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沒有見過因堅持讀書最後改變命運的女孩?
9
回覆列表
  • 1 # 雲淡風清1883506

    第四代謀女郎一一魏敏芝。她十三歲時,被張藝謀一眼相中,出演了他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從此,魏敏芝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的她,出身農村,相貌平平,只會做點農活。但是,自從演了張藝謀的電影之後,她的人生從此便不一樣了。她報考了北影失利後,沒有灰心,她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沒有在演藝界如魚得水的才貌,她開始轉戰編導。她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那就是當名導演。有了夢想的她,全為以赴地努力著。在讀書的過程中,她苦煉英語,不放過每一個和名師教授交流切磋的機會,之後到了美國留學,透過她的努力讀書,一步步靠近夢想。

    現在的她,已經結婚生子。她的丈夫是個美籍華人。她自己也成了一個能講一口流利英語的知名學者。她現定居美國,婚姻生活穩定幸福。毫無疑問,如果當初不是張藝謀給她出演電影的機會,說不定她現在還在村裡養豬。她走出農村,走進更廣闊的世界,並用心讀書,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她抓住機會,透過自己認真地讀書學習,已不再是那個只會做農活的村姑。她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 2 # 神奇育兒園

    名人就不說了,我說一位普通人。

    勤勤是個普通幼兒園的小女孩,真的是普通至極,相貌平平,不善言語,既不會撒嬌賣萌,也不會積極表現,和班上活潑伶俐的小姑娘比起來真的像一個灰姑娘。

    入園後我們倡導早期閱讀活動,做過很多活動,一些家長就開始重視起來,勤勤媽媽就是一位很認同早期閱讀的家長,勤勤這時是2歲半。

    勤勤媽媽接觸到早期閱讀的理念後,開始和孩子一起共讀繪本,媽媽身上有種很可貴的理性與堅持,儘管事業繁忙,但是她每天都會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慢慢的我們就發現勤勤表達能力強了,經常可以說些有水平的書面語,還會提出一些很棒的問題。

    到4歲的時候她已經閱讀了將近5百本的繪本,媽媽也閱讀了差不多1000冊繪本,此時勤勤在班上已經不是默默無聞的小女孩了,由於她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特別是專注能力很強,所以學什麼都很快,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在加上為人寬厚,她成了老師眼中的香餑餑,是各種活動被挑選出來的種子選手,到5歲的時候勤勤已經可以獨立閱讀種類繁多的各種純文字書了。

    一次閱讀活動中,我請勤勤分享她近期閱讀的書,她帶來了三本書。

    第一本書是《湖北省博物館文物背後的故事》,她去湖北省博物館時,作者給她們講了這本書的故事,並且給她簽名的一本書。

    第二本書是《福建》,媽媽準備帶她去福建旅遊,所以先讓她看看這本書瞭解當地的特色。

    第三本書是羅爾德·達爾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是她近期正在閱讀,而且非常喜歡讀的書。她當場還給大家讀了幾頁書中的片段。

    三本書展示下來真的是顛覆了我們家長平時對幼兒閱讀的印象,原來小小年紀是可以讀這樣的書啊!在場家長不時的發出驚訝的讚歎。

    媽媽說“勤勤在家裡讀的書非常的廣泛,甚至像泰戈爾的《飛鳥集》、陳衛平的《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等等,各個門類的都有”。

    因為閱讀能力的強,上幼兒園大班的她要求像鄰居家小朋友一樣做作業,1年級的數學,她都可以理解題意準確的做出來,比上了學的鄰居做的還要好。此時的勤勤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淹沒在人群中的灰姑娘了。

    她像一顆星星綻放著自己的光芒,在閱讀上的收穫也讓勤勤性格一改過去的沉悶,她變得開朗自信,落落大方。在文學作品中的收穫,讓她談吐得體,通情達理,而且大量的閱讀讓她擁有了很強的學習能力,學什麼都很輕鬆,可以說是閱讀讓這個灰姑娘蛻變成了美麗的公主,相信她會越來越美,我們幾乎可以遇見她美好的未來。

    所以早期閱讀到底有多重要?它就像一個魔法棒一樣,有點石成金的神奇力量,它能改變一個人,讓即使天資普通的孩子,也能脫胎換骨,熠熠生輝。閱讀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

  • 3 # 鄭立寒

    (一)

    說到文藝女青年,好像對愛情總有點不切實際的幻想,既希望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又希望一生一世一雙人,相思相愛又相親。有人說,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女人嘛,最後都得相夫教子,宜室宜家。更有人毒舌,文藝女青年的結局:孤寡,拉拉,出家,後媽。好像每一個還有案例可證。

    孤寡,最富盛名的就是張大小姐,與胡蘭成曠世戀情,差點成了一個傳奇,也是差點,終究還是沒有。她的一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成了傳奇,她的愛情卻是蝴蝶飛不過滄海,短暫而飄渺。

    戀愛時她放下身段,不矜不盈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結婚時她小鳥依人,滿心歡喜道,“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後來分開時,也開始自哀自憐,“你到底是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就這麼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被現實給擊潰得體無完膚,自此張愛玲好像沒有什麼優秀的作品,真的低到塵埃萎謝了。

    晚年嫁給賴雅一度被人傳言,貧困潦倒,淒涼無限。雖說後來有人指正,張愛玲晚年並沒有那麼悲慼,卻也不似當年那麼富裕。想當初,在離別時,張還能拿出十萬元給胡蘭成當做“分手費”。

    後媽,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安妮寶貝。在寫了數十本悲慟絕望的書之後,終於偃旗息鼓結束自己大齡剩女頭銜,低調嫁作他人婦了。雖然是當後媽,但她卻非常知足地表示“得夫如此萬事足”。

    早年的她,字裡行間分泌著高濃度的壓抑苦楚,恨不得把人給窒息。“時間和破碎的夢想,被埋葬在一起不停地發酵,無法停止……感情的虛假繁榮如此誘惑,刻意矇蔽,藉此過渡生命的荒蕪淒涼。”縱使,生命是一場幻覺,矇蔽了旁人的眼,卻也沉澱了自己的心事。

    沒想到生孩子後,還真是少了青春的暖傷痛感,年少的激烈頹靡,安妮寶貝開始溫情婉轉路線。“想孤身前往去看一場花事。如果午後微雨突襲,你恰好渡船而過,不妨讓我們在春柳拂面的橋頭相見……給過我感情的人,我都要感激他們。”

    至於拉拉和出家,田馥甄也一度被傳言出櫃,蔡琴在2016年母親節的演唱會上,親口宣佈,“我蔡琴不會嫁人了!我終身嫁給舞臺!”除此之外,好像文藝女青年下場都特別悲催,為愛殉情的三毛,終身未嫁的簡奧斯丁,離婚單身的胡因夢……

    (二)

    文藝女青年,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文藝範兒,但凡加個女字,所有詞都變味了。綠茶、聖母、白蓮花,從來只見女人拿著雞毛撣指著別的女人謾罵無恥低賤。不得不說,女人對女人才最為苛刻。

    連單身貴族徐靜蕾也在微博中宣言,為什麼我們要被教育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而不是“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忠於內心比不負眾望更重要。就是這麼一位女性,碾壓了男權世界傳遞給女性的所有訊號——你必須足夠好,才夠得上幸福的眷顧。

    而她在節目訪談中,更是明目張膽正言不諱地討論結婚生子問題,“我不拿自己標準去評價別人,別人結婚我會祝福,不是祝福他們結婚,而是祝福他們得到了幸福。”當面對才女這個標籤時,她坦誠地說,“我特別希望我真的是一個有才華的女性,我真不謙虛,但我真的不覺得我特別有才華。但是說男性怎麼看我,我根本就不關心他們,愛怎麼看怎麼看。”

    多少女人羨慕徐靜蕾的優雅灑脫,獨立自由。她為自己而活,活得透徹,活得無畏。當我們活在男人眼光構成的社會里,小心翼翼地行為處事,精心裝扮博得他人歡心,表面光鮮,內心卻荒涼,他人的愛便成了唯一的救贖。“他不愛我了,我該怎麼辦?”

    如果不是劉德華,恐怕喻可欣這個人也會被遺忘。每隔一段時間,她便會爆出她與華仔早已緣盡情史的驚人內幕,而且愈爆愈露骨。喻可欣也一直揚言,自己對華仔尚未忘情,甚至還出版了一本書《情海星空——我與劉德華》,將她與華仔之間的親密關係,如數家珍,逐一公開。

    糾結於他人的愛,一旦被拋棄,淪落於祥林嫂的境地,處處向人彰示自己的可憐悲傷,最後,再也沒有人願意傾聽了。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曾引用羅素的名言,“須知參差多型乃是幸福的本源”,文藝女青年們生活的參差多型,也是生活豐富多彩的表現。難道幸福的模板只是嫁給一個男人,為他生兒育女嗎?聖經中有言,“如果你得到了全世界,卻失去了你自己,又有什麼意義呢?”對於愛情,最應該的態度,難道不是,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因為我在你身邊我是誰嗎?

    很多所謂的標準,在你認同它的時候才是枷鎖。當你不在意,它就什麼都不是,或者只是個笑話。即使孤寡,拉拉,出家,後媽又如何?我照樣明媚動人,優雅灑脫,驚豔四海八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記得5G剛出來的時候說一分鐘下載好一個G的電影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