了自然規則,天道不容,聰敏一世,糊塗一時,即使如願一統江山誰為國家之主,劉禪行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只能在家庭和事業中二選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