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eremyMi

    第一,拿破崙統一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當時是歐洲第一大國,連續六次擊敗反法聯盟的盛舉也是讓歐洲各國相當忌憚又畏懼,第二,當時的普魯士,沙皇俄國,奧匈帝國,英國等各自也有矛盾,瓜分法國無法做到各方勢力平衡。第三,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席捲歐洲,各個封建國家國內矛盾尖銳,無力過多幹涉法國內政。

  • 2 # 谷川teL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拿破崙雖然在滑鐵盧慘敗,但法國還沒有到窮途末路毫無戰鬥力的地步,這與二戰後德國被瓜分的情形是不一樣的。其次以英國為首的反法同盟最終的目的就是扼殺法國新興的資產階級以鞏固本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只要法國不再對歐洲實行封建君主制的國家構成威脅即可。最後拿破崙第一帝國覆滅後,領土被迫恢復到18世紀末,各國喪失在拿破崙手中的領土得以收復,並且法國做出一系列賠償,再者,當時也沒有瓜分的野蠻慣例。

  • 3 # 大正看世界

    拿破崙失敗,法國沒有被瓜分吞併的原因:

    (一)拿破崙戰敗,法國並沒有敗。

    法國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國家雖然搞得很混亂,而拿破崙上臺後進行改革,又對歐洲大陸其他地方進行了征服,數年間幾乎摧毀歐洲大陸的封建制度,征服了多個國家和地區,法國在在此期間開啟了工業革命,極大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實力大大加強。

    最後拿破崙兩次被反法同盟打敗,這些反法同盟之所以沒有要求法國簽訂多麼屈辱的條約,就是因為法國的基礎實力依然存在,不想魚死網破,法國對其海外殖民地依然有掌控能力,這樣來說法國並沒有失敗,只是吐出來拿破崙當政時期擴張時期獲得利益。

    (二)英國的歐洲大陸均衡政策。

    英國稱霸海洋幾百年間,對於歐洲大陸一直施行著均衡政策,英國不允許在歐洲大陸出現一家獨大的國家,一旦出現必然很可能把英國孤立在歐洲大陸之外,無法參與歐洲大陸內部事務和獲得歐洲大陸的龐大市場。

    這也是拿破崙征服歐洲大陸時,英國反覆組建反法同盟打敗拿破崙原因,後來克里米亞戰爭、一戰、二戰幾乎都是英國的傳統大陸政策的延伸。

    英國同時也不會任何一個歐洲其他大國過於削弱法國,導致法國太弱,其他國家變強崛起破壞均衡,只有歐洲大陸勢力處於平衡狀態才最符合英華人的利益。

    (三)當時歐洲大陸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瓜分法國,哪怕是一丁點。

    拿破崙征服下的歐洲還是大片的貴族領地和封建勢力,比如德國、義大利這樣的國家處於一片分裂狀態,單個來說,歐洲大陸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挑單的和法國硬碰。

    有點實力的沙俄離法國又太遠,並不接壤,加上俄國面臨土耳其這樣的強敵,以及擴張重心在中亞和遠東,只不過把軍隊開到巴黎耀武揚威一陣子,獲得一個“歐洲憲兵”美名。

    綜上所述原因,是“大正”認為法國在拿破崙戰敗後並沒有因此被瓜分或吞併原因,是根本沒有國家有這麼大的胃口,即使胃口好也有會被撐死。

  • 4 # 地球知識局

    內因是法國本身未受重創以及有一個天才外交家塔列朗,外因是最認同瓜分或吞併法國的普魯士在奧地利會議(拿破崙失敗後的列強和會)列強中實力不足,普魯士、奧地利、沙俄和英國四大列強矛盾重重,最終並沒有達成一致瓜分法國。然而法國大革命後的歐洲秩序被摧毀,被列強替代成了自己的秩序,法國也遭到了圍堵。

    首先,大革命後的法國動員能力和戰鬥力在拿破崙戰爭中已經讓傳統Continental列強心驚膽戰,甚至拿破崙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都能動員大軍搞一場滑鐵盧戰役,列強也因此畏懼法國,不敢把法國逼得太緊以至於他們致力恢復的波旁王朝再次受到被逼出來的革命的威脅。更何況法國當時作為西歐人口第一大國,哪個國家想吞併法國在短時間內都容易吃下去卻消化不良。

    其次,法國有個無視主義,一心耍手腕又玩得冠冕堂皇的塔列朗,巧妙地把拿破崙的倒臺從Continental的重新洗牌在一定程度上轉變成了推翻以拿破崙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權(正是Continental列強深深恐懼的),扶立原本正統的封建統治家族波旁家族的國內政權更迭和穩固(當然法國本土外的波蘭義大利等盟邦塔列朗就已經顧及不上,它們也就慘遭瓜分)。他在寫給普奧俄英四國代表的信中提出:“我什麼也不要求,可是我給你們帶來了重要的東西——神聖的正統原則”。出於對法國資產階級的畏懼,各國也就不得不同意扶立波旁王朝並儘量不削弱它,讓波旁王朝去壓制法國革命的可能。他的觀點也符合“正統主義”原則,即儘量恢復戰前的歐洲秩序,歐洲還是封建主國王大公的歐洲。

    有了原則上的正確,塔列朗也善於挑動普奧俄英列強的內部矛盾,使它們不能聯合起來針對法國。普魯士想要阿爾薩斯和洛林,可它在四大列強中最弱,奧地利也不願意看到普魯士奪取法國土地而強大起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更看重封建秩序的穩定,也不想德意志內部的普魯士過於強大。俄國更看重它夠得著的中東歐一帶的利益,也不願意普魯士過於強大,英國則一視同仁不願意Continental普奧俄的強大,列強內部的鬥爭,比對法鬥爭還要波譎雲詭。

    最後列強還是對法國在大革命中建立起來的歐洲新秩序進行了瓜分和摧毀,擴充了自身實力同時也對法國進行了圍堵。波蘭再次被俄普奧三國瓜分,奧地利拿到北義大利大片土地,為了圍堵法國,荷蘭得到了奧屬尼德蘭(即後來獨立的比利時)以增強實力。日後一統義大利的皮埃蒙特家族不僅拿回了薩伏伊,還拿到了熱那亞,實力也得到增強,在法國南部也算是埋下了釘子。然而這種維護封建統治的歐洲秩序本質還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在1848年革命中就開始搖搖欲墜,直到德意志和義大利的統一徹底顛覆了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秩序。

  • 5 # 張子曰

    最最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英國。

    大家看歷史,有時候會覺得很奇怪,奧斯曼帝國戰敗,被瓜分成無數小國,而歐洲大陸那一小嘬,就是英法德意西葡北歐這一塊,打了這麼多年,大家和幾百年前的地圖比較一下,變化並不大,還是那麼幾個。是不是很奇怪?

    16世紀,西班牙驅逐了摩爾人,徹底的將伊斯蘭勢力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而與此同時,西班牙透過聯姻,同時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時佔據著包括今天義大利北部,荷蘭盧森堡比利時那一塊當時叫尼德蘭的地區等廣大的領地,這個時候歐洲大陸除了法國,西班牙幾乎有一統歐洲大陸之勢;然後結果呢?英國聯合法國,支援尼德蘭革命,透過一些列戰爭,削弱了西班牙勢力,讓西班牙的歐洲大一統夢想徹底終結。

    18世紀末,拿破崙在法國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風暴,兵鋒所指,歐洲大陸幾乎全部被征服,西班牙,義大利,普魯士都紛紛敗下陣來,這個時候,英國是最堅定的反法聯盟的成員,組織者。為此不惜和俄羅斯,奧斯曼等長期交戰的敵國結盟,一定要搞死法國。拿破崙的莫斯科戰役固然是敗在俄羅斯手上,但是此時英國可謂充當了二戰時候美國的角色,對俄羅斯提供了相當的支援。最後滑鐵盧一戰,徹底終結了拿破崙的歐洲一統的夢想。

    19世紀中期,俄羅斯藉助擊敗拿破崙所獲得的聲譽,以及此時歐洲因為資產階級革命帶來的混亂,成為歐洲憲兵,成為穩定歐洲的決定性力量。而英國再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俄羅斯在歐洲的話語權過大,結果又聯合當初的敵人法國,一起對付俄羅斯,透過克里米亞戰爭,成功的削弱了俄羅斯的力量,引發了俄羅斯內部的動盪。

    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慘勝,試圖徹底的解決德國的危險,將德國肢解,又是英華人跳出來大喊萬萬不可,最後保持了德國的領土基本完整。

    英國的大陸均勢原則,可以說玩的爐火純青。自從英法百年戰爭英國在大陸上的勢力被徹底拔出乾淨以後,英國就深知自己是不可能統一歐洲了,但是至少應該保證歐洲不能處在同一個強權的控制之下。所以我們看英國在此後的歷史中,總是聯合歐洲大陸較弱的一方,打擊有可能統一歐洲大陸的力量,屢試不爽。

    而去年英國退出歐盟,則表明英國實際上到今天,採取的仍然是這樣的策略。總之英國是不可能當真和歐洲大陸國家同心同德的,他必須確保自己遊離於歐洲大陸之外,保持著獨立而又帶有仲裁者意味的角色。

    所以問題的答案也就很清楚了。

    拿破崙就算失敗了,英國也不可能允許別人瓜分法國的。法國沒了,領土給誰?難道給普魯士麼?給了普魯士,英華人還玩啥啊。英華人不但不能瓜分法國,還要幫助法國從戰後的滿目瘡痍中走出來,幫他好去對抗即將崛起的俄羅斯,普魯士。

    英華人一直都是這麼幹的,今天仍然試圖這麼幹下去。所以,英國的存在,是歐洲大陸不能統一的極其重要的因素,這也決定了法國德國奧地等國家多次失敗,卻為什麼還都能保持獨立和基本完整,而沒有消失。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國的需要

  • 6 # 素月墨羽YH

    因為反法聯盟是反拿破崙,他們本身都是王室,目的是保證王室在歐洲的統治,他們去把法國劈成幾塊幹嘛,多要點錢就行了

  • 7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在歐洲法國是非常驕傲的,是歐洲最早的單一民族國家。英法百年戰爭的勝利、太陽王路易十四打遍歐洲無敵手,戰爭的勝利打出了大國魂。法國文化代表的是歐洲的時尚,各國貴族以說法語為榮。一個擁有輝煌歷史,燦爛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外力征服的,想想當年中國是怎麼抗日的,就能想到拿破崙失敗後各國統治者為什麼不敢瓜分吞併法國,因為代價太大了,此起彼伏的反抗能拖垮任何國家。

    另外英法百年戰爭英國失敗後就推行“大陸均勢”政策,維持歐洲大陸上各國的互相對峙,不讓Continental霸主出現是英國一直不變的國策。對西班牙、對法國、對俄羅斯,英國一直是怎麼幹的,不讓任何國家獨強。而當年的反法聯盟中英國是各國的大債主,對各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力,英國反對瓜分法國,其他國家自然不好那麼幹。

    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唯一一次玩脫了就是支援普魯士擊敗法國,實現德國統一。德國統一後飛速發展,兩次世界大戰和英國兩敗俱傷,將英國拉下了世界霸主的寶座。

  • 8 # 毛維準

    實際上,反法同盟曾經佔領法國直到1818年,但是最後它們並沒有瓜分或者完全吞併法國。這裡的關鍵詞是“完全”。

    從一般邏輯來看,一國滅亡正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特別對於法國周圍的世仇國家而言都是如此。然而,最後的局勢並未按照反法同盟國家的原初設想進行下去。其原因如下。

    1. 就當時法國國內形勢來看,實際上波旁王朝在國內的統治根基還很穩固。1815年的法國國力還在,可以回想一下後來的拿破崙復辟以及拿破崙三世的登基,可見法國國內對於波旁王朝還是非常支援的。

    2. 從結構層次來看,反法大國無法吃掉法國,因為法國也是大國,法國被瓜分的命運也警示著其他好戰大國的未來,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當時法國的國力雖然可能弱於英國和俄羅斯,但是要比普魯士、奧地利和西班牙強大。當時的反法大國肯定也在瓜分法國本土還是法國殖民地方面產生過爭論,其中可以看到英國需要的應該是殖民地,而普魯士則可能需要法國本土,其中的分歧可見一斑。實際上,拿破崙戰敗之後,其領土已經被其他國家瓜分了若干,法國之保留了路易十四時的領土範圍。如下面兩幅圖。

    3. 還是從結構層次上來看,均勢或者執劍互對的姿態是當時歐洲的共識,法國如果滅亡或者被瓜分,歐洲大陸的均勢肯定會被改變,這對於隔岸觀火和遠端遙控的英國而言並不符合利益。因此,英國要避免出現這種狀況。其他國家也大多有這種心思。

    4. 法國大革命也激發了民族主義的萌發,作為現代民族主義的起源地法國民眾的民族情緒肯定特別激憤。因此,瓜分一個大國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後果,對其他大國而言,別吃不下然後噎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酸高能吃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