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技術的葛大爺
-
2 # 產品筆記
周圍有不少牛逼的技術型產品經理,從他們的平時工作上分析,技術型產品經理的位置和主要工作職責如下:角色定位:技術產品經理直接面向業務方,收集各業務方的訴求,將其轉換為研發人員所能理解的技術訴求核心工作:需求收集與技術方案設計,以及專案管理
角色定位:連線業務與技術的橋樑。研發人員平時專注技術方案設計與實現,各個業務方一般不與研發人員直接溝通,因此各方需求需要有一個統一的介面輸入,同時該角色能根據需求,評估其可行性和風險,並能轉為技術方案與研發人員進一步溝通。這個環節要求技術經理需要對業務有較強的熟悉度,能站在業務方的角度來設計技術方案,同時能用較為簡單的方式與業務方進行講解,其工作類似於早期的 架構師。
核心工作:技術方案把關以及技術管理。技術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所涉及的技術有較深的瞭解,這裡的瞭解不是指需要去實現技術方案,而是技術選型:知道技術的侷限性,以及其適用的問題場景。這個是技術產品的另外一個核心要求。在方案的設計之後,技術PM需要將方案與業務側溝通,講解最終的落地方案,進一步評估是否滿足業務側的需求。後續則是對整個技術方案的實現與落地,技術PM需要能解決 什麼人來做,何時測試,何時試用,何時上線驗收。中間會有較多的問題需要和研發人員、業務側進行反覆溝通,把控風險和進度。從上面工作上看,技術型產品經理,除了對技術的瞭解,仍然有較多的軟實力需要具備:
另外,技術PM需要對技術瞭解的程度,結合上面的核心工作:知道技術侷限性,以及使用場景。按照10分的等級來劃分:1-3分:基本的概念瞭解,業務產品經理需要具備4-8分:除了基本概念,需要對每個技術點的原理、問題、以及使用場景有較深理解。8-10分:深入理解之外,能做基本的方案技術架構設計優秀的技術PM,對技術的瞭解至少需要在第二個階段。舉個例子:Android手機技術產品經理,他對技術的瞭解,至少需要知道以下的知識點:
-
3 # 使用者76410449683
1)小型團隊
小型的創業公司團隊的組織架構如下(只舉一個簡單的比較典型的例子):
產品是屬於技術部門下的崗位,並且和其他的技術人員屬於同一個級別,直系領導是分管技術的一個領導。那其實從架構上就可以看到,產品經理的崗位並不是特別受重視,產品的工作了主要就是:1、把領導層的需求進行細化,梳理出來需求文件;2、開始做原型,畫出產品原型,以及互動說明,和領導確認;3、和開發以及設計進行宣講,對開發的反饋進行解答,對開發反饋的技術難度以及時間進行評估確認。4、對開發出來的產品進行測試,反饋測試問題。然後迴圈往復,產品的工作就主要是這些內容。那這種架構的的產品經理核心競爭力就是:把需求轉化成技術可以看得懂的內容,推動產品的開發生產。
這種形式而產生的結果也有許多可能性。一種是產品經理能力一般的人,而領導層比較強勢的,那這個公司產品的發展估計就是東抄一個功能,西抄一個功能,或者領導的想法天馬行空,從而開發成本非常高,整個團隊被拖累。一種就是產品經理能力強,領導願意聽產品的意見的,那彼此能碰撞除思想火花,產品經理也能迅速理解公司的戰略,從而會有一些比較有價值的需求出來,並且產品經理能控制好需求的開發以及產品的更新迭代。還有一種就是產品和領導層都比較溫吞,誰也不給誰壓力,那麼這樣的產品估計也是比較溫吞缺乏競爭力的產品,很容易被替代或者淘汰。
而在這種公司的產品經理,雖然不容易被替代,但是也不容易幹出成績,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夠說服領導層,能夠根據事實有理有據的影響需求,讓公司看到你的重要性。
如果說這個公司沒有產品,就是一個這樣的架構,那會導致什麼情況了?
那就是各個部門,包括老闆都在和技術部提需求,甚至會出現需求相互打架的情況,在創業初期,溝通上的成本非常高,以及開發對需求的理解成本也很高,這是非常影響專案進度的。各位老闆們可以衡量下這個成本與請個產品經理的成本,以及未來的發展,從而思考下要不要設定產品經理崗位。
2)大型團隊
大型團隊的組織架如下(以下是典型有代表性的例子):
這個框架來看,很顯然,公司比較重視產品這塊,並且產品和技術是兩個部門。此時產品經理的工作是什麼了,從上看有產品總監,工作鏈的下游有互動設計師。那產品經理的工作和作用又是什麼了。產品經理看起來只是產品總監的助理角色,那是不是請個產品專員就好了,我們來分析下,看看這種說法到底怎麼樣。
首選,為了幫助理解,我來舉個例子,把做產品比喻建房子的話,那效能是領導和市場定,輪廓框架就是產品總監定,那裡面的零件就是產品經理定,生產和賣出就是其他部門負責了。
再說一下我今天的一個工作內容大概的list,因為今天剛好我們一個大的需求出來了,工作內容算比較典型。
8:50到公司,開啟電腦後,同時開啟APP,檢視競品軟體,記錄競品的最新資料。把記錄發一份給產品總監。
9:30左右,互動那邊針對昨天發過去的需求文件提出一些問題,考慮到面對面溝通更快速一點,我到互動的工位上對她疑問做出解答。
10:00開啟worktile,檢視上個版本的問題處理情況,以及新版本的開發進度。
11:00體驗各種競品,以及行業上下游的軟體,做出每個體驗的產品的思維腦圖。
15:00產品總監把他產品規劃的一個腦圖發給我,思考總監的腦圖意圖和玩法。
15:30在老闆會議室,和老闆以及各個部門的老大開會,由產品總監對未來產品的規劃做出宣講,看其他部門所反饋的意見,在會上也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求證內容生產部門是否可以給出或做到。
17:30會議結束,記錄會議所定下的結果。
18:00下班
從我工作內容總結起來,我的工作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需求方面,和產品總監做一些思想的碰撞,並且把需求細化成文件;然後就是和互動溝通需求文件和一些互動形式,提出產品要求;第三就是產品生產進度的跟蹤,促進產品需求按時交付。那這種大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快速理解領導意圖,轉化成需求文件,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我們從小的團隊和大的團隊產品經理崗位對比分析就可以看到,小團隊的產品經理更偏向於一個專案經理,除了大的決策,其他事事都要跟進。即使核心競爭力無可替代,但是成長空間從專業上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往經驗型產品經理成長,並且成長的非常迅速。而大的團隊的產品經理。而大型團隊的產品經理,更多的是偏向於專業性,如果專業性不強,則很難在產品生產的整個流程上做出傑出貢獻,單單只是讓互動去負責這塊的話,也有一個很大的學習成本在裡面,看這個互動設計師的產品經理思維是不是能培養起來,以及培養這個思維所需要的時間。但反過來說,其實絕大部分產品經理是能勝任互動設計的崗位的。
最後我的總結是,要設產品經理崗位,並且要重視這個崗位,,多給壓力,會有驚喜。
-
4 # 能力君
按我的理解大概就三類
1、從程式猿轉行做了產品經理,熟悉程式設計程式碼,和技術溝通可以輕鬆的一口專業術語。
2、只是對專業術語名稱、性質有一定了解,不是程式猿出生。
3、剛入門的新手,和研發接觸的還少,對技術術語還是不夠熟悉。
回覆列表
就我而言,如果解釋什麼是技術型產品經理,那應該是,以前是從事研發崗位的程式設計師,後來慢慢的轉崗,成為了產品經理的這部分人。
這樣的產品經理,他們懂技術,有技術,其實是有些先天的優勢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的,也就是我們學習政治的時候常常說的,事物的辯證關係。
先說說優勢吧我們常常會看到各種段子中描述,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就是死對頭,程式設計師天天都說產品經理是傻逼,老是要求一些不切實際的功能。
產品經理也常常說程式設計師都是笨蛋,設計的功能,這個也實現不了,那個也實現不了。
OK,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理解和溝通上的原因。
因為產品經理很多都不懂技術,所以他們會分析這個功能對於使用者互動上的優勢,但是不會去考慮具體的實現難度,當然,他們不懂技術,也考慮不了這些。
其次就是,在和程式設計師溝通上,因為聽不懂技術上的語言,所以自己會覺得這個功能好實現啊,你講一大堆有的沒的,能說明什麼問題?
當然,有時候程式設計師也會有牴觸心理,會和產品經理對著幹,我知道折中方法也不告訴你。
所以,如果一個產品經理能夠在設計時,就考慮到技術的實現難度,選出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實現方式,那一定是能夠更好的完成工作的。
再說說劣勢懂技術,有技術,那就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在設計產品時,過多的傾向於實現的方面,而忽略了產品在運營和實際推廣中的要素。
說穿了,產品好不好,最後都是市場和使用者來決定的,有人用的產品,賺錢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技術再怎麼好,再怎麼先進,都沒用。
所以,對於產品經理來說,讓使用者用,讓使用者多用,讓使用者好用才是考慮的首要前提,讓開發好做,讓程式設計師輕鬆,並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如果技術人員成為了產品經理,那應該忘記你的程式碼,你的技術知識僅僅是方便你和技術人員溝通和理解的。
不要太多的將其放到你的產品上。
然後,再回答一下產品經理對技術瞭解的劃分了。
其實,產品經理是可以不動技術的,所以,技術型產品經理,也是產品經理,所謂的技術型,僅僅是一個偽命題而已,他用的還是Axure,Visio,Xmind這些工具,不會是Eclipse的。
所以也就不需要對產品經理的技術進行劃分了。
所以,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產品經理懂技術,懂程式碼就行了,至於懂到哪種程度?無所謂的,反正產品和研發都會對著幹的,他就算能夠自己寫一款APP出來,技術和產品也還是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