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子小白666888
-
2 # 哈的哈啊
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孝”與現代意義上的“孝”有著不同的內涵。“孝”字意義隨時代而改變,不必拿古代的“二十四孝”來要求現代人,更不必愚忠愚孝。對待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應該是“有揚棄地繼承”。
-
3 # 行遠46
所謂孝在古代同肖,也就是像的意思~就是你孝父母就是要像父母,因為你是他們出的,是要延續他們的生命,繼承他們的意志,完成他們未竟的願望的!其實孝是對你上一輩生命體的尊重,是不忘本,這一點來講,無論對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有現實意義~這是華人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社會的根本結構的穩定器!你想一個連孝都不講的社會,人們之間還敢談任何的信任嗎?一個連最基本的對自己父母長輩都不孝順的人,他不會是個好員工好老公老婆,不會是好的商業合作伙伴,因為他沒有敬畏之心,唯利是圖,可以為利隨時出賣你!拋棄你~所以你說有沒有必要弘揚?
-
4 # 福林說歷史
貼一個我以前的文章作為回答。
現在還向孩子宣揚這種毒害人的“愚孝”,其心可誅!看到這些,我真為小外甥受到的學校教育擔憂~
小學“二十四孝”文化牆
打個比方,向孩子宣傳二十四孝就如同3017年的地球人拿著快手上那些網紅吃病死豬、鞭炮炸褲襠等爆紅影片來“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古人創新精神”一樣,你還別說,影片滿屏的666啊!
靠“生吃病死豬”爆紅的網紅
別不以為這個比喻不恰當,二十四孝就相當於兩千年前的快手網紅,這兩者有很大相同:1.當事人為了名利挖空心思做出驚人之舉來表演炒作。2。平臺或者朝廷為了某種目的大肆宣傳弘揚。3.剩下的吃瓜群眾被愚弄牟利。
如果我們統計一下二十四孝的人物的歷史時代就會發現一個“巧合”——幾乎一半都在漢晉時期。
虞舜(上古)、漢文帝(西漢)、曾參(春秋)、閔損(春秋)、仲由(春秋、)董永(東漢)、郯子(春秋)、江革(東漢)、陸績(三國)、唐夫人(唐朝)、吳猛(晉朝)、王祥(晉朝)、郭巨(晉朝)、楊香(晉朝)、朱壽昌(宋朝)、庾黔婁(南齊)、老萊子(春秋)、蔡順(漢朝)、黃香(東漢)、王裒(西晉)、丁蘭(東漢)、孟宗(三國)、黃庭堅(北宋)
從漢——晉這622年間的孝子就佔了13個,至於晉朝更誇張,155年間就出了5個!
難道是那時候的人道德水平更高更孝順嗎?並不是,原因就是漢晉時期做官的主要通道——“舉孝廉”的察舉制,特別晉代“以孝治天下”的國策。(魏晉時的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延伸發展)想象一下,如果今天高考和公務員國考不考文化知識了,而是直接選拔那些“孝順父母”的學生,會出現什麼情況?肯定會有無數學子變著花樣的當“孝子”,你幫媽媽做家務,我就給爸爸洗腳,你賣身救父,我就埋兒奉母……甚至會有很多商家提供包裝孝子的服務。
這還是讀個大學當個小公務員,在漢晉時期如果成為個出名的“孝子”,那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了。可想而知那時的人為了博個“孝子”之名會有多拼。也正因如此,二十四孝裡漢晉時期的快佔了一半,同時最荒誕、殘忍的“臥冰求鯉”、“埋兒奉母”、“刻木事親”等也發生在這時期。表面都是感天動地的孝子,背後都是舉孝廉的利益驅使。
舉孝廉
這其中“孝順”水平最高的我覺得當屬“埋兒奉母”了。漢朝的郭巨,父親死後留下二千萬家產(現當於現在大幾百萬)。他把家產全分給兩個弟弟,自己什麼都不要,只要一個老母親來奉養。(疑點一:好清奇的做法)
所以日子過得很窮,兩三年後妻子給他生了個兒子,老人家非常疼愛孫子,經常把自己的飯分給孫子吃。郭巨就和妻子商量:“俺們家窮啊,吃得本來就不夠,孩子以後還能生,娘就這一個,不如我們把孩子埋了吧,省些糧食來養娘”。(疑點二:好奇怪的邏輯)
於是夫妻倆就抱著哭泣的孩子去準備埋了,挖坑挖到三尺,挖出一罐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疑點三:好傳奇的神話)這下日子富了,孩子也不用埋了。同時郭巨名動天下,自然而然的被“舉孝廉”,當了大官。
埋兒奉母
這樣一個近似神話,疑點滿滿的孝道故事真實情況如何呢?網上有一種解釋說,郭巨窮得日子過不去了,去參加了盜匪,搶到了一筆鉅款,但是平白無故來個這麼大一筆錢官府怎麼會不管呢?有了,和妻子自導自演了一出埋兒奉母、天賜黃金的好戲。不但順利洗白了這筆鉅款,還得了個大孝子的名聲。
這種說法能夠很好的解釋後兩個疑點,但第一個家產全分給兄弟的疑點卻解釋不了。同時還有一個矛盾的地方:一個打家劫舍的盜匪難道會將家產全部讓給弟弟,自己領個老母親過苦日子?
這個疑點讓一直我糾結了很久,直到我看到《後漢書》裡許武的事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都是古人玩剩下的套路啊!
許武教弟
東漢時期的許武被舉孝廉當了官,但他擔憂兩個弟弟還沒功名。就在分家時獨佔了一份大的,給了兩個弟弟兩份小的。於是家鄉人就說兩個弟弟謙讓,鄙視哥哥貪婪。兩個弟弟因此美名也被推舉當了官。弟弟們都當官後,許武就召開宗族大會,哭著向大家說明實情,同時把當年分的家產連本帶息全送給兩個弟弟。這一下整個郡的人都稱讚哥哥了,許武也因此高升到中央去了。
這頓操作真把我驚的目瞪口呆!分個家產而已,沒花一分錢,兄弟三個都博得高官厚祿,同時青史留名,名利雙收。真乃利用規則、沽名釣譽的“榜樣”啊
所以埋兒奉母的所有疑點都能得到合理解釋了:
許武分家產的“賢形”名揚天下了,社會上自然出現了很多投機取巧之輩效仿。同為東漢時期的郭巨就是其中一個,他為了吸引眼球做的更狠,直接一文錢不要,還獨自贍養母親。但可能是跟風的人太多,也可能是郭巨家族只是中等富人,沒有太大的能量宣傳炒作(許武這樣做時已經當官了),他的“努力”並沒有如願博得功名。
但郭巨可不是個輕易服輸的人(主要是當人上人的誘惑太大了),為了功名,他決定演戲演全套,來點更勁爆的。硬是堅持過了幾年苦日子,等孩子出生了,和妻子商量來一出“埋兒奉母”。
至於“天賜”的黃金本來就是父親留下的家產,和兩個弟弟商量借來當道具。萬一失敗,再還回去就是了,如果成功的話,郭巨因此高官厚祿,少不了提攜兩個弟弟。
一切按計劃進行中,郭巨夫妻抱著一個大聲哭泣的小孩準備挖坑活埋的過程中成功引起了村民和路人的圍觀,圍觀的人中有稱讚郭巨孝行的,也有勸他把孩子送人的。郭巨夫妻除了不時抽泣幾下外並沒有回答,一直在埋頭挖坑。
突然,一個陶罐被挖了出來,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開啟一看,裡面全是黃金!圍觀的人群沸騰了,郭巨埋兒奉母感動上天的事蹟很快傳遍了全郡、全國。
很自然的,郭巨不久就被舉孝廉當了大官,他兩個弟弟雖然因為分家的事背了惡名,但因為郭巨發達了,他們也得到提攜,整個郭氏家族也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朝廷樹立了一個“孝子”的榜樣,地方官治下出了“孝子”,乃一大政績,也升了官。一切皆大歡喜~
至於同樣發生在漢晉時期的“刻木事親”、“湧泉躍鯉”、“臥冰求鯉”、“哭竹生筍”這些不合常理、荒誕得類似神話的孝道故事,稍微想想就能分析出它們的套路。因為篇幅原因,這裡就不多說了。
臥冰求鯉
等到了隋唐科舉取士,透過“扮演孝子”做官這條路走不通了,發生在這時期的二十四孝故事便開始合情合理、更有人情味一些了。比如: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雖說隋唐之後“扮演孝子”做不了官了,但在“德治”的封建社會,忠、孝一直是最高行為規範,君父同等、忠孝一體。孝行一直是受到朝廷旌表,不止是一塊匾額、牌坊這種虛名,還有免除徭役、減免錢稅等實實在在的利益。這就使得扮演孝子的人層出不窮。
“旌表節孝”的牌坊
當然他們很多人都得逞了,不過也有栽跟頭的,比如明初有個江伯兒的人,因為母親久病不愈,將3歲的兒子殺了祭泰山。地方官員將此“孝行”上奏朝廷請求旌表,但朱元璋勃然大怒,認為他滅絕人倫。杖打一百,發配海南。當時的禮部尚書還專門寫了批判文章“愚昧之徒,一時激發,及務為詭異之行,以驚世駭俗、希為旌表,規避徭役。割股不已,致於割肝,割肝不已,至於殺子。違道傷生,莫此為甚。”將這類人的醜行赤裸裸地揭露了出來!
學校向孩子宣揚“二十四孝”
兩千年來,這些欺世盜名的“孝行”騙了無涯過客。今天,這些封建社會殘留的垃圾又在“弘揚傳統文化,傳遞中華孝道”的外衣包裝下繼續毒害我們的孩子。小學牆上的“二十四孝圖”還是那麼鮮豔醒目,百年前魯迅“救救孩子”的吶喊卻已漸不可聞~
回覆列表
不能說完全沒必要!雖然我不知道具體的二十四孝有哪些,但肯定裡面有比較積極向上的孝,值得可取的孝,可以根據當下的具體情況去篩選一些可以宣傳的孝!像埋兒奉母這樣犯罪的孝就沒必要了!一句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