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綠芙曉色

    這個社會,要想行走自如,很多時候光靠專業能力遠遠不夠,做得好不如說得好,親眼目睹某跨國企業董事長來滬視察工作,國內各分公司頭目把大會議室都擠爆了,一上午,董事長就被圍在中央聽著歌功頌德,那些專業的人因為彙報內容較長而且有些情況不樂觀而被排除在門外。能說會道是一種能力,我們不希望孩子成為只會阿諛奉承的空皮囊,但是思辨能力是國際通識,為什麼我們的人才在外國企業大多做箇中層,而印度人卻往往做高管,道理就在此,人家善於表達,我們含蓄內斂。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表達能力很有必要。

  • 2 # Bling_Bling_Bling

    嚴格意義上來說,所謂能說會道,也就是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是表達能力的一種。

    還有一種很多人不擅長的表達能力:文字。

    你的表哥,大學副教授、做研究,他的工作內容是需要教課帶學生以及研究寫論文的。

    在他專業領域內,他一定有非常好的表達能力——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字。

    然而這些並不是你家長輩所能瞭解的,甚至想象的。

    幼兒在一定的階段,如果不會說話,家長會非常緊張,因為擔心孩子是個啞巴。

    別意外,我就遇到過家長跟我分享這種經歷。

    當時孩子到了三歲還是不說話,全家上下急死。

    後來終於會說話,她媽又開始後悔,並且深深地後悔直到現在,因為這孩子的廢話真是多。

    一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需要成人費心培養的。在這點上 @Wu-il 說的並沒有錯。

    他們想在孩子小時候透過孩子的善於溝通

    讓旁人來誇獎自己對孩子的培養

    然而,因為對於幼兒的無知,家長往往本末倒置。

    “我們家孩子就是不會喊人啊!”

    “哎喲,這孩子內向呀,不說話……”

    “我孩子很乖的,平時都不聲不響的。”

    ……

    全都是家長暗示誘導的結果,最後孩子成了啞巴。

    案例一:

    前幾年,我家樓上搬來一戶人家。那時候,小囡囡剛生出來。他奶奶經常抱著他出去散步遛彎,遇到鄰居時,免不了打個照面。

    老太太會笑嘻嘻樂呵呵地說:來,我們寶寶和XX打個招呼呀,喊XX好呀~

    娃被大人抱在懷裡,看著周圍的生人,一臉懵逼,不知所謂。

    現在孩子已經滿地跑了,他看到我媽能主動喊:阿婆好~

    案例二:

    我家隔壁的小男孩,小時候,他媽媽教他喊:譚老師好~

    由於當時太小無法,認知能力偏弱,剛開始他總是記不清應該喊我什麼。

    曾經有一次,他看著我想了很久,堅定地認為自己一定記著該喊什麼的。

    最終他激動地喊了一聲:

    唐老鴨……

    老鴨……

    鴨……

    ……

    (高冷.jpg)

    喊人對特別小的幼兒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社交技能。會喊人的孩子,往往被冠以“聽話”、“乖巧”、“懂禮貌”、“大方”、“膽子大”……之類的褒義表揚。

    不太喊人的幼兒,往往會有負面標籤在身。

    仔細觀察一下,一個特別能說會道的孩子,往往有一個很善於表達和願意傾聽的物件。

    善於表達,是因為孩子能夠從物件身上學到足夠多的詞彙量和表達方式。

    願意傾聽,是因為可以鍛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

    當一個孩子的詞彙量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自然會開始發出溝通的訊號,開始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觀點。

    如果有個善於引導的教育者,那就會更好。

    順便說一下,我一般騙孩子說話的套路是:

    哦~(浮誇驚訝狀)

    嗯嗯~(浮誇認證狀)

    然後呢?(浮誇好奇狀)

    再後來呢?(浮誇感興趣狀)

    ……後面就沒有啦?(浮誇失望狀)

    越浮誇,小朋友越願意多說,這招對學齡前兒童極為有效。

    當然也會有一定的負面效果:

    小朋友說多了什麼都要跟我說,什麼芝麻綠豆的事情都要說,可煩可煩了。

    當個孩子願意表達的時候(溝通),他會不斷地、不停地用各種方式引起成人的注意力,讓你一定要聽我說。

    哪怕這個觀點再傻再蠢,也要聽他說完。

    有時候,我甚至會對孩子說:把你剛才說的話,再說一遍。

    行為的發展,帶動思維的發展。

    說話,就是一種行為。

    你要訓練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就要從小讓他說,多說他才會多思考。

    ----------------------------------------

    華人往往會做一件矯枉過正的事情。

    當一個孩子鬧騰的時候,說他太皮。

    當一個孩子安靜的時候,說他太悶。

    當一個孩子會說話的時候,說他胡說八道。

    當一個孩子不說話的時候,說他內向不合群。

    簡直要把孩子逼瘋掉——但這背後往往折射出來的是家長的無知和不自信。

    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家長開始迷信“自信”的教育。

    而自信的最大表現之一,就是在人前能說會道。

    這彷彿成了一個大家預設的標準——其實很蠢。

    “不上臺面”、“不會說話”、“膽子小”、“衝不出去”、“沒用”……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越是自己做不到的家長,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

    甚至可以猜想,這樣的家長在工作中,還不見得擅長彙報自己的工作。

    但真正有這些能力的家長,更知道怎麼教孩子閉嘴不說話。

    相對來說,大多數男孩子的語言能力,在早期是弱於女孩子的。

    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小丫頭伶牙俐齒地把事情說清楚,而一個男孩子半天蹦不出一個詞。

    如果提問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有所困擾的話,你就別把這個事情當做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多對著自己的寶寶說說話(你現在說什麼他都傻樂),你現在教他的詞彙,他會慢慢積累在心裡。將來會表達出來的。

    此外,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你會再一次經歷童年。

    所以,藉著這個很好的機會,你也可以慢慢認同自己。

    作為母親,你認同自己,接納自己,你才能更好的認同孩子,讓孩子認同自己。

    相信我,為了孩子好,你作為家長,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

  • 3 # 聆聽久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是每個家長都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其實每個孩子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關鍵是看家長怎麼去培養和挖掘孩子的潛能了。要想孩子能說會道,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孩子在起跑線上飛躍。

      如何才能使孩子能說會道?

      1.為寶寶創設寬鬆和諧的語言環境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在與他人交往、主動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完成的。家長[微博]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寬鬆的語言環境和表達的機會,鼓勵孩子去主動學習、建構語言。例如:媽媽拿著一個紅色的汽車、一個藍色的玩具熊問他:“今天我們玩紅汽車,還是藍毛熊?”從幼兒感興趣的玩具引出話題,鼓勵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意義和快樂。

      2.豐富寶寶的生活內容與經驗

      幼兒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才會有話可說,有樂於表達的內部動機。生活是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家長應有意識地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多帶他們出去玩,觀察大自然花草樹木的千姿百態,欣賞昆蟲飛鳥的美麗靈活,體驗春夏秋冬景色變化……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不僅會豐富寶寶的生活內容,還能為他們增添無數新的詞彙。

      3.抓住各種機會增加新詞彙

      幼兒有了表達的願望,常常因詞彙的缺乏而限制語言的表達。家長要抓住日常生活中各種機會,陸續教給他新的詞彙。比如:讓孩子和你一起擇菜、洗水果,告訴他各種蔬菜、水果的名字及其顏色外觀的形容詞,讓他練習用這些詞說一句完整的話。還有你到郵局寄信、到商場購物、觀看街頭的宣傳櫥窗,都可以帶上孩子,給他講解看到的所有新知識、新詞彙的意思,滿足他的好奇心,激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利用故事、圖畫書多與寶寶互動交流

      幼兒喜歡聽故事、看畫書,家長應充分利用幼兒的興趣特點,在給孩子講故事、和他一起看畫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他聽,還要提出問題讓他思考、回答,培養其想象力和語言組織語言表達能力。對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要求他看圖複述故事,鍛鍊他的記憶力和語言的流暢性。比如:看小熊維尼的畫書,你可以和孩子討論“畫上的小熊和你在動物園看到的大狗熊長得像不像?”“你喜歡小熊維尼嗎?你喜歡它什麼呢?”在一問一答中,幼兒練習鞏固了相同的詞彙,語言和思維能力都會大大提高。

      5.玩文字遊戲靈活運用詞彙

      拍手遊戲、詞彙對子、詞語接龍等都是四五歲幼兒喜歡的遊戲。最開始,家長可以孩子“比比誰聰明”,讓孩子能迅速說出分類的簡單詞彙。比如:說水果詞彙,蘋果、橡膠、菠蘿、梨、桃、杏……說服裝詞彙,衣服、褲子、襯衫、襪子、帽子……說動物詞彙:四條腿的有……兩條腿的有……

      6.培養閱讀的習慣

      經常挑選一些寶寶喜歡的書籍,跟寶寶一起看並分享讀後感,再隨著他的年齡增長更換更復雜的書。看書的時候還可以鼓勵寶寶讀出來,在讀的時候能鍛鍊寶寶說話的能力,並且認識到新鮮詞彙。

      7.多表揚寶寶

      快樂的環境是寶寶最佳的心理成長環境,要讓寶寶覺得學習語言是件快樂的事情,寶寶才會更有幹勁。爸媽在寶寶玩耍獲得成功時、取得進步時,都要適時地讚美寶寶,可以透過擁抱、微笑讓他知道你很重視他,很喜歡和他講話。

      8.教寶寶思考

      當你的寶寶會講故事時,你可以多讓他思考,鼓勵他談論未來與過去的事情。在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去談論明天的計劃——比如一起制定一週購物清單,或者是去看奶奶的時候帶些什麼。相似地,當你們一同遠足歸來時,去談論它。

  • 4 # 伊寧玄雪

    逢年過節,帶孩子跑親戚,家長總是喜歡叫小孩在大家面前表演節目,講故事便是一種常見“節目”。如果孩子能把一個故事完整地講完,爸媽在一邊總會覺得臉上有光;幼兒才藝表演的舞臺上,不少孩子的拿手戲都是講故事。小手捧著話筒,繪聲繪色地把一個長篇故事演繹完的孩子,會引來家長觀眾們的嘖嘖讚歎:這小孩真強! 以上場景我們在生活中常會遇到,對“能說會道”的孩子,大家總會萬般欣賞。

    其實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表現力強,活潑開朗,能說會道;有的孩子含蓄內斂,不喜歡錶現。我們沒必要強迫一個內向的孩子一定要和外向的孩子比誰會說,為什麼要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而不是優點呢,可能不能說會道的孩子他的專注力是能說會道的孩子比不了的。如何覺得不好,那可以慢慢培養,總有一天會有所進步,但即使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也沒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天大樓最高能建到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