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7年九月,包含第三部《饑荒》的完整版《四世同堂》出版。2016年底在美國發現的《四世同堂》未刪減原稿引起了文學界的巨大轟動,經歷了重新翻譯和修訂,這本完整版終於面世;從此文學愛好者們可以不留遺憾的閱讀到這部名作的經典的全文。《四世同堂》作為老舍先生的名作,為什麼會經久不衰、廣受好評呢?
11
回覆列表
  • 1 # 老虎他爹

    其一,完整版意義不大

    《四世同堂》結尾部分並不出彩,有多個版本,上世紀80年代以來幾次發現“完整版”,不知這次是不是更全一點,但作為小說,目前所見堪稱精華已盡,再補也沒什麼意思了,完不完整意義不大。

    其二,《四世同堂》未必是老舍的代表作

    很多人說《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老舍的夫人胡潔青便持此意見,並稱老舍生前自己說最喜歡這本小說,但《四世同堂》在藝術上有較大缺陷。

    抗戰期間,老舍在重慶與趙清閣(劇作家,與老舍合作寫過劇本)有染,此後老舍與胡潔青後來關係一般。50年代時,趙清閣在上海,與電影廠領導發生衝突,被停工資,老舍對胡潔青說親屬有病,將私房錢取出託人給趙。老舍選擇自殺,可能與被揭出他與趙清閣的私情有關,所以老舍對胡潔青能講多深,是未知數。

    其三,《四世同堂》的缺點

    《四世同堂》的缺點是人物太漫畫化,好人與壞人分明,有點像過家家。由於當時老舍不在北京,只能道聽途說,所以一些人物刻畫比較想當然,比如老大祁瑞宣,雖是主角,卻是個“高大全”式的人物,心理活動完全口號化,屬於敗筆。

    此外,錢詩人、祁瑞峰等也不夠豐滿,未寫出性格的邏輯來,只是某種象徵。

    總之,作為小說,這本書的硬傷不少。

    其四,為什麼這麼多讀者喜歡?

    作為京味作家,老舍的積累是足夠的,他不是用北京話替換一下普通話,而是寫出了老北京人的風格,如白巡長、祁老爺子、韻梅等,他們都是小人物,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也會膽怯、自私、脆弱、憂愁,但他們內心中有一種倔強的善良與堅持。他們渴望體面地活著,當時代剝奪了他們最後的一點體面時,他們總會爆發,寧可為此放棄生命。而胖橘子、冠曉荷、大赤包之所以淪為漢奸,就差在這口氣上。

    老舍用一種悲憫的情懷寫活了芸芸眾生,《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儼然就像鄰居一樣。文學的價值在不斷髮現邊緣地帶,老舍能從普通人的生活中挖出這麼深的東西來,體現了他的功力。雖有硬傷,但它依然是一部細節很出彩的作品。

    二戰以後,世界文壇也確實沒有一部反映這場戰爭的大作(《死者與裸者》較好),《四世同堂》掐的時效性比較好,也很好看,但與《駱駝祥子》《正紅旗下》比,《四世同堂》確實遜色不少。

    其五,文學最終要靠作品說話,別總是人為製造熱點。

    《四世同堂》的結尾比較奇葩,個人所知道的一個結尾是加了一章,因衚衕中日本移民老太太被圍攻,祁瑞宣便和大家做工作,告訴他們,應該仇恨日本軍國主義者,而非日本普通老百姓,據說他們也是受害者。這覺悟,至少夠黨代表了,但這種結尾有不如無。

    其實很簡單的一件事,如今說得很轟動、很複雜,現在小說界總是這麼轟動,恐非長治久安之道。

    作家最終要靠小說說話,動輒就是首次、發現、禁忌之類,能拉住真正的小說讀者嗎?我很懷疑。

  • 2 # 何殊我

    看到大神@老虎他爹回答了,覺得他說的很詳細了,就置喙幾句吧。

    《四世同堂》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今年新推出的完整版,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吧。為業界研究加一點佐料,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做一些區域性調整,在文學史和老舍研究領域多了點資料。對普通讀者來說意義不大,因為讀者大部分都是看故事,新版結尾如何,可能就是多了一個選擇。而且這書是英文轉譯回來的,在語言上,比老舍親自下筆中文寫的可能也要稍遜一些。

    這部小說,煌煌其言上百萬字,全景式呈現了抗戰期間北平的社會面貌,人物刻畫、風土人情細緻入微。一系列人物形象,祁老太爺、祁家三子、錢先生、冠曉荷、大赤包等個個鮮活,將大時代的動盪與小人物的悲歡融為一體,確實佳作。

    作為京味兒小說作家,老舍能夠用心去體察世事百態,並且落在筆端,《四世同堂》稱得上老舍的代表作,而且能從中讀出不少老舍其他作品的影子,可以算是作家自我寫作的範本。

    但是這書在老舍作品中,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於長篇,我認為《駱駝祥子》的藝術特色要比四世同堂高,而且篇幅更短。當然,藝術成就與文章長短的關係不是絕對的,但是這個百度指數的圖也許能說明點什麼:

    這書寫出來到現在,也不到一個世紀時間,現在就下判斷說經久不衰,也為時尚早,金庸說自己作品經典與否得看五百年後是否還有人在看,理同於此吧可能。

  • 3 # 江雪寒

    貧賤不代表淺薄,弱者不一定退縮;富貴不代表正義,強者不一定勝利。或許國不可愛,但土地和人民可以愛。

    我未經過戰火與生死不明的別離,看小羊圈衚衕裡的一些人有敬佩與感動,甚至是羞愧。我不知道我會對自己說的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我不知道自己會何去何從。

    《四世同堂》不單單說鐵蹄下的帝都,更是意味深長的追憶著從容的京味兒。講的不是具體的某某某,而是我四萬萬同胞。寫的不是幾個人的悲慘命運,更是國家的瘡痍與傷痛。看《四世同堂》就像我能把小說裡的人按照自己樂意的方式把他們看透一樣,我也想看透身邊這些我十幾年來沒怎麼接觸過的人。不得不承認,在超市裡的工作對我來說是孤獨的,沒有可以說話的人。雖然鬧從不曾走進我的心裡。這種孤獨大概和書中瑞宣的孤獨是一樣的吧,有一個大家庭,小羊圈衚衕裡有形形色色的住戶,可能夠痛痛快快說上一場的也不多。

    看《四世同堂》的書才發現自己的淺薄與幼稚。

    小羊圈衚衕裡住著的小文夫婦是落魄的滿清貴族,若非生不逢時,過得也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他們會享受,有著與生俱來的貴氣與從容,以至於連冠曉荷也想跟他們學學怎樣享受。起初看他們在日寇入侵時仍是在調絃弄琴,揣度著曲調情思。總覺得他們一心想的只是自己的滿清王朝,既然我的國之不國,現在日本人來了,糟蹋的也不是我的山河,何必操這些閒心?!看到後來,衚衕裡的車伕小崔被日本人拉去頂罪砍了頭,長順向衚衕裡的各家各院討些棺材錢,小文夫婦把家裡剩下的三塊多全拿了出來。我才發現自己誤會了他們。

    “若霞!咱們還有多少錢?”

    “三塊多錢。”

    “都拿來。”

    放在長順手中。“對不起,只有這麼一點點!”

    看完後兩眼溼潤。我能想到“對不起”後面的愧疚與無奈,憤恨與不平。再去細想前面對小文夫婦描寫的種種,才發現他們種種的好。他們懂藝術,若到日本人面前露一兩手,一定比冠家要“風光”,可不獻媚。他們從不懷狹偏見,江山雖不是大清的江山,但只要還是華人管理著中國的土地就足矣,心中有的是中華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貴族範兒,賣唱倒不像是賣唱,更像是唱給自己聽,排遣心中的憤與怨。直至他們壯烈的死去,我都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重生。我愛像兩隻無憂無慮生活著的鳥兒一樣的他們,有乾淨的水和食,便可以過著自己的日子。總覺得他們不該死,不該這樣死去,可若不是這樣的死法就配不上他們的清高。王族就是王族,哪怕自己的時代已經逝去也不要苟且。這也許就是大家的高妙,讓人矛盾,讓人痛苦,讓人慾罷不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為長孫,長子,長兄,丈夫,父親,瑞宣想戰死而不得;為八個孩子的父親,陳野求不得不為日本人做事。同為文化人與家中的頂樑柱,做法卻不同,可同是身不由己。瑞宣想的更多的是大我,野求心中有大我,可終是逃脫不了小我的責任。我無法指責一個投敵求生的父親,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在那樣的年代他殺不死一個日本士兵,若他沒有謀生的手段,他自己的孩子就會像小妞子那樣餓死。父親怎麼會忍心看著自己的孩子餓死呢?陳野求內心也是痛苦的,他厭惡這樣恬不知恥,泯滅了大義的自己。姐丈對自己的疏遠與瑞宣對自己的愛理不理,野求沒什麼好抱怨的,他心中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應得的報應。他只好用鴉片來麻醉自己,讓自己暫時忘記叛國的痛苦。陳野求討厭行屍走肉的自己,可只有行屍走肉的活著才對得起自己的八個孩子。每個人都是不純粹的,沒有誰會沒有責任的活著。錢默吟把自己的孫子與兒媳交給了親家公了無牽掛,才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也會夜晚悄悄來到親家公的門前,聽聽自己孫兒的哭聲,算是享受了天倫之樂。瑞宣曾說讓錢老爺回去看看自己的孫子與兒媳,錢老爺說自己看見了他們就做不成自己想要做的事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書中不僅有大男子的家國情懷,也有女性的慈愛。瑞宣被日本人抓了去,瑞宣的母親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媳出去找人救出瑞宣拿出自己的部分棺材本兒去通融在自家門口把守著的兩個漢奸,恰巧遇到投敵的老二瑞豐回家來炫耀自己從日本人那裡得來的科長一職,那兩個漢奸遵從上面的命令,要將進入祁家的人統統抓起來,瑞豐自然不想與得罪了日本人的人有糾葛,所以轉身要跑,可那兩個人不放。瑞宣媽把那十塊大洋給了那兩個人,讓他們放瑞豐走。面對兒媳委屈的淚水,瑞宣媽說“瑞豐也是我的兒子啊!”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這讓我想起《唐山大地震》裡,面對壓在水泥板兩端的兒女,救援人員讓選是救女兒還是救兒子時,母親的“都得救”與“救兒子”後母親歇斯底里的哭聲……不論一個人在外人眼中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好人還是壞人,在母親的眼裡都是獨一無二,值得珍惜的。默默想來,自己嘲諷,取笑,討厭的某某某都有人會珍惜與心疼。突然覺得幸福,即使自己再怎樣不堪與失敗,總有一份自己專屬的被珍惜與被愛。

    行走在開封的街道上,看看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不是那麼完美,有點兒自私,有點兒狹隘,但依舊熱情,聽開封話能聽出京味兒……突然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有紳士,有淑女,有賢者,有智者,可更多的卻是小市民。就當代青年人來說,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心中也有道德,可不免還是會偶爾有小市民的氣質,比如埋怨,比如利己……原來一直追求品質與行為的分毫不差與無可挑剔,可現在想想這太難,活的也太假。

    老舍在《四世同堂》裡寫的不僅僅是日寇鐵蹄下的都城,更是那些可愛的小市民們的家國情懷。或許只是對話,只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另一些人的情感,可在背後卻是不忍同胞受辱,國土淪喪的家國情懷。與政治家、偉人的雄韜偉略和運籌帷幄比起來小市民的家國情懷或許微不足道,可這份微小更讓人覺得珍貴與難得,更能給人希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減成筷子腿?