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朗坤新媒體
-
2 # 使用者6754223233706
隨著改革、開放、發展的深度推進和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醫療市場的激烈競爭,為順應國家、社會、病人對醫院要求越來越高、管理更是要越來越精細化。
而醫院精細化管理就是立足“精、準、細、嚴”的原則,抓醫院運營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對影響醫療活動的關鍵要素進行嚴格控制,利用準確的資訊、資料,建立科學的組織架構、完善的醫院管理制度、規範的業務流程,更好地實現醫院的公益性,為大眾健康服務。
包括醫療活動、護理工作、績效考核、人力資源、後勤保障、組織管理等方面的精細化。其核心在於,實行剛性的制度,規範人的行為,提高員工的素質,強化責任的落實,以形成優良的執行文化。實施醫院精細化管理過程中,需要防止以下四大誤區:
1.基礎工作不到位,急於求成
對於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缺乏科學性、沒有遵循循序漸進性原則。對於醫院這個特殊的場所而言,像記錄、資訊傳遞、資料分析、執行標準、制度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精細化管理是要經歷一個過程的,在不斷完善精細化管理體系和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基礎工作和醫院的實際特殊情況,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體系建設,但是現在的很多醫院存在著“依葫蘆畫瓢”的現象,對其他醫院的精細化管理模式進行模仿甚至原分不動的照搬過來。
另一方面,醫院在進行精細化管理時,對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定位不準確。總的來說還是全責不明確,分工不夠細緻,要深刻認識到精細化管理的思想精髓,結合實際,將精細化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目標和工作,不斷地進行改進完善。現在的很多醫院基礎工作做得不紮實認真,太過於急於求成,這樣往往適得其反。
2.對精細化管理認識不清
認為實現醫院精細化管理,就是實現數字化管理,沒有認清正真的精細化管理單靠數字化管理是遠遠不夠的,人始終是實現醫院精細化管理的主體,過於依賴資料,根據資料資訊做出的決策往往會出現。
光靠數字化管理是不夠的,在許多方面,人工有機器無法取代的優勢。只能說是把這些資料當作一種參照,為管理者提供一種資料參考,以用來完善醫院的精細化管理。
3.對管理的概念認識不清以及集體意識不強
中國醫院的精細化管理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許多醫院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管理水平。這些醫院的管理層只學過一些概念化的知識,不能夠轉化到實際中去,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擺設。許多醫院認為精細化管理只是單純的引進一種數字化管理工具和一些專業的人才,而沒有真正瞭解精細化管理這一概念。
要做到真正的精細化管理,第一,應當改善醫院的人才引入機制,其次,必須完善現有管理結構,使之能夠適應數字化的管理模式,最後,全體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吃苦耐勞、勤勤懇懇、一心一意的投入到醫院的整體建設中去。要上下齊心,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再好,也只是一個理論的空殼。
4.應變能力死板,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在現有的管理體制之下,大多數管理人才只是從書本上學來一些理論的知識,在醫院的精細化管理過程中,他們有時候過於依賴書本知識,而不能在實際的經營管理中隨機應變,導致管理模式的僵化。如果這樣,人的主觀意志就不能更好的參與到管理活動中去,人作為管理的根本,必須具有相應的應變能力。
現如今,科技雖然發達了,但是在任何的領域都不能擺脫人的操控,越是精細化的領域就越需要有高素質的人才來進行管理。管理不是對書本知識的照搬,也不是對一紙規章條例的機械執行,而是應當具有科學的管理水平和靈活的管理方法。
這就好比醫院突然發生了一個小型火災,只需要一瓶滅火器就可以滅火,而醫院卻按照規定來,先打火警電話,還要向領導請示,這些都是應變能力弱的表現。所以,要想實現醫院的精細化管理,管理者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應變能力。
梅奧國際瞭解到,很多醫院,幾個部門關起門來搞精細化管理,這是不夠。不可否認很多精細化管理在小範圍實踐有效果,但醫院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組織,各部部門相互聯絡、互為影響,如果只能在少數部門實踐,其實施效果將無法最大化,對整個醫院大系統的改善意義不大。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醫院精細化管理認識到位、定位準確可以體現醫院管理水平的科學性,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隨波逐流”,只會使得醫院管理更加混亂。
回覆列表
什麼是精細化管理?
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簡單的事情流程化
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
定量化的事情資訊化
將管理的規範性與創新性完美結合
引領企業走向成功
編者按:
以管理理念創新為先導、以規範標準建設為重點、以科學技術為創新手段、以執行精細化管理為基礎,把發電企業執行管理從經驗型到科學型、從靜態到動態、從粗放化到精細化,進行針對性轉變。
朗坤執行精細化管理,讓電廠更高效、智慧!
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內蒙古公司”)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在內蒙古的全資子公司,與國家電投集團蒙東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霍林河露天煤業股份有限公司一體化運作。公司是集煤炭、火電、新能源、電解鋁、鐵路、港口等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大型綜合能源企業。
內蒙古公司為了降低生產成本
鞏固市場競爭力
提出了《火電執行精細化管理工作方案》
在舊有的執行管理模式上進行了
執行精細化管理資訊化創新和提升
攜手朗坤為旗下電廠打造
PMS(生產管理系統)執行精細化智慧管理平臺
視覺化交班、啟停機管理、智慧化巡檢
工作票隔離單、驗收卡、智慧電子操作票
“前車之鑑”庫、執行安全精細化管理態勢
綜合績效積分管理、班組檔案電子化定置管理
...
把精細化理念貫徹到執行管理的整個過程
著眼於精、專注於細、化繁為簡
助力發電企業執行精細化
讓電廠執行管理更智慧
以其中五個核心功能模組為例:
01.交的清楚,接的明白
—視覺化交班
“在生產區域輥閘機前,工作人員既可以刷臉透過輥閘機,也可以刷臉、指紋考勤,還可以用員工卡進入。
新員工小王(化名)未授權便進入作業區域,欲在影片安全管控系統下非法跨越,警鈴大響立即,聲光報警,集控室大屏上同步出現了小王的身影,他的違規操作被立即阻止。集控室入口新增的智慧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有效規範集控室進出管理,提高了生產現場的安全生產水平。
交接班時刻,兩個值長在大屏上錄入工號密碼,自動形成交接班記錄。下班員工排隊走出交接班室,到崗員工情況實時檢視,確認是否滿足工作及崗位需求,牢牢把住上崗到位第一關。PMS系統交接班資訊(值班記事、交接六清楚、操作票、工作票、缺陷)在交接班大螢幕上集中展示,實現資訊化、視覺化交接班管理。”
視覺化交班,利用電子化裝置搭建了一套具有指紋和麵部識別功能的交、接班管理平臺,自動關聯安全生產系統中的事故預想、工作票、缺陷等內容,並在集控室設定觸控式大螢幕和PAD,透過電子化、程式化、視覺化等方式,提升執行交接班質量有效管理,保證交的清楚,接的明白。此外,交班系統還能監測執行人員的生物狀態,包括血壓、心率、是否飲酒等。
同時,上崗到位透過手機app掃描簽到二維碼關聯到位情況,自動記錄管理人員上崗時間、地點等資訊,監控統計上崗到位情況。管理人員在辦公室、集控室以及生產現場的電腦和觸控式大螢幕,透過資訊平臺實時檢視執行班組的崗位數量、成員基本資訊、到崗到位情況,到崗到位資訊自動上傳至平臺並計入績效考核系統。
02.一鍵啟停機—啟停機管理
如同電腦裡的“一鍵開機”一樣,電廠也有了“一鍵啟動”的新技術。
靈活運用物聯網管理手段:以二維碼為資訊互動標識、以啟停機重大操作方案標準結構化為基礎、以物聯網終端應用為手段,初步實現管理層面的“一鍵啟停”。直觀自動的視覺化流程:機組啟停流程為值長確認啟停方案後自動生成,無需人為生成,全過程各節點,均設定自動採集,系統根據SIS系統傳輸的機組資料,自動判斷機組所處的啟停流程節點,並記錄節點的完成時間。又一處兩化融合的實踐點:機組達到記錄條件,啟停機記錄本自動開始記錄資料。無需人為干預,摒除人為錯誤,降低人員勞動強度,實時獲取啟停機過程引數資訊。重大操作評價報告:機組啟動/停機流程結束後,系統會自動新建本次操作的“重大操作評價報告”,無需人為手動新建。參與啟動/停止的各級人員根據自己在啟動/停止過程中的位置,填寫“重大操作評價”報告。踐行了“策劃 程式 修正 卓越”的管理理念。03.現場工作更規範的有力措施—智慧電子操作票
藉助智慧移動終端裝置,實現紙質操作票向電子票轉變,利用智慧終端,實現開票、監護、執行、遠端排程等。
序號
傳統操作票管理存在的安全問題
智慧工作票的解決手段
1
走錯間隔,操作錯誤的裝置
2
不瞭解操作時存在的風險
掃碼時,自動提示該裝置操作存在的危險源
3
根據自身經驗不按規範進行操作
系統強制按照設定的邏輯順序逐條操作,上一條未完成前不允許操作下一條。
4
操作過程無法監控、追溯
操作票與監控系統聯動,當在手持裝置中確認開始操作時,裝置對應的攝像頭將自動對焦並開始攝像
04.將企業經濟指標的實現量化
考核落實到人
—綜合績效積分管理
建立在業務工作評價體系之上的綜合績效積分考核管理,如重大操作評價體系、啟停機評價體系、工作票評價體系、操作票評價體系、巡檢評價體系。
透過人臉或工號識別,確認監盤人員資訊,記錄個人操作調整情況,監盤結束後生成評價報表及評分,同時記錄到積分管理系統,實現個人操作調整工作量化,將經濟指標的調整落實到人。
05.體現企業7S管理
和執行目視化管理文化
—定製管理
控制室是發電企業的視窗,是公司的形象。在集控室、班組工具箱設定“二維碼”,根據“二維碼”可以明確查詢工具箱內物品情況,可以清晰查詢工器具的檢驗情況。定置管理與交接班管理相結合,當班期間安排值日人員,值日人員對集控室、班組物品不定期檢查,保證物品擺放整齊,衛生合格。
內蒙古公司下屬各發電企業
把精細化理念貫徹到執行管理的整個過程
以機制和技術為手段
建立可落實、可執行、可監督、可評價的
執行精細化管理體系
最終實現日常工作程式化
崗位工作全能化
安全管理等同化
執行操作規範化
指標控制最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