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恩啟自閉症
-
2 # 雨中的承諾2016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專家提醒,高齡父母生育自閉症患兒的風險更高。
高齡孕婦在圍產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此外,如果第一個孩子是自閉症,生第二個孩子患自閉症的風險約為15%。建議,高齡生育的市民,應及時向專業人士諮詢,並做到早期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及早干預。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自閉症干預療法,不乏騙人錢財的虛假宣傳,像打針治療、神經營養、吃祖傳秘方中藥等。自閉症干預不可能速成,需要父母的長期付出。
-
3 # 馨和社工
有一定這方面的原因,由於高齡產婦會有很多風險,但有些高齡產婦注意一些狀況,也沒有出現此 類情況。
若家長髮現孩子有此類傾向,應及時進行干預性訓練。
▼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小組對78個家庭中的爸爸媽媽和孩子進行基因的全測序。在該研究中,特別挑選的爸爸媽媽在精神與智力上都非常正常。其中有44個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21個孩子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而其他的13個孩子則是作為對照組也進行了基因的全測序。這裡面,還有5個家庭,對祖父母也進行了基因的全測序。
測序的結果表明,在媽媽懷孕時的爸爸年齡,與兒童的新生基因突變數目線性相關。20歲的爸爸平均大概有40個新生的基因突變,而每增加一歲,爸爸的基因就增加2個新生突變。基因的新生突變是指,在父母本身的基因中,沒有突變,但是在精細胞,卵細胞或者早期的胚胎髮育過程,發生了突變。該研究得到的資料表明,兒童的那些新生突變,基本上是來自於爸爸,這些突變可能增加新生兒童的患自閉症的風險。他們還發現其中的兩個基因,CUL3 和EPHB2與自閉症有關。
應該說,這篇文章在自閉症的基因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進一步揭示了自閉症的基因基礎。其結論似乎非常明顯,即“父親的年齡越大,孩子患自閉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然而,高齡爸爸就應該為兒童的自閉症負責?我們真的就應該因此而指責父親的基因不好麼? 這樣的結論或許下得過於草率,或者至少說是不嚴謹的。
爸爸應該被指責嗎?
一般認為,由於精細胞和卵細胞的產生方式不一樣,精細胞在男人的一生中都在產生和分裂,因而更容易引起基因的新生突變,並且這個新生突變的可能性和年齡相關。
而卵細胞是在女人剛出生時就已經存在了,之後在生命過程中按規律釋放出來,因而其基因比較穩定,產生新生突變的可能性要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齡爸爸增加兒童的自閉症風險是很有科學依據的。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位新生兒都會繼承很多爸爸媽媽的新生基因突變,但是大多數的新生基因突變是無害的,並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造成自閉症。有些新生突變在進化學中還有重要意義。 正如該文的作者之一,Stefánsson指出的,雖然高齡爸爸的孩子發生自閉症的機率會增大,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高齡爸爸的孩子都是自閉症,就像並不是所有自閉症的孩子都是高齡爸爸一樣。美國自閉症之聲的Smith博士在評論這篇文章是也指出,這些資料說明爸爸的年齡增加了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而不是說,爸爸的年齡是造成自閉症的原因。
從文章本身的大樣本資料(總共78個家庭)來說,兒童的基因新生突變和爸爸的年齡有很強的正相關性,即爸爸的年齡越大,兒童的基因新生突變越多。但是,這個相對大樣本資料可以看出,媽媽的年齡和爸爸的年齡也是正相關。
那麼就不能簡單的說,僅僅是爸爸的年齡增加了兒童的自閉症風險。文章的重要結論,即媽媽的基因比較穩定,而爸爸的基因卻更加容易發生新生突變,並且遺傳給孩子,是從小樣本資料得到的。這就是那5個祖孫三代的基因都被全測序了的家庭中得出的。正如Next GeneSeek 網站指出的,這個理論應該進一步去證實,畢竟,僅僅5個家庭的樣本太小了。在更多的研究之前,在更大的樣本資料出來之前,隨意指責父親的基因不好,不僅不是不科學的態度,也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即使文章得到的結論完全正確,爸爸的年齡問題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
文章指出,由於教育程度的提高,愛爾蘭新爸爸的平均年齡從1980年的27.9歲攀升到2011年的33歲,這段時間也正是自閉症診斷人數增長最快的時期。然而,該文章同時也注意到,早在1900年,愛爾蘭新爸爸的年齡平均是34歲,卻沒有任何資料顯示那個時候的愛爾蘭,自閉症人數有多高。當然,我們可以說,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認識到自閉症,沒有診斷。
愛爾蘭1650-2100年間,第一次做爸爸的年齡變化
在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在愛爾蘭科研小組的論文中,大樣本的資料(78個家庭)的結論是,媽媽的年齡和爸爸的年齡有正相關,如果爸爸的年齡增加了兒童的自閉症風險,媽媽的年齡也可以做同樣的推論。
但是在小樣本的資料(5個含有祖父母的家庭)表明了自閉症的風險只和爸爸的年齡有關。而2014年,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的文章,除了進一步證實高齡的爸爸增加孩子的自閉症風險之外,指出高齡媽媽同樣增加這個風險,甚至更高。在這份對瑞典出生於1984-2003年之間的417303 兒童調查中,有超過1.137%的自閉症兒童(4746人)。而年齡在40-45歲的高齡媽媽中,自閉症兒童的比例達到1.863%,增加了64%。年齡在55-59歲的高齡爸爸中,自閉症患兒的比例是1.635%,增加了44%。進一步的分析認為,爸爸的年齡對兒童患自閉症風險的影響,只有在媽媽的年齡小於35歲時才明顯。這個研究表明,不僅僅是爸爸,媽媽的年齡也會增加兒童的自閉症風險,甚至風險更高。
無獨有偶, 在2012年發表在《流行病學年報》(annalsof epidemiology)的文章中, 對丹麥出生於1980年到2003年的1,311,736名兒童(其中9556名被診斷為自閉症)的研究中,同樣發現,爸爸和媽媽的高齡都會增加自閉症兒童的風險。在媽媽的年齡小於35歲時,爸爸的年齡顯著增加兒童的自閉症風險,而爸爸的年齡小於35歲時,媽媽的年齡同樣增加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
因而,在年齡的問題上,可能更多的是雙方都有影響,而且雙方共同的影響會有疊加作用,誰的基因都不會更加出色。年齡的增長,造成新生突變增多可能是自閉症的一個原因,其他的原因如環境,父母的遺傳等等都可能造成兒童自閉症。 在自閉症的機理還沒有弄清楚以前,任何的指責都是不科學的。
在年齡的問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份研究來自於瑞典,丹麥,挪威,以色列和西澳洲的綜合篩查,結果發表在在2016年《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Psychiatry)雜誌上。在這個研究中,調查了5個國家和地區的570多萬個家庭, 其中自閉症患者超過3萬人。 這個結果也進一步證實, 高齡爸爸和高齡媽媽都會增加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
和20多歲的爸爸相比,50歲以上的爸爸,那新生兒患自閉症的風險增加了66%, 40歲以上的爸爸則是增加28%。同樣,和20多歲的媽媽相比,40歲以上的媽媽,新生兒患自閉症的風險同樣增加了15%。需要注意到的是,一般來說,爸爸的生育年齡一般比媽媽的生育年齡要高一些,高齡的爸爸人數會多於高齡的媽媽的人數,這可能也是造成各種資料顯示爸爸的年齡影響更大的一個原因。
稍感意外的是,這篇文章同樣發現,年齡小於20歲的媽媽,她們的新生兒患自閉症的風險比之20多歲的媽媽也增加了18%。同時也發現,父母雙方的年齡相差大於10歲以上時, 新生兒患自閉症的風險也增加,特別是其中一方的年齡在35-44歲之間,更加明顯。
前文提到,卵細胞的基因相對於精細胞要穩定一些,但是也不能排除,高齡的父母,都會給精細胞,卵細胞以及早期的胎兒帶來更多的新生突變,增加了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 但是,文中報道的少女的年齡和父母的年齡差異造成的自閉症風險就不好解釋了。這個也進一步說明自閉症與父母年齡的關係十分複雜。 需要更多的資料來支援。
研究的目的不是指責誰,而是為了找出機理,為治療尋找方法
所有的研究都表明,高齡爸爸媽媽(35歲)會增加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但是,爸爸媽媽的高齡不是兒童患自閉症的原因。從現有的資料來看,也無法確定到底是高齡的爸爸還媽媽讓兒童患自閉症的風險更高。我們不能基於某一篇科研文章,就武斷地下結論,是高齡的爸爸造成兒童自閉症的風險,或者是高齡的媽媽讓孩子的自閉症風險增加。任何斷章取義的結論都不是科學的態度,都可能成為指責父母一方的依據,從而影響社會對對自閉症的認識,影響家庭的團結和穩定。自閉症家庭,無論爸爸媽媽都承受著區大的壓力,這種無謂的指責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應該同心協力,而不是相互指責。
當然,我們也不是去否定這些科研的成果, 高齡的父母的確會讓兒童患自閉症的機率增加。但是風險的增加,並不代表高齡父母的孩子一定會患自閉症。即使文章提到的極端情況,50歲的父母,自閉症的風險增加1倍,總體來說,機率也僅僅是2%,大多數孩子都不是自閉症兒童。就像流行病學家,Sven Sandin指出的,雖然風險增高,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患自閉症。高齡的父母僅僅因此而放棄生育的權利,也是沒有必要的。
從科研的角度來看,這些論文都很嚴謹,雖然並沒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結論。這些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為進一步對自閉症的生物機理,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的研究提供了基礎,為環境與基因相互作用而造成自閉症的風險提供了參考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請關注恩啟特教平臺ing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