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桑代克的貓er

    有些人在做每件事情的時候都會感覺被要求有一種厭惡感,所以他們總是會拖延或馬馬虎虎的去做,這就是反抗。

    我們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有不想做的感覺,如果這件事情比較麻煩或是不對自己的胃口,想逃避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而降低效率,但並不能叫做反抗。但是假如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所有事情都讓你產生逃避的念頭,反抗成了一種規則和習慣,那就有問題了。

    覺得所有事情都是活的,有手有腳有眼睛,而自己則是被監視和要求的。有這種想法的人被稱為要求反抗者,要求反抗者會將所有事情當成是他們對自己的期待,並習慣性地表現出消極應對的態度,接電話回覆郵件甚至是夫妻關係,在他們的感覺中都是在被要求做某件事情,所以排斥的感覺才會強烈的襲上心頭,有時甚至主客顛倒。他們為什麼老是讓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情?最後要求反抗者就會發出這種抱怨,遭到他們抱怨的人則是既冤枉又火大。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你到底是不是要求反抗者呢?下次從外界獲得某種壓力、期待和要求時注意觀察一下自己的反應吧。如果某人設下期限讓你完成某件事情,你的心情會不會變得很不愉快,是不是在做事之前先會湧起一種抗拒感,進而不斷的延長完成的期限,如果是的話,你很可能是一個要求反抗者。

    是什麼讓你那麼疲憊,為什麼每件事情都猶豫不決,只是一個平常的要求,為什麼那麼難以實現。明明知道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做起來為什麼那麼難?如果對這些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那麼要求反抗可能就是你身上存在的問題。

    迴避夫妻性生活的人,大都會以“我太累了”為藉口。新的計劃開始前,他們會找“時間還沒到,條件還沒成熟”為藉口來推遲計劃。其實當他們用多種藉口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時,並不知道自己處於要求反抗的狀態,因為這是一種無意識過程。

  • 2 # 職場的弱點

    有這樣的感受嗎?上班如同奔赴刑場,雖然心裡無數個mmp般的抗拒,但是身體卻很誠實的順從了;好似腦子被掏空,雖然雙眼注視著螢幕,但是思想早都飄到泰山之巔;今天的工作又是過去的重複,一天的時光與我來說,就是一次日出日落的輪迴,沒有絲毫提高……

    下面我說一下我大學長跑鍛鍊身體的經歷,而這段經歷和上述工作現象有一些共通之處,也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剛開始一個人跑步的時候,目標是很純粹的、單一的,就是鍛鍊身體,自己不會關注跑了多少圈、跑的多快,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自己累不累,是否願意繼續堅持下去。但隨後一些小夥伴的加入,情況就變了。開始偏離自己的初衷,和他們一樣開始把跑步的目的確定在跑多少圈上,而且還要比一比速度,節奏完全亂了。這樣跑下來是非常累且煎熬的,導致我隔天再去的時候內心非常抗拒。後來當想明白原因之後,開始迴歸自己的節奏,跑步與我來說又是一件輕鬆且鍛鍊的事了,而那些小夥伴早就因為太累而放棄跑步了。

    同樣是跑步這件事,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當我認清本質、明白意義、改變做法之後,就產生完全了不同的心態和結果,其實工作也一樣。

    如果你屬於痛苦工作的那一類人的話,那麼你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並弄明白以下三個道理。

    工作的本質一場嚴肅的交易

    工作的本質一場嚴肅的交易,我們付出時間和勞動力成本,換取相應的報酬,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要盲目聽信企業的情懷和畫給你的大餅,也不要企圖透過拼命付出的工作方式獲得同情,正確的方式是合理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後不卑不亢的獲得報酬。

    前公司當時有個專案緊急上線,為了按時完成節點目標,招聘了大量的外聘人員,並給予一定的許諾。在他們拼死拼活的幫助下,專案順利渡過難關,超量完成節點任務,公司上下歡欣鼓舞,但迎接他們是被公司清退的訊息。其中很多都是一起工作的諸多好友,只能暗自叫罵悻悻離去,一同離去的還有他們為專案付出的血汗和曾經可笑的幻想。

    我作為正式員工雖然沒有被清退,卻也因此建立起了心裡圍牆,讓我明白很多情況下,個人相較於企業都是交易中的弱者,而弱者更不應該抱有幻想。工作就是交易,這是一個冰冷冷的事實。

    而交易是嚴肅的、等價的,沒有理由要求對方在交易中多付出,同時獲得報酬就要付出等價的勞動,這是重要的契約精神,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些行為最後累積形成的是你的個人品牌,而契約精神是雙方交易中互信的根源。

    工作的意義在建立自己喜歡的生活

    明白了工作冷冰冰的交易屬性後,難道就成為冷冰冰的職場機器,渾渾噩噩的完成工作嗎?

    不,當我們換一種視角瞭解工作的意義後,就會換一種新的方式面對舊的工作。工作的意義就在於我們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起自己喜歡的生活。我們以迎接挑戰、自我審視的方式工作,會得到許多工作的樂趣和振奮人心的熱情,而這樣的收穫將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行為,從而建立起我們喜歡的生活。

    大概是工作一年後,我開始對工作產生了厭惡的感覺,每天不能感覺到自己的成長,渾渾噩噩的度過機械重複的每一天,然後第二天帶著更加沉重的厭惡去工作。那段時間的我排斥外界的一切事物,拒絕成長,滿滿的負能量。而這些工作中的情緒嚴重的影響了我的生活,本人也開始變得陰鬱內向,建立起了心裡的圍牆,把自己關住。後來我看了兩本(遠見、我堅信)影響我工作、生活價值觀的書,我的思想觀念開始改變,認識到工作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工作是如何給生活帶來的聯動效應。然後慢慢的拆掉了自己心裡的圍牆,因為那道圍牆關注的不是我,而是整個世界。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要知道我們的職業生涯長達四十年,而這四十年是我們最年富力強的時光,我們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度過這四十年,我們就將建立怎樣的生活。而我們這四十年生活中的大多數情感波折,都來自於工作帶給而我們的低谷與頓悟。所以我們面對工作的方式,決定了我們建立起了怎樣的生活,是喜歡的還是討厭的。

    工作的目標是獲得個人使命感

    “將生命耗費在簡單的操作上的人是沒有機會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的,因為他們所做的工作極其簡單,根本不存在困難,所以不會因為解決什麼困難而發明什麼,所以他們喪失了開發聰明才智的習慣,久而久之,他們就可能成為人類認為的愚蠢而高傲的樣子。”——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是國富論的作者,在經濟學中的地位無可撼動。他曾建議將工作去人性化,變成流程細化、簡單,重複無實質意義的工作,這樣會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他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大頭針工廠,將工作流程細化為五個工序專人專職,10個人一天可以生產4.8萬個大頭針。而如果每個人單獨工作的話,每個人一天最多生產20個。可見效率之差如何巨大。(這個試驗的前提是人性懶惰、報酬至上)

    但這種拋棄人性的工作真的符合現代人的觀念嗎?在機械化全面鋪蓋的現代,把自己固定在流水線上的人,最終將何去何從流向哪裡呢?那個哭泣著下崗的高速收費員是不是就是終點?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當我們的工作變成機械僵化、沒有發揮空間,甚至不斷突破心裡防線和道德底線的時候,那對我們而言就是勇敢做出改變的時候。否則我們就會成為摩登時代裡的卓別林,毫無意義的簡單重複,成為亞當斯密口中那愚蠢而高傲的樣子。

    如果工作僅僅是為了生存、名利,那麼就不配擁有自我實現的高階趣味。

    研究發現,我們對工作的喜歡程度,往往取決於工作與自身使命感的一致程度。而我們的一生中,就職的公司、從事的職位、內心懷有的使命感這三者始終發生變化,要達到三者的平衡,就不能畏懼轉換職業,必須對其敞開懷抱。

    下面提供一個簡單的自查方法:從追求報酬、追求權利、追求個人創新這三種追求的分配時間,分析自己的狀態。如果前兩者佔用了一半以上的時間,那就需要警惕,重新定義個人使命感。或者換一個新的職位,甚至換一家公司,以免讓生活失衡。這個過程會隨著環境以及自身發生變化,必須不斷地去尋找、去體悟。

    生命是短暫的,值得擁有一個能獲得個人使命感的工作,個人使命感融合了強項、興趣與志向,這個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一個能不斷自我實現、獲得使命感的工作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

    如果不能弄清楚這三條要點,工作的痛苦、困頓將繼續困擾你。

    總結

    工作的本質是嚴肅的交易。

    工作的意義是建立自己喜歡的生活。

    工作的目標是獲得個人使命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有什麼產品可以去後背痘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