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辛苦的的打工人

    不是天然,而是學術文章作為特殊文學體系,它的受眾是面向全球,自然首選世界第一流行語英文。其次英文意思簡單,一目瞭然,容易接受。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英文使用已超過百年,而且隨著英語國家的強勢尤其是美式文化的普及,英文肯定是學術文章使用的第一語言。沒辦法,事實就是如此!咱們自己的論文,還要寫英文摘要!

  • 2 # LNT6

    這個問題真的非常有意思。

    中文和外文相比,歷史更悠久,詞語的內涵更豐富。所以中文可承擔的職能更多,可達到的水平更高。

    中文自身沒有——“達不到”——的侷限性。

    論規則。中文和英語語法規則不同,中文更注重表達的邏輯性,透過多個分句緊密連線來實現。而英語通常是把主語提出,疊加從句。這和中文相比,就相對簡單,相當於一個菜籃子,需要冬瓜就撿冬瓜,需要蘿蔔就挑蘿蔔。所以英語對於讀者來說,可能“更容易接受”。

    但是真的是天然不適合做學術嗎?

    不然,相反我覺得答案應該是 非常適合。

    中文用詞講究“度”。這體現在具象的數量和抽象的程度兩個部分。抽象的數量或許能夠使用數字精確地表現,但是一旦涉及到抽象層面的衡量,這種優勢就變得更為突出。

    倘若論“秋天正午的田野裡飄香,那麥子香氣延綿到了十里外的大院中。”離麥田“十里”有重要意義,這強調了麥子的兩個方面:一是麥子的數量多,二是麥子的長勢好。透過量化指標激起讀者的想象,但是這種想象又是有範圍的,不是單純臆想。僅僅能透過一行字讀者就想象出飽滿到脹裂的穀粒,想象出金黃色大片大片,一層一層緩慢優雅地盪漾至遠方。這種透過“度量”調動起感官,想象出畫面進而達到作者寫作目的的方式,在讓讀者理解作者思想上具有重大意義。

    這種度的應用兼備了文學性和學術的準確性。

    社科類的學術報告,也透過不同案例的比較,按照邏輯順序列出一二三四,透過分析進而得出客觀的結論。社科類的學術注重務實,不可以像文學類一樣天馬行空。理工科類的報告措辭更要謹小慎微,字裡行間需要體現學術的嚴謹性。

    譬如說,

    上證指數會上升。

    倘若改為:

    明年上證指數會小幅度上漲。

    明年第一季度上證指數會小幅度上漲,並且至少七個百分點。

    從上升到小幅度上升再到附帶資料的上升,從沒有時間到明年到明年第一季度,時間和上漲幅度程度的詞語屬於“度”的限定詞,在論證過程中清晰地表達了在特定的時間經濟變化的程度。

    工科類的學術論文使用措辭大多是學術型強的專業名詞,除去專業性詞語,剩下的語言大多是簡單句加上樸實的詞語。所以,選詞就要注重它的合適和情景合理,結論一定要注重限定詞來縮小這篇學術論證的範圍。這樣一是降低自己的難度,規定範圍不讓自己跑題。二是讓讀者知道你這研究的結果到底需要達到什麼證明的效果。

    但是歸根結底,語言都只是一種工具,適不適合做學術只是在於使用者的功力和讀者的相關知識的水平。如何簡練精準地表達觀點應當是作者寫作考慮的重要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脫髮,有什麼美食養髮得很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