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領域曾一度形成共識,認為意志力是有限的儲備,一定時間內越用越少,但最近也出現了一些不同意見。
根據著名的“自我損耗理論”,意志力確實是有限的資源。也有很多實驗支援這個理論。
在對比實驗中,被要求自我約束的參與者,在接下來的另一個實驗中,會表現得更差一些。因為他們在之前的實驗中,已經暫時性的耗盡了自控力,因此也就無法再聚集精力去完成第二項任務要求的自我約束了。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例子,在經歷了一天緊張的工作之後,人們鍛鍊的可能性更小。也就是說,實驗結論跟我們日常的直覺也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我們同事考察其他因素呢,比如動力?假如參與者在第二個任務中,有更強的動力去自我約束,前述研究提到的自控力受損情況就會減少。如果他知道在第二項任務中是按表現情況來獲得報酬,或者其他利益時,就會有很好的表現。
因此,一旦有了動力,參與者的自控力就會增加。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自我約束失敗,很多時候往往只是因為我們自己默許了。
請記住:
在自控力快要用光的時候,不妨試試蓄一把力,再堅持往前一點。你很可能就會發現,我們儲備的自控力,比我們自己所以為的要更多一些。意志力也許終歸是有限的,但真正的上限並沒有被我們所接近。是腦子裡固有的想法欺騙了我們。
所以,下次試試運用策略,尋找更多的動力,增強我們的意志力表現吧。
--
這個領域曾一度形成共識,認為意志力是有限的儲備,一定時間內越用越少,但最近也出現了一些不同意見。
根據著名的“自我損耗理論”,意志力確實是有限的資源。也有很多實驗支援這個理論。
在對比實驗中,被要求自我約束的參與者,在接下來的另一個實驗中,會表現得更差一些。因為他們在之前的實驗中,已經暫時性的耗盡了自控力,因此也就無法再聚集精力去完成第二項任務要求的自我約束了。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例子,在經歷了一天緊張的工作之後,人們鍛鍊的可能性更小。也就是說,實驗結論跟我們日常的直覺也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我們同事考察其他因素呢,比如動力?假如參與者在第二個任務中,有更強的動力去自我約束,前述研究提到的自控力受損情況就會減少。如果他知道在第二項任務中是按表現情況來獲得報酬,或者其他利益時,就會有很好的表現。
因此,一旦有了動力,參與者的自控力就會增加。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自我約束失敗,很多時候往往只是因為我們自己默許了。
請記住:
在自控力快要用光的時候,不妨試試蓄一把力,再堅持往前一點。你很可能就會發現,我們儲備的自控力,比我們自己所以為的要更多一些。意志力也許終歸是有限的,但真正的上限並沒有被我們所接近。是腦子裡固有的想法欺騙了我們。
所以,下次試試運用策略,尋找更多的動力,增強我們的意志力表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