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鬍子說史

    金磚又稱御窯金磚,是中國傳統窯磚燒製業中的珍品,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築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用金磚來形容某個人表示那個人很有錢。

    明清以來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成為皇宮建築的專用產品。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經蘇州香山幫工匠的推薦,陸慕磚窯被工部看中,決定“始磚於蘇州,責其役於長洲窯戶六十三家”,由於質量優良,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讚,賜名窯場為御窯。金磚是一種兩尺見方的大磚;從故宮初建時起,這種由特殊工藝製成的金磚一直都是紫禁城的專用品。在故宮的重要宮殿中都鋪設有這樣的磚。現在我們看到的太和殿金磚是清康熙年間鋪設的。至今,它們依然光亮如新。故宮太和殿內共鋪設金磚4718塊。

    金磚製作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金磚出產在蘇州郊外。因為蘇州土質細膩含膠狀體豐富、可塑性強,製成的金磚堅硬密實。而且蘇州靠近大運河,運輸方便,可以從水路直達北京通州。幾百年來,它的工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有資料記載,在光緒三十四年,江蘇蘇州的御窯村還有御灶二十四座,“金磚”就是在這一年停做的。現在御窯村的村民姚興民家中藏著多塊“金磚”,其中兩塊是明代正德元年五月出窯的,應該算是現存最古老的“金磚”了。

    當年古代工匠製作金磚時,先要選土,所用的土質須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選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後浸水將粘土泡開,讓數只牛反覆踩踏練泥,以去除泥團中的氣泡,最終練成稠密的泥團。再經過反覆摔打後,將泥團裝入模具,平板蓋面,兩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實為止。然後陰乾磚坯,要陰乾7個月以上,才能入窯燒製。燒製時,先用糠草燻一個月,去其潮氣,接著劈柴燒一個月,再用整柴燒一個月,最後用松枝燒40天,才能出窯。出窯後還要經過嚴格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這一批金磚都算廢品,要重新燒製。就這樣,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兩年的時間。

    金磚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金磚是由蘇州所造,送往京城的,所以是“京磚”,後來演變成了金磚。另一種說法是金磚燒成後,質地極為堅硬,敲擊時會發出金屬的聲音。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明朝的時候,一塊金磚價值一兩黃金。

  • 2 #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故宮皇家宮殿裡的“金磚”

    蘇州陸慕御窯燒製金磚的歷史至今已有600多年,明代永樂皇帝賜名“御窯”。古籍《金磚墁地》稱其“專為皇宮燒製的細料方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之作金石之聲,稱‘金磚’”。

    它的製作工藝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御窯金磚是中國漢族傳統窯磚燒製業中的珍品,明清以來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成為皇宮建築的專用產品。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經蘇州香山幫工匠的推薦,陸慕磚窯被工部看中,決定“始磚於蘇州,責其役於長洲窯戶六十三家”,由於質量優良,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讚,賜名窯場為“御窯”。

    舊時民間有種傳說:“皇帝住的宮殿裡,地都是用金磚鋪的。”如果你有機會潛入故宮,撬開地板,翻開鋪地的青磚,你會驚喜地發現,青磚的背面不僅有年號,還有工匠的名字。如果繼續挖,你會失望地發現,只有這些青磚,並沒有黃金。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了滿地鋥亮的青磚,它們比黃金還值錢。

    御窯金磚製作工序達到二十九道之多,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而金磚燒造主要有八道流程:取土、練泥、製坯、陰乾、裝窯、燒窯、窨水、出窯。

    取土

    選取蘇州城東北陸慕特有的黃色粉沙型粘土,經過掘、運、曬、椎、舂、磨、篩等七道工序的處理,初步去除雜物,並使土塊變小變細,俗稱“七轉得土”。

    練泥

    練泥是金磚製作的關鍵工序之一,經過持續3個月左右的澄、濾、晾、晞、勒、踏六道工序,練就可以用來製坯的泥料,俗稱“六轉成泥”。

    製坯

    泥練就後,要裝入木製的模具,做成平整的磚坯。製坯時,需要用手將泥搓揉,然後盛入托板,兩人合作,一起用石輪碾軋,用木掌捶擊,使坯面平整。

    陰乾

    磚坯做成後,需“避風避日,置之陰室”,經過5-8個月的“陰乾”。存放磚坯的屋室,什麼時候需要開窗,什麼時候必須關門,由技熟藝精的工匠透過不間斷的觀察而確定。

    裝窯

    將陰乾後的磚坯裝窯也大有講究,磚的堆垛也是一項專門的技術。通常,燒造時,金磚堆疊在窯中間,四周配以其它普通散磚。

    燒窯

    磚坯入窯燒造,需要用草糠、片柴、顆柴、枝柴等各燒上一個多月,還需要防止火勢過於激烈而使磚開裂,也不能讓窯室內的溫度過低,或燻燒時間不足而燒出發黃的“嫩火磚”來,前後耗時5個月左右。

    窨水

    燻燒後是窨水冷卻,具體的做法是在窯頂做出一塊田一樣的平地,四周略為隆起,以將水灌入其中。通常,三百斤磚瓦需用水四千八百斤。適量的水從窯頂慢慢滲入窯座之中,遇到高溫,化為蒸氣,並與其中的火神意相感,相斥相容。

    出窯

    窯室內完全冷卻後,便是金磚燒造的最後一個流程——出窯。

  • 3 # 青島小曼搞事情

    金磚是明清兩朝皇家建築中使用的一種高規格的鋪地材料,它的成份並不是黃金,其實也是用泥土燒製的,之所以稱為金磚,是因它為皇家專用而且十分貴重的緣故,是皇家建築群中必不可少的貴重物件。

    從檔案文獻記載和現存實物來看,金磚一般為黑灰色,都是正方型,邊長規格有很多種,一般都在二尺左右,厚度為三寸左右。

    據明朝萬曆年間的《大明會典》記載,凡遇營建宮殿需用金磚,由大內太監開報數目,工部奏請皇帝批准。明朝時燒造的金磚有一尺七寸、二尺兩種。清朝的金磚規格共有三種,分別是一尺七寸、二尺和二尺二寸。明朝和清朝初年,江蘇的蘇州、江寧、太倉、松江、常州、鎮江以及安徽的池州這七府都有燒造金磚的職責。

    清代從順治朝到雍正年間,所造金磚還是沿襲明朝舊制,只有一尺七寸和二尺兩種。二尺二寸的金磚,據現存署有款識的金磚實物,最早為乾隆二年(1737)燒造。

    但是,人們一直認為金磚產自蘇州,而很少提到其他六府。這是因為蘇州的土質顆粒細、雜質少、粘性強、可塑性好,所以其餘六府雖然也分擔金磚燒製任務,但窯場卻設在蘇州府的地盤上。據清宮檔案記載,雍正、乾隆之後,江寧等六府不再擔負金磚的燒造,蘇州不僅繼續負責生產金磚,而且成為金磚的唯一產地,並一直持續到清末。

  • 4 # 東家APP

    這裡的金磚並非指黃金製成的金塊。所謂金磚是指明清兩代鋪墁紫禁城、圓明園、天壇等地的欽工物料。其原料選自蘇州齊門北陸墓的泥土,有別其它地區的土壤,呈金黃色,獨具細膩膠結的特質,所以金磚也稱為“陸墓金磚”。

    在燒製前,泥土必須經過自然地風吹雨淋以去除土性,經過濾篩磨練泥成坯,陰乾八月後進窯燒足四個月零十天,窨水出窯的金磚呈青灰色,四方端正,整個過程歷經兩年時間方可完成。

    金磚其名由來

    在以往的歷史典籍中也有稱之為“京磚”的,因為金磚作為欽工物料唯獨供給皇家使用造價異常高昂,堪比黃金,進貢京倉珍貴難得,“京”與“金”同音。也因為金磚在紫禁城中象徵著社稷之根基,統治者有江山永固的美好願望,遂賦予它金的屬性。金磚除了質地堅實細膩敲之亦有金玉之聲,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金磚銘文

    金磚銘文印於同一側,體現了金磚燒製的年份及其規格監督人資訊製作人甲次。依次為年份(例如乾隆年、同治年、光緒年等)、規格(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督造官/監造官/甲次,不同的時期款識數量不盡相同,明初最少,甚至用一個銘款來概括整方金磚的資訊,隨著時代的推移,從一個銘款演變成四個銘款,燒造要求劃分到責任制。

    金磚的特點

    未經打磨的金磚表面的顏色受窨水的影響呈現不均勻的青黑色,內部則是淡雅的青黑色,傳統技法所仿製的原味仿古金磚依舊保留了金磚拙而不糙的質地。隨著練泥技術的不斷提高,依舊使用傳統技法制作燒製,現在的金磚已經可以可以達到真正的斷之無孔。金磚除了細膩的質地外,也具有很強的吸水透氣性,鋪墁在殿內,有調節空氣溼度的作用,現如今是製作茶器的好材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4.5萬的中大型SUV的車,哪款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