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學生做錯了事老師一般都會要求寫檢討書,在古代,皇帝做錯了事,會透過什麼形式來做檢討呢
8
回覆列表
  • 1 # 繹空間

    一般有擔當有修為的人一旦犯了錯誤就會寫一份檢討書,作自我批評,以便檢討過去,修正未來。其實,一般人有了錯誤要寫檢討書,而古代皇帝的檢討書不叫檢討書,而叫做“罪己詔”。當然,在古代帝制社會,皇帝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乃九五至尊,天下主宰,天下臣民每睹尊容,必三呼“萬歲”。像這樣的高階人物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低頭認錯的。但縱觀二千多年的中國帝制史,也曾出現過一些寫“罪己詔”檢討自己錯誤的皇帝,而第一個檢討自己錯誤、敢於自我批評的中國皇帝就是漢武帝劉徹。這位大漢王朝的一代雄主的自我檢討和自我批評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正式記錄在案的敢於“罪己”的皇帝,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其母皇后王娡。他四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七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大漢王朝最輝煌的業績。劉徹生於中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時代。當時大漢王朝經歷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家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而不可食”。劉徹從小就盡情地享受著盛世的紅利,大概還在上幼兒園年齡,他就當著自己的小表妹陳阿嬌誇口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儲之。”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大的口氣,讓人歎為觀止。就這樣,劉徹的一句話便留下了“金屋藏嬌”的千古佳話。現代的許多人都是最早從這個典故中知道漢武帝劉徹的。

      作為漢武帝的劉徹一生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不僅愛才,而且惜才。在任人唯親和論資排輩的封建專制時代,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即便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如重用政見不同、狂傲不羈的主父偃;二是敢於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就是草芥家奴出身,漢武帝依然破格提拔,如提拔家奴出身的衛青為大將軍。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以至於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讚歎,言聽計從。初讀《子虛賦》,漢武帝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漢武帝千古無二。秦始皇、漢高祖視文人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終究雅量闕如。但是,漢武帝恰恰在人才的重用上犯下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他閹割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也正因為這個錯誤使漢武帝站到了被告席上,備受指責、爭議和批判。

      縱觀漢武帝的一生,不難看出,他雖然是深知自己歷史責任的一代有為皇帝,但他又是一個任性殺伐的暴君,他既立下南征北戰的蓋世之功,又給天下蒼生帶來巨大災難;他寵愛他喜歡的女人,他也可以為了江山,殺掉自己寵幸的女人;他絕頂聰明,又異常糊塗,為了得到一匹汗血寶馬,居然不惜犧牲數萬人的生命。

      毫無疑問,作為漢武帝的劉徹不僅繼承了“文景之治”時代的一切紅利,而且也有更高的政治追求,他對內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封建統治;對外廢除和親,反擊匈奴,一洗中原王朝幾代人的恥辱。完全可以說,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改變了華夏民族的歷史程序,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可惜的是,他最終沒能跳出歷史的侷限而走向了反面。他推行“推恩令”,任用酷吏,甚至以“腹非”之名定罪,最終把強化統治變成了專制暴虐;他率性用兵,殺人滅國,最終把反擊侵略變成了窮兵黷武。他窮奢極欲,大建宮室別館。他花心好色,後宮美女無數。他夢想成仙,崇信妖人。他熱衷封禪,遍祀諸神……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正是因為漢武帝如此地張揚揮霍,不恤民力,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國家的經濟狀況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匈奴人襲邊的事件時有發生,老百姓揭竿而起的義舉此起彼伏,宮廷內部的爭鬥不斷,特別是他親自逼死了太子劉據以後,大漢王朝日漸衰落的局面令這位步入暮年的老皇帝不能不清醒起來。徵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當有大臣建議在輪臺,即今天的新疆輪臺屯兵時,年近七旬的漢武帝立即召叢集臣,頒佈了被歷史學家稱之為“仁聖之所悔”的《輪臺罪己詔》。

      在《輪臺罪己詔》詔書裡,他對平生功業沒有用“兩分法”,也沒有用三七開或四六開,而是“深陳既往之悔”,毫不掩飾地承認自己執政的失誤,大膽公開地作自我批評,他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他決心改正錯誤,他說:“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同時,對自己迷信神仙的事也作了深刻反省,他說:“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敢於罪己,置自己過失於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後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但是,《輪臺罪己詔》無疑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皇帝的檢討書,漢武帝是中國皇帝敢於檢討自己錯誤、敢於自我批評的典範。

      後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漢武帝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執拗地把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立為太子,卻殘忍地逼令其母親鉤弋夫人自殺,為的是避免重蹈漢初呂后干政的覆轍。接著又任命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為輔政大臣。不久,漢武帝就在五柞宮去世了。新皇帝在五位輔政大臣的輔佐之下,較好地遵循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精神,輕徭薄賦,發展農耕,改進刑獄,整飭吏治,使國家走上了正規,一度危機四伏的西漢政權終於出現了“昭宣中興”的局面。由此可見,漢武帝的“罪己詔”並非白紙一張,他的自我批評也並非只是走過場,它不僅是後世皇帝處理朝政的前車之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典範之作。

  • 2 # 繁峙下芻狗

    古代皇帝認錯一般都會用罪己詔昭告天下。最出名的是漢武大帝劉徹的《輪臺罪己詔》:武帝即位後窮兵黷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宮室,揮霍無度,致使民力枯竭,寇盜並起,天下板蕩。晚年,巫蠱獄興,衛皇后和太子劉據俱死於此,株連甚廣。不久,即察知太子無辜,乃建“思子宮”,以實際行動自責悔過,時在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明年,當群臣之面自責曰:“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還追悔曾屢受方士仙人欺騙往事,說:“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節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隨後,他又駁回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屯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的奏請,決定“棄輪臺之地,而下哀痛之詔”

  • 3 # 哈哈95128931

    漢武帝劉徹的輪臺罪己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皇帝本人進行自我批評並且公佈於天下的詔書。一代雄主漢武帝劉徹實乃正能量的代表,皇帝修身慎獨的鼻祖。

  • 4 # 國家人文歷史

    罪己詔就是中國古代皇帝的檢討書。一般要不然就是一些政策上的大失誤,要不然就是影響巨大的天災人禍。比如說,兩宋三百餘年時間裡,幾乎每一個帝王在位時期都有火災發生,有時一年之內還發生多次。在巨大的災難面前,皇帝就要下罪己詔。明代,大報恩寺享有至高無上的皇家待遇。景泰元年(1450),一場雷電禍及琉璃塔,此事上報皇帝后,明代宗竟下罪己詔,認為這是“天之戒也”,下令整頓朝廷。

    再比如宋朝時期,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百般無奈之下,趙桓從他爸(趙佶)手裡接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北宋王朝。此時,金人已經打到黃河邊上,直逼東京汴梁,宋徽宗一聽,嚇了一大跳。眼看國家就要在自己的手裡玩完,藝術家皇帝痛心疾首,抓破頭髮,萬般無奈之下,向全國頒發了公開譴責自己的詔書——罪己詔,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

    在這份罪己詔中,宋徽宗對自己執政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做了反思,為自己把北宋帶入衰亡之境地進行了深刻的檢討,究其原因,還在於自己執政的能力不夠。畢竟,一個不想當皇帝的藝術家絕不會成為好皇帝。

    也有像張居正這樣的厲害角色,逼著皇帝下罪己詔打臉,萬曆七年(1579),皇帝因與宦官張鯨遊玩時行為不檢,遭到李太后訓斥,張居正讓皇上寫下《罪己詔》,昭示百官,讓皇上丟盡了顏面。

  • 5 # 文史宴

    一般公開的透過下罪己詔的方式認錯,私人的單獨找當事人道歉。

    罪己詔不少皇帝下過,漢武帝開的頭,因為在位時幹得實在太過火,折騰得天下戶口減半,再不認個錯天下不保,所以下了罪己詔。內容摘要如下: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

    對征伐大宛之事明確認錯,表示自己因為聽信了軍候弘的彙報,決策征伐大宛,是自己的不明。

    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

    這是表示不再進行新的軍事舉動,不再戍守輪臺。

    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這是強調恢復生產,不再瞎折騰,並且強調減少軍備,安慰天下百姓之心,讓他們知道朝廷不會再打仗,不會再向他們無限的予取予求了。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這是自打自臉,正式認錯,說自己是個渣渣。等天下百姓怒火平息了,再去虐待他們。

    私下認錯的例子有:

    孫權晚年猜忌太重,逼死陸遜,後來為了拉攏吳郡陸氏,對陸遜之子陸抗說:

    “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宋太祖也曾經為打落張藹兩顆門牙道歉:

    宋太祖方彈雀後苑,靄亟請入奏事。及見所奏乃常事,太祖怒,靄曰:“臣以為尚急於彈雀。”太祖色愈厲,引斧柄撞其口,墜兩齒,靄徐拾之。太祖曰:“欲訟朕耶?”靄曰:“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耳。”

    因為害怕被史書記載為昏君,宋太祖也向張靄道歉。

    總之大部分皇帝要認錯是很難的。他們認錯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情形危急到不認錯就會江山不保;二是皇帝個人為人比較好,較有是非之心,不會為了面子把黑的說成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我選擇嫁給你的時候我的心就已經給你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