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p匿名

    現在大部分手機都是不帶無線充電的吧,比如

    1、華為Mate RS,華為Mate RS保時捷版內建4000mAh電池,支援SuperCharge 22.5W超級快充,它還是華為首款支援無線充電的手機,支援10W無線充電功能。

    2、金立M7 Plus,金立M7 Plus是國內首款無線快充手機,首發Qi標準無線充電技術,金立M7 Plus的無線充電輸入端功率穩定在14W左右,完全可以媲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有線快充。

    3、堅果R1,堅果R1同時支援18W主流的有線快充,同時還支援無線快充,堅果R1無線充電功率達到10W,同時,堅果R1透過的是鬧鐘式無線充電座,由合力泰獨家提供。

    4、小米MIX2S,小米MIX2S是小米首款支援無線充電的手機,小米MIX2S搭載的Qi標準無線充電功能支援最快7.5W無線快充,在充電錶現方面。

    要麼價格比較高,要麼沒啥銷量,蘋果價格其實太高,實際成本大概在總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而且現在的技術沒有達到真正的無線充電功能,還是要放在充電板上,已經有訊息傳出無線充電功能已經研發出來了,預計這兩年會使用,真的做到充電器十米範圍內自動充電!以上均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 2 # PCB小導

    首先無線充電本身還有一些技術難點待解決,比如充電距離較短,必須近距離貼合,電源轉換效率低下,能耗高等;

    其次,當前市場上的無線充電產品普遍體積較大,在手機等消費產品上使用並不方便,受制於電源轉換效率問題,在大功率行業產品上也不能被普及使用;

    最後成本較高,相對於普通的介面卡,無線充電需要接收和發射端產品,導致終端產品成本增加,發射端的價格也遠高於普通介面卡;

    技術因素、產品使用便捷性和成本應該是目前無線充電普及遇到的主要問題。隨著技術和材料的進步與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無線充電會得到普及應用的。

  • 3 # 商顯科技

    無線充電的原理

    事實上無線充電並不是一項新技術,早在 1890 年,雷電法王特斯拉就已經完成了無線輸電的實驗,但是由於條件的限制和各國電力情況的不同,這項技術只能成為想象中的產物。

    目前絕大多數手機使用的都是「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給充電板內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進而會產生磁場;兩邊電路聯通之後,手機內的次級線圈會由於電磁感應原理感應出電動勢,電路連通後會產生一定的感應電流,經過整流之後就可以傳送到手機電池中。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變壓器就是這個原理。

    說起來簡單, 實際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首先就是發熱,這主要是由於能源轉換效率較低導致的。根據我從專業人士那裡瞭解到的最新訊息,在目前半導體發展的水平下,比較好的無線充電器的充電效率基本維持在 75% 左右,相對比有線充電能夠維持在 90% 以上,使用電荷泵的手機能夠達到 98% 以上。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被浪費掉的電能就會轉換成熱能的形式,導致手機發熱。由於鋰電池高溫會產生巨大的風險,電池越大風險越大,因此幾乎所有的手機內都有手機電池管理電路,為的就是讓手機在安全的溫度內執行。

    以 iPhone 為例,工廠那邊的資料顯示溫度控制線大概是在 38°C 左右,高於這個溫度就會強制充電降頻。這也就使得很多高功率無線充電很難長時間維持峰值充電速度。

    除了發熱,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異物檢測。

    我們現在都知道無線充電的原理是金屬線圈之間的電磁感應,但是絕大多數金屬都是有電磁感應能力的(這也就是金屬材質手機很難做無線充電),如果沒有異物檢測,如果充電器上有異物放置,可能會導致充電器會持續供電,接著電生熱,就容易導致充電器過熱損傷,甚至引發火災等風險。

    除了異物,目前還有諸如金屬手機邊框、手機殼等有可能引發的異物檢測問題,這些都需要充電器廠商進行檢測。

    這在業內被稱作 FOD 異物檢測,Qi 協議認證中必須的一項保證。各個供應商不同的無線充電方案,FOD 是其中差別比較大的一項。

    Qi 協議是個啥?

    提到無線充電就會想到 Qi 協議,但事實上 QI 協議是一項由無線充電聯盟(WPC)定製的短距離低功率無線感應電力傳輸互聯標準(別看長,念一遍就明白了)。

    事實上無線充電板即使是在不工作的前提下,也是在以極微弱的電流做功,進行脈衝檢測,檢測到訊號後會進行協議交換匹配。這個協議可以是 Qi 協議,也可是其他的比如私有協議,確認過眼神,彼此是對的機之後才會開始充電;握手失敗就會觸發 FOD,停止供電。

    Qi 協議的認證並容易,首先你得企業需要在 WPC 註冊成會員,根據公司的規模有四個檔位(小企業會員、準會員、正式會員、超級會員),根據檔位的不同繳納不同的會員年費,根據並享有不同的級別待遇。

    之後就可以將產品交於 Qi 進行質檢測試,測試內容包含「符合性測試」和「相容性測試」,測試通過後就可以發放認證了。

    目前市面上除了 Qi 協議,還有一些其他的聯盟以及廠商的私有協議。但是由於 Qi 聯盟成立早、會員多、市場認、相容性強,所以 Qi 協議在小功率無線充電市場上,尤其是手機無線充電市場上具有統治地位。

    但私有協議的興起,無線充電碎片化也不能全怪廠商,一方面是利潤,一方面是 Qi 協議的認證標準稍有落後,直到 2018 年的 V1.2.4 標準才推出了針對 5W — 30W 產品的 EPP 型別(5W 一下為 BPP 型別)。

    其實 Qi 協議只是 WPC 內的一部分,WPC 實際上技術可以覆蓋到 1W — 1000W 功率,當然大功率的主要是面向工業領域,比如汽車。國內一家名為「微鵝」的無線充電方案公司就推出了 1000W 無線充電方案,使用的是後面會介紹到的磁共振技術,不過不是給手機用的,主要是給電動汽車充電的。

    AirPower 為什麼失敗了?

    作為蘋果最受關注的配件之一,從誕生到流產,AirPower 都吸引著很多使用者的目光。AirPower 為啥失敗了?我們推測還是前面提到的無線充電的基礎原理問題。

    由於電磁式無線充電的原理,使得電圈和電圈必須要對齊才能實現最大的充電效率,而且必須是單電圈對單電圈。

    事實上蘋果為了實現「多單位,隨便放」的充電效果, AirPower 內部塞進了超過 20 個感應線圈(工程版 22 個線圈),還是分層堆疊,這就使得「對準」這件事情變得很難。

    對不準,首先會降低 AirPower 的充電效率,工廠那邊的資料顯示類似 AirPower 的產品充電效率差的情況下會降到 50% 左右;前文提到了浪費掉的功耗會變成熱能,這就導致 AirPower 充電時,尤其是多單位充電時的發熱非常嚴重,而且蘋果不願意在裡面加風扇;另外還有前面提到的 FOD 異物檢測,多線圈導致沒辦法做的太靈敏,但是不靈敏又會出現異物防護的問題。

    因此最後考慮使用者體驗,蘋果砍掉了這個產品。

    未來的無線充電

    是什麼樣的?

    很多人都在抱怨說無線充電必須放在一個地方,不能「邊充邊玩」,其實不是不行,但是你需要對距離控制的很好。不信的話如果你手邊有無線充電器的話可以試一下,稍微抬起幾毫米也是可以的……

    這其實是電磁感應式充電原理上的問題,基本無解。

    但這肯定不是未來,未來的無線充電肯定是拿著到處跑、隨便玩就可以充電的狀態。而想要實現這個願望需要的是另一種充電技術 —— 「磁共振感應式」無線充電。

    這種方式需要充電裝置和手機內的接受裝置內調整到相同頻率,也就是在一個頻率上共振,在同一磁場中就會產生電能。磁通量越大,耦合性越好。前面提到的特斯拉磁感應能量傳輸和那個車用 1000W 無線充電用到的就是磁共振技術。

    這種方式功率比較大,可以擺脫距離的束縛,在短距離內可以自由移動,並且完全不挑放置位置,只要能處在同一磁場下就能充電,符合未來無線充電的設想。

    在目前市場中另一家無線充電聯盟 AirFuel 玩的就是這個。

    但問題是,相較於電磁感應式,現階段磁共振無線充電的功耗很高,而且不管是不是充電狀態都需要維持這個功耗;而高功耗帶來的不只是高電費,還有輻射,微鵝 CEO 餘峰就曾經計算過這個功耗:

    對於一個充電功率為 5w 的手機,想要給它進行無線充電那麼空間場的功率應該是 30w 左右,那麼源頭的功率可能要達到 50w 左右,這就相當於一個移動基站的發射功率,對人體健康存在潛在的影響。

    因此儘管磁共振無線充電更加符合「無線充電」的目的,但是現階段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還是更成熟可靠的解決方案。

    除了這兩種,還有「紅外線」無線充電:透過燈具發射高能量紅外線電波,手機外接類似太陽能電池板的裝置接受能量並轉化成電能,加國老萊就曾經體驗過這種燈具。只是目前這項技術尚在實驗室階段,未來的發展尚未可知。

    總的來說,目前市場上最可靠的無線充電方案還是電磁感應式,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但未來的形態更加接近於磁共振式。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可能已經並不遙遠了,畢竟無線充電真的很方便啊!

    最後,千萬別玩「電磁爐充電」,真的會搞壞手機的!

  • 4 # 打工人之友

    無線充電技術雖然出來多年但是一直沒有普及,個人認為有幾方面原因:1.轉換效率問題,大部分無線充電會帶來能量損失,轉換效率在90%一下。2.手機不支援,手機增加無線充電功能需要增加無線充電線圈,增加了成本和硬體設計的難度,所以手機廠家都只在旗艦的幾款會加上無線充電功能。3.頭部手機廠家對無線充電不感冒,與快充想比無線充電技術更新換代較慢,也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行業有哪些有名的夫妻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