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曹丕也算閒君,不知道大家怎麼想,所以這都是命
4
回覆列表
  • 1 # 記者老馬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其次,曹丕沒有曹操奸雄之才、攬人之能和容人之度,所用人才多是宗親或他人所攬,縱使多壽,也是延魏數年,要一統天下成為開朝明君,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2 # 陳安冉car

    首先歷史不允許我們進行假設,因為這種假設只能在一定的可控變數下發展,而歷史的發展往往有大量不可控的變數所決定。

    不過,從"戲說"的角度,我們不妨設定一個曹丕沒有早亡的前提,推演一下歷史的發展。

    首先,曹氏與司馬家族的關係十分微妙。司馬乃世代望族,又是曹氏稱帝的中堅力量,因此於情於功都不能輕動。其實明說是曹室天下,不過早已被龐大的司馬集團所滲透,這像極了曹操與漢室的關係。加之司馬手握軍權,對於平定蜀魏之患必不可少,所以曹丕很難像康熙除敖拜那樣大刀闊斧地除去司馬家族。

    第二,司馬家族太能忍,也太能裝。換個成語叫韜光養晦,換個俗語叫裝孫子是孫子。司馬家族對曹氏太忠心(至少裝的很忠心)。以司馬懿而言,此人心機太深,儘管曹操臨終前囑咐曹丕"此人日後必有異心",需除之。但司馬強大的偽裝還是騙過了曹丕。即使他再活多年,估計也不會識破司馬家纂權的巨大陰謀。

    第三,曹丕早晚會死。這點很無奈,因為曹氏後人不會為政,至少比不上會裝的司馬家族。曹丕即使多活幾十年,也沒法培養一些能力優於司馬家族並且有權勢的後人,這也昭示了曹魏政權終將沒落的慘痛結局。而相比之下,司馬懿的兒子孫輩能力就強很多,比如司馬昭司馬師與大將姜維作戰也沒有吃多大虧。

    總結一下,歷史的確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曹魏沒落司馬興起是發展的大趨勢,一兩個人的生死往往很難去左右它的發展。所以,曹丕再活幾十年,晉國還是遲早要成立,而司馬家族的"尾大不掉"決定了其要用"分封"的制度來平衡權力的分配,也為"八王之亂"提供了溫床。

  • 3 # 歷史春秋網

    曹操公元155年出生,公元220年去世,活了65歲。曹丕公元187年出生,如果他能活65歲的話,應該公元252年去世,司馬懿公元251年去世,他就會死在司馬懿後面。所以就不用託孤給司馬懿了。他的兒子曹叡公元239年就去世了,所以他也不會傳位給曹叡,而是傳位給其他兒子或孫子。歷史就會因此而改變。

    如果司馬懿死在曹丕前面,相信曹丕去世前不會託孤給司馬師和司馬昭。而且,曹丕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期間一是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穩定了北方的邊患,二是派曹真、張郃、曹休等擊敗東吳孫盛、 大破呂範、 火燒諸葛瑾;三是派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裡應外合,收復上庸三郡,可以說四境都取得重大勝利,進一步開疆拓土。假如他能再活幾十年,曹丕的治下才能是遠勝曹叡的,他會好好開發並利用司馬懿的才能,提前戰勝諸葛亮,平滅蜀國。要知道,諸葛亮於公元234年就去世了,如果上天再給曹丕近二十年時間,他和司馬懿配合,再加上其他戰將,相信姜維不會是他的對手。曹丕的優秀才能,很可能會統一三國,和秦始皇、隋文帝等優秀帝王一樣,成為另一個統一王朝大魏的開國皇帝。因為司馬懿死在了曹丕的前面,所以就不會有晉朝的存在,而司馬懿在歷史上就會成為大魏的忠臣。一個統一的大魏,就可以避免後來的八王之亂及五胡亂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的一生這麼短,有什麼是你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